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探究法律施行难解决方案:各地立法机构开门立法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15日17:06 《法律与生活》杂志

  转型中的中国社会,立法任务之迫切和繁重不难想像。当此繁复重任,立法机构仍孜孜探索改进立法方式,以求最大限度地在立法过程中纳取民意,做法令人振奋。

  近年,为中国各地立法机构所广泛采用的“开门立法”或“阳光立法”(有关详情请参见“中国人大新闻”网页:http://zgrdxw.people.com.cn/gb/paper/367/1。同时,请见本刊记者李云虹关于重庆“开门立法”的案例式报道“民意,迈进政治之门——记重庆‘开
金犊奖大陆初审揭晓 AC-尼尔森互联网调查
体验财富之旅赢大奖! 51精彩无线大奖等你拿
门立法’”)。不仅体现了现代民主政治之原则,而且表明了执政者践履民主政治之道的意愿和决心。

  现代民主政治,关键的原则之一便是政治过程的公开和透明。这不仅要求保障公众对此“知情”,而且能够“参与”——其中,建立合理的“意见”表达渠道,从制度上保证公众参与日常政治生活的可能与权利尤为重要。很难想像,作为政治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的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可以在缺乏民意的基础上保证其正当性、合法性。

  法有良、劣,缺乏民意者自然无良可言,但缺乏技术慎思也极易为笨、劣。这一点,周旺生教授在与本刊记者的访谈中做了较为详尽的阐述(请见本刊记者刘爽的“中国立法,技术‘阻劣’——周旺生教授访谈”。如欲了解周先生有关立法技术的深度研究,请登录其个人主页:www.china-review.com/fwsq/zws.asp )。

  阻绝“劣法”,本在民意。现实之中,提高立法机构成员议案的民意含量和技术质量乃其首务。与许多国家不同,中国立法过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身为立法机构(各级人大)成员的多数民意代表(人大代表)非为专职,实际中的兼职已令不少人困于沟通民意之难,而无法制订高质量的议案。问题的成因或有其他,然囿于个人见闻与见识乃其根本。当此情形,人大代表“外包”议案(proposal outsourcing)不失为国情之下可以采用的一种拓展立法资源的技术手段(请见本刊记者王健采写的“立法议案‘外包’”)。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民主政治的长足进步世所公睹,执政党实行依法治国的坚定决心也获得国人的体认和支持。当下在立法这个政治过程中重要环节上出现的思维转变及技术资源拓展,在很大程度上预示着中国立法“范式”转换的时代即将到来。

  ——编者

  民意迈进政治之门——记重庆“开门立法”

  本刊记者 李云虹

  1996年,中国公布《行政处罚法》,首次规定听证程序。此后,“听证会”这个名词开始进入中国社会普通民众的生活。

  1999年9月,中国第一个立法听证会在广东省诞生。来自建筑施工一线的经理、建筑工程系的教授等20人参加了《广东省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条例(修改草案)》的听证会。听证会上,大家对草案逐条品评,共发表意见和建议近百条。

  2003年,越来越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城市的地方立法机关通过向社会公开征集立法建议和立法规划项目、召开立法听证会和认证会等途径,让公民积极参与立法,普通民众在立法的殿堂里开始享有更直接的发言权。

  重庆,一个“年轻”的直辖市,1997年3月14日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成为中国第四个直辖市以来,就面临着建设完善地方法律体系的重大问题。

  1998年,建立直辖市后的第二年,是重庆的立法年。在这一年中,重庆市共制定了72个地方条例。据统计,在1997年到2002年的5年时间内,重庆市人大共审议通过和批准法规案、民族自治地方单行条例等共187件,其中属于经济建设方面的法规102件,科技交易方面的法规8件,而政治文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方面的法规共77件。

  “我们用5年多的时间,基本实现了同兄弟省市的地方性立法同步发展,初步构建起了与国家法律相配套、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同国际惯例相衔接、具有重庆特色的地方性法规框架,保障了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贯彻执行,引导、规范和促进了我市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话题及此,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金烈不无自豪地对《法律与生活》记者说。

  为了保证立法过程的透明和公开,重庆的立法措施中融入了很多新鲜而极富创新的元素。重庆市人大实行了立法咨询制度,聘请了27位立法咨询委员来参与立法,并建立了立法听证制度。“重庆变为直辖市以后,我们就提出,重庆市人大要开创人大立法工作的新局面。”金烈说。

