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八天找齐“老哥们儿”(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17日08:21 北京青年报
  五十年后的第一支青年突击队十八位成员(排列顺序与五十年前合影一致)
图一
建工集团团委书记汪勇(右)在查寻老突击队员档案
  第一支青年突击队十八名成员下落昨日终于全部确定

  4月8日,本报记者张颖发布了《青年突击队下旬要大庆》的消息,新中国第一支青年突击队的副队长苏柏原老人就给本报打来电话说,由于1957年突击队分散开以后,很多队友都没有再见面了,他想通过本报寻找当年曾在一起战斗过的队友们。记者迅速与团市委取得联系,团市委纪念北京青年突击队成立50周年活动组委会表示,50年前在北京展览馆工地上成立的全国第一支青年突击队是非常有纪念意义的,能够使当年的老队员再次聚首也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组委会将尽全力支持这项活动,并表示将邀请找到的部分老队员代表参加纪念大会。一场寻找当年老突击队员活动的序幕就此拉开。第一天(4月8日):副队长默写18人名单

  4月8日中午,根据苏柏原老人留下的电话和家庭住址,记者来到位于右安门外苏柏原老人的家中。78岁的他首先展示给记者的是一张他当天早上亲笔写下的18个队员名单。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50年,老人的记忆依然如此清晰,足见当时他们的感情之深。

  苏柏原老人不满13岁就参加工作,1951年从上海来到北京。成立青年突击队时,他已经是7级木工。从1969年到1972年,他还曾经在清华大学建工系房9班上过3年学,他说自己正是在党和团组织的帮助下成长起来的。直到1987年退休,他一直在一线坚持工作。

  记者试图从苏柏原老人那里获悉一些关于老队员的线索,但由于多年未曾联系,除了个别知道大概住在什么位置以外,并没有具体的联系电话,一些老照片里也并没有突击队的集体合影。为帮助他实现这个愿望,在当天的稿件中,本报公布了另外17名突击队员的名单,并请曾经与他们有过接触或了解他们现在下落的读者向本报热线提供线索,为尽快实现老哥们的聚首出一份力。第二天(4月9日):另外8个老队员有了下落

  4月9日,《我想见见老哥们》见报。一大早,刚上班的建工集团团委书记汪勇看到了本报头版刊登的寻找第一支青年突击队老队员的消息,马上与本报记者取得联系,看从档案室能否找到一些有价值的线索。

  建工集团的前身就是这支老突击队所属的建工局。接到电话,记者立即赶赴位于宣武区广莲路1号的建工集团新址,汪勇和宣传部副部长马文选带领记者来到档案室。据档案管理员李春燕回忆,上世纪70年代以前的档案都作为历史文献上交了,现在库里还保存着几本50年代的档案,遗憾的是,从那里面没有发现关于青年突击队的任何记录。123 4 5

  经过汪勇等人的查找,确认有3名老突击队员已经去世了,他们是当年的突击队队长胡耀林以及队员李妙泉、李世良。此外,他们还帮记者联系上一位老突击队员徐金弟。当记者准备去徐金弟家采访时,汪勇又提出,名单中一位叫杜阿陆的老突击队员的儿子杜辉现在就在建工集团司机班,看看能否从他那里得到一些线索。很快,记者找到了杜辉。据他讲,知道老爷子是新中国第一支青年突击队队员的事情还是在去年年底,因为平时老人根本就没跟他提起过。老人几天前刚出发从北京去上海探亲,看来马上见到他是不可能了。

  离开建工集团,记者直奔位于崇文区培新街的徐金弟老人家里探望。徐老的家在六楼,没有电梯,尽管事先已经叮嘱他不用下楼来接,但他还是到小区院子的大门口等待,热情地将记者迎进家门。徐金弟老人就是青年突击队的团小组长,负责整个突击队的团组织活动。在他家,记者发现了老人珍藏的奖状、奖章、证书,其中1955年参加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的奖章尤其珍贵。

  从徐金弟老人家里出来已是中午,记者在建工集团宣传部的帮助下又联系上另一位老突击队员宋根祥,并与他约好下午3点在靠近他家的木樨地地铁口见面。没想到由于会错了意,相互找了十多分钟才接上了头。据他透露,几年前他曾经在菜市场碰到过朱连生,应该住在附近,但不知道是否搬家了。

  同一天,来自热线的信息也很让记者鼓舞:一位姓侯的女士打来电话,说她家也有一张照片和头一天苏柏原老人手持的照片一样,她的父亲也曾经在光华木材厂工作过,但1979年就已经去世。虽然后经记者核实,老人并不是第一支突击队的队员,但对读者的热心仍表示感谢。一名姓李的先生打进热线,他告诉记者,他的父亲叫李伯华,是青年突击队里的成员之一,现住宣武区白纸坊。

  截至晚上9点半记者发稿时,当天新探明下落的老突击队员有8名,他们分别是:建工集团宣传部提供的三位已经去世的老人,即突击队队长胡耀林、队员李世良和李妙泉;去上海探亲的杜阿陆;已经见面访谈的徐金弟和宋根祥;与宋根祥邂逅的朱连生;李先生通过热线提供的他父亲李伯华的线索。第三天(4月10日):热线电话提供队员线索

  4月10日,以笔名“北野”在《北京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了新中国第一支突击队事迹的邓北野老人给热线打来电话,讲述了这段往事。记者当天赶赴老人位于天通苑东区的家,见到这位老前辈。但遗憾的是,她那里并没有老突击队员的联系方式。123 4 5

