全省13万患者期待“生命接力”(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15日10:21 海峡都市报 | |||||||||||||||||
之后,50毫升的造血干细胞被立即送往患者李克列所在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下午1时05分至2时10分,协和医院血液科移植专家顺利将采集到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到李克列的体内。 据协和医院主任医师、省血液病研究所副所长陈志哲介绍,由于此次采集的造血干细胞,不能完全满足患者需要,医务人员今天上午还将补采一定量的造血干细胞。 据医生介绍,患者李克列的血液,将在造血干细胞进入体内的两个星期左右后开始生长。4至6周后,患者李克列体内流动的血液,将完全与刘忠坚一样。 另据了解,4月16日上午,在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刘忠坚将参加由福建省红十字会、福州市红十字会联合组织的纪念中国红十字会成立100周年种植“博爱林”活动。 本周六上午9时,福建省红十字会将在东百献血屋举行“捐献造血干细胞,是爱是勇气是奉献”的志愿者活动。 现场目击 采集时刘忠坚始终挂着笑容 据省肿瘤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主任陈强介绍,在整个采集过程中,需要采集循环血量10000毫升,而获取的干细胞仅为50毫升。记者注意到,两名护士寸步不离采集现场,监控血细胞分离机的数据变化,并与刘忠坚的妻子一起护理刘。 从昨日上午8时30分开始,记者全程目击了造血干细胞的采集过程。 妻子支持他但很紧张 身体健壮的刘忠坚,两只胳膊的肘窝处插着两根长长的、连着血细胞分离机的管子,管子里流动的是他殷红的血液。刘忠坚躺在病床上,为了促进血液回流,他的右手始终捏着一样东西或作捏握状。 “采集的时间越近,我就越紧张,前一天晚上根本睡不香。”一直陪护刘忠坚的妻子黄老师说,刚开始采集造血干细胞的时候,刘忠坚很平静,嘻嘻哈哈的,她可是有点紧张。为了避免麻木,更顺利地进行采集,黄老师时不时地为他做面部和手部按摩。 9时10分,协和医院主任医师陈志哲前来询问刘忠坚的情况,并为其测测心跳、脉搏什么的。“榜样,全社会的榜样。”陈志哲对着刘的妻子说,“患者本人及其家属都非常感谢刘忠坚的捐献,刘忠坚的勇气可嘉,也感谢黄老师的支持。”黄老师则有点不好意思,说:“他的选择是对的,家里人当然会支持。” 此时,刘忠坚说,他感觉非常好,不会紧张,露出被外的胳膊也不觉得冷,但之前嘴巴有点麻。据了解,为预防血液在采集的过程中产生凝固,干细胞采集过程中会输入“抗凝剂”,供者的嘴角和脸附近稍稍有些麻麻的感觉,这是正常的反应。 9时20分左右,副省长汪毅夫、省卫生厅厅长杨平、福建省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何明等人带着鲜花专程慰问刘忠坚,并向刘忠坚颁发了“捐献造血干细胞”荣誉证书。 无事可做时想抽支烟 9时38分,躺在病床上无事可做的刘忠坚,想抽支烟。他叫妻子把烟放在他的嘴角,让他叼着烟闻闻味道。此时,刘忠坚的左手还做着打火的动作,逗得在场的人大笑。烟是点着了,但是黄老师点着的,刘只吸了一口就被夺下来了。取而代之的是草珊瑚含片。 之后,由于躺在床上的时间长了,刘忠坚一会坐起来,一会斜躺在床上。记者注意到,在病床的床头柜上,还有杯插着吸管的茶水,一盒没有拆包的牛奶。医务人员每隔半小时就会为刘忠坚测一次脉搏,一小时补充一次钙。 采集完后电话报平安 11时52分,刘忠坚的两个同事来看他,随手带来10个汉堡包。当初,他和两个同事一起去捐献造血干细胞,当时就曾打赌,“谁的血能用,其他人得请吃汉堡包。”于是同事这次就买来了汉堡包。 12时07分,采集工作完成,像生命一样珍贵的造血干细胞被装入输血袋中。“放心,整个过程我人都很正常,现在两只胳膊自由了,人也舒服多了。”此时,刘忠坚拿起电话向远在闽清的家人报平安。 患者全家终于盼来救星 12时31分,造血干细胞顺利到达协和医院。等在医院骨髓移植净化病房外的李克列家人,非常激动。李的爱人告诉记者,终于盼来救星了!生命的希望得到后,真是难以言表!李克列很幸运,他希望更多的病人也能遇上好心人,遇上幸运的事情。 下午1时05分,经过移植前的准备工作,刘忠坚的造血干细胞被顺利输入患者李克列的体内。 下午2时10分,协和医院主任医师、省血液病研究所副所长陈志哲告诉记者,移植已完成,移植过程非常顺利,没有出现溶血现象。患者的生命之火重新点燃。 记者调查 捐献造血干细胞不会影响健康 捐献者为何临阵动摇 据了解,令人兴奋的是,今年2月份以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福建分库的检索服务,已成功地为福州、北京、昆明、广东和武汉的5名患者寻找到HLA分型相合的志愿捐献者。 