  1998年,重庆市人大委托西南政法大学起草了《重庆市司法鉴定条例》,开创了全国省级人大首次委托专门院校立法的先河。2001年4月,又委托律师事务所——索通律师事务所起草《重庆市物业管理条例》。重庆市人大新闻处处长雷平介绍说,《重庆市物业管理条例》草案已召开了立法听证会。他表示,重庆以后涉及重要的法规草案都会举行立法听证,要将立法听证进行到底。

  韩德云,重庆市索通律师事务所律师,他全程参与了《重庆市物业管理条例》的起草工作。“这是一件非常具有奉献精神的工作,依据重庆市人大的委托,我们索通律师事务所独立完成了草案的起草工作。这是全国第一个委托专业机构来做法规的。”和《法律与生活》记者谈到这里,韩德云十分激动。“法规出台以后,经过三审并通过立法听证,最终通过了,在社会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和轰动。”

  重庆市自1997年变为直辖市以来,起草、修改了很多地方性法规,目前生效的法规共计150件。这些法规中“每一件在起草的过程中都在重庆市人大的网站上予以公布,并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重庆市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屠锐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

  据屠锐介绍,在现行生效的150件法规中,重庆市人大委托相关组织、部门起草的法规共3件,有1件法规举行了立法听证;绝大部分的法规在制定的过程中,都通过不同方式征求社会各方的意见和建议。

  对此,西南政法大学的陈忠林教授认为:“法规的制定至少要在全国性的报纸上公布3次,如果出于经济的考虑,不便如此,那也必须要在征求3次以上的专家学者的意见。”陈忠林还认为“要多征求几次意见,不要草率立案。”

  重庆人大立法在征求社会各方的意见和建议时,主要分为三种情况:一些比较重要的、涉及公民切身利益的法规在草案出来以后,都要在《重庆日报》上刊登,并且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于草案的建议。“目前,从重庆市的全市范围内来看,一共有10多件法规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进行的,比如《重庆市物业管理条例》和《重庆市烟花爆竹禁放条例》。”屠锐说。

  网上征集意见也是重庆人大征集意见时常用的方法,“但是,这种方式的效果不是太理想。”屠锐说,“由于网络具有自身的局限性,有一些网民也不是太重视,谈到的话也不是太客观。总体上的效果不是太理想。”他补充说,“最后还有一种方式,也是各地人大常委会通常的做法,广泛征求专家学者、教授的意见和看法。”

  重庆市的地方立法草案出台以后,每一件都努力征求专家学者的意见,并推出成立“立法咨询委员会”的做法。据了解,重庆市上一届人大常委会,一共聘请了27位学者组成了立法咨询委员会,这一届则聘请了31位专家和学者。这些专家和学者来自经济、法律等多领域。

  “今天,我们还打算搞一个比较具有创新精神的举措。”屠锐副主任略带神秘地同本刊记者谈到,“我们为重庆市人大常委会的每一位委员都聘请了立法助理,来协助他们的工作。目前,立法助理正在广泛的征选的过程中。”记者问道,“立法助理的条件是什么呢?”屠锐回答说,立法助理主要是聘请职业律师,还打算在各个大专院校的青年教师、研究生中选一批精良的人才。

  “目前报名的人数很多,大家都对于这个措施抱有很大的热情。有一个律师事务所居然有六七人来报名。”

  “重庆市作为一个历史很短的直辖市,近几年来的立法量是很大的。但是,近一年来,重庆市的立法数量也有所控制。一方面,所制定的地方性的条例逐步可以适应重庆市的发展,另一方面,重庆市人大也在注重立法的质量问题。”屠锐对记者说。“今年我们的立法计划是10件左右,但是,我们还打算配合7月1日《行政许可法》的实施修改相关的地方性法规。”

  以目前重庆立法的进度,屠锐认为今后的任务还很重。

  探究中国法律施行难的根源--访周旺生教授

  本刊记者 刘爽

  周旺生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立法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中国法理学会副会长,中华全国总工会法律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兼职研究员,曾获国务院特殊贡献专家奖励。……

  

  立法议案“外包”

  本刊记者 王健

  

  选民和代表之间脱节,专业知识的局限,是制约人大代表向权力机关“上传”民意的最大瓶颈。由协会等民间机构、社会团体直接参与议案的起草,为人大代表提供法律服务,无疑是一种有效的突破。……

  

  人大代表应该怎样当?

  本刊记者 王健

  

  每年“两会”前夕,各地人大代表都在为履行好人大代表的职责,把选民的呼声和要求带到北京而忙碌。然而,究竟怎样才能拿出高质量的议案,被人民代表大会纳入议案立项,同样是令许多代表困惑的问题。……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