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时评的十大“时髦病”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19日09:57 新华网

  开窗见山

  有人说,如今的传媒已经进入时评时代,平面媒体的时评版面如雨后的春笋,呼啦啦地往外冒,就连很多的网站都纷纷推出了时评栏目。广播、电视也有了时评,像央视经济频道第一时间的《马东读报》就赢得了不少的好评。但是,如果仔细观察研究遍地开花的新闻时评,就会发现时评患上了“时髦病”。

金犊奖大陆初审揭晓 AC-尼尔森互联网调查
体验财富之旅赢大奖! 51精彩无线大奖等你拿

  病症一:幼稚病。由于很多的媒体追