但据悉,除了此次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刘忠坚勇敢实施了捐献,其余的捐献者还在犹豫,“志愿者”诚信遭遇到了传统理念的冲击。目前,省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正在努力对捐献者进行动员,4位有望痊愈的白血病患者站在死亡的边缘翘首企盼。 昨日,本报在省红十字会的帮助下获得了中国红十字会提供的最新信息,刘忠坚是全国第96例成功实施捐献的志愿者,与配型成功总数近600例相比,真正实施捐献的仅为六分之一。尽管这其中有患者身体状况不允许、供者体检不合格等原因,但更多的还是因为惧怕捐献而临阵退缩。 “原本可以有更多的人获得新生,可就是因为对采集造血干细胞的不了解,让许多患者最终失去了生命!”据省红十字会一直从事动员与联系工作的洪月榕介绍,从我省目前5例志愿者的情况来看,尽管在成为捐献者之前,他们都充满爱心地填写了捐献同意书,但真正面对“配型成功”这个现实时,很可能会丧失勇气。 “他们的第一反应是惊讶,觉得很突然,并同意捐献造血干细胞。但是,越往后、越接近现实时,他们遭受的阻力就越大。”据洪月榕介绍,由于公众对“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认识还相对缺乏,这些HLA配型成功的捐献者在与家人沟通的时候,总会听到这些话语:“要捐骨髓?很可怕的!”、“你还没结婚没生孩子呢,出了事情怎么办?”、“我只有你这一个孩子,不能让你去冒险!”、“会不会留什么后遗症?”…… 这些来自周边亲人的善意关爱最容易让“志愿者”动摇,因此工作人员一直不断努力进行动员,他们最怕这些志愿者最后拒绝捐献,最后消失在患者期盼的目光中。 洪月榕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初,该项技术的发明者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从众多实例证明,捐献造血干细胞对身体不会造成伤害,应该相信科学能够带给人新生;另外,红十字会作为一个国际性的组织,一直倡导人道主义与博爱精神,因此不可能牺牲一个健康人的利益而去挽救一个危重病人,这毫无意义,造血干细胞的捐献是为了获得双方共同的健康。 据了解,造血干细胞登记及捐献都是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登记后资料库会对志愿者的自愿性进行再确认。因检测HLA资料库要花费一定的资金,为了节约经费,如果提出终止捐献,请作慎重考虑。但移植前,尤其签署捐献同意书后就不能撤销捐献决定,因为在这个时候,患者为准备移植必须进行大剂量的放疗和化疗,这时患者已经丧失造血能力,在此期间,如果“志愿者”终止捐献,再临时寻找配型相合者已来不及,患者将有生命危险。 记者回访 体会救助快乐,去年来榕捐髓的少女呼吁 放下犹豫,去挽救生命 虽然捐献造血干细胞目前还没有得到所有人的认可,但省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仍充满希望,他们相信,“捐献造血干细胞不会影响健康”的事实是可以说明一切的。记者昨日连线曾于去年11月25日抵榕、为我省白血病患者唐学新捐献造血干细胞、来自江苏常州23岁的少女吴智燕(本报曾作报道)。面对众多捐献者的疑惑,小燕子说,“我健康地站在大家面前就是最好的证明,鼓起勇气、放下犹豫,去挽救生命吧!” 拨通小燕子的电话,首先传出的是她清脆熟悉的笑声,还未等问及她的身体状况,她已经开心地说:“我又长胖了最少3斤呢,见了我肯定吓你一跳!”可不是,通过电邮传过来的照片比先前见她时多了些红润,小脸也圆了些。 “我现在是骨髓捐献者的‘小说客’,回到常州以后,已经把两例还在犹豫的捐献者给说动了。因为他们的父母看到我活蹦乱跳地站在他们面前,就什么话都不说了!”小燕子告诉我们,她现在非常健康,身体跟骨髓捐献前没什么两样,她所在的医院原本让她多休息两天再上班,可她忍不住,第三天就上班了。 去年12月10日是她献完骨髓后的第10天,当地红十字会带她去做抽血化验,结果表明一切正常;又过了半个月,她又做了同类检验,结果表明她非常健康。有了亲身体会的她爽朗地说,“有能力去挽救一个生命是件很幸福的事情,何况对健康并没有影响!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含义我真的体会到了!” 省红十字会救护部副主任邓云告诉记者,吴智燕和刘忠坚笑对“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实例已经感染了许多人加入到了捐献者的行列。今年以来,向省红十字会咨询要求报名参加志愿者的人有了较明显的增加,由原本每日的不足10人增加到了现在的30人左右,但这对我省13万期待配型成功的白血病患者来讲仍是杯水车薪。因此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中来,因为有你就有希望。 本报记者 李雅/龚凡/黄孔瑜/文/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