  作者:张颖

  还是热线电话传来了好消息:许连福老人亲自给本报热线打来电话,告知了他现在的住址,并说他手上有一张17人的突击队员合影,上面除了当时回上海结婚的陈宝泉以

  外,其他队员都在。记者则从徐金弟老人那里得到新情况:他念叨好久的王才根现在就在北京,10日中午还和他见了面并在一起吃了午饭。据悉,他将在北京逗留到月底。他给记者留下了王才根在北京的联系电话。苏柏原老人则向记者透露了他新找到的老队员杨凯成和朱连生的联系方式,并说他曾经去过昨天文中提到的李伯华家,距离他家不远。

  10日当天新找到的老队员是:许连福,王才根,杨凯成。第四天(4月11日):得知赵根梅去了上海

  4月11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木樨园的许连福老人的家里,见到了那张有17名队员合影的珍贵的老照片。另据本报当日热线,读者翟启提供了赵根梅老人的联系电话和地址,但当记者与他家人联系时,得知老人刚去了上海。

  当日新找到的新队员仅一人:赵根梅。第五天(4月12日):寻到3个突击队员电话

  12日上午,记者在白云观附近一间简陋的地下室见到了王才根时,他刚从早市买菜回来。据老人讲,他的家在上海。1993年从一建退休之后,他被原单位的三产部门聘用,继续做原来的工作。去年他还参与了天坛医院发烧门诊的建设呢!他现在的住所也是临时的,并打算明年就不再干了。

  当天,建工集团新提供了陈宝泉家里的电话,热线提供了陆祥兴和沈阿荣的家里电话。第六天(4月13日):周根宝已回江苏老家

  13日上午,记者前往杨凯成老人在右安门内西街的家。关于本报寻找老突击队员的消息,还是苏柏原老人打电话告诉他的,当时苏柏原老人展示的那张在光华木材厂前拍的照片上,仅有的两个突击队员就是他俩。

  从杨凯成老人家里出来,记者直奔位于劲松中街的沈阿荣老人家。已经76岁高龄的他在当年突击队里算是老大哥了,1989年退的休,现在在家照看不小心骨折的老伴。和其他大部分老突击队员经历不一样的是,他1962年就从一建出来了,后来到了北京医院做行政事务。

  当天,记者还对部分已有电话联系方式的老队员进行了采访,获得的惟一新线索是:周根宝老人已经回到江苏老家。第七天(4月14日):得知周根宝去上海治病123 4 5

  作者:张颖

  14日,记者对剩下有联系电话但未进行采访的老队员进行了电话采访。但遗憾的是,当天没有新的消息,在京的老队员中,就只剩季阿荣没有找到了。据陈宝泉老人回忆,他最近一次见到季阿荣是在公司领工资的时候,但那时离现在已经有二十年了。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他就住在北京南边;杨凯成老人讲,当初季阿荣住在单位的平房里,后来由于拆迁搬到玉泉营那边去了,尽管没有去过他家,但能够肯定是在那一片。他还表示,如果需要,可以带记者去转转,碰碰运气;沈阿荣老人也曾经打电话给李伯华、朱连生等问过季阿荣的联系方式,但都没有下落,惟一的印象就是长脸,个子比较高,人挺好的。

  另据本报委托《现代快报》记者探访周根宝老人下落得知,老人已在家人陪同下从扬州前往上海治病。第八天(4月15日):最后一位老哥们儿找到

  15日下午,一建团委书记魏建给本报热线打来电话,本报还没找到的季阿荣老人有了线索。原来,在看到本报还差一位老哥们的下落后,老人原单位的团委通过查看老人报销药费的记录,查找到了季阿荣老人家里的电话。一直苦于没有老人联系方式的记者赶紧拨打过去,老人正巧在家。

  今年72岁的季阿荣老人1988年就因为高血压而病退了,现住在玉泉营万柳桥附近。1952年他从上海来到北京,第二年年底就来到北京展览馆工地。他至今仍清晰地记得成立突击队的那一天是1954年1月13日,因为“它对我一生的影响可大了!”老人说,突击队培养了他埋头苦干、起带头作用的意志品质。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王才根,“劳动态度最好,技术也棒”。现在老人每天6点半就起床,去附近遛弯,呼吸新鲜空气。生活也有规律,不抽烟、不喝酒,以前的老毛病像高血压、糖尿病都好了。

  记者手记:连续几天寻访新中国第一支青年突击队的老队员,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们的朴实:衣着朴实、语言朴实、内心纯净。那个年代赋予他们的是火热的建设激情,留给他们的是值得回忆的光荣,而今,他们像所有普通的老人一样起床、遛弯,与老伴相濡以沫,就仿佛青春正在我们身上流淌,也曾经在他们身上燃烧一样。

  文/本报记者

  摄影/本报记者 娄启勇

  第一支青年突击队成员五十年代合影(陈宝泉因当时回上海结婚未在场)1 2 3 4 5

  作者:张颖

  前排左起:赵根梅,许连福,胡耀林(已故),沈阿荣,李世良(已故),杨凯成;第二排左起:杜阿陆,宋根祥,陆祥兴,李妙泉(已故),季阿荣,朱连生;后排左起:徐金弟,李伯华,周根宝,王才根,苏柏原(见图一)123 4 5

  作者:张颖

  
金犊奖大陆初审揭晓 AC-尼尔森互联网调查
体验财富之旅赢大奖! 51精彩无线大奖等你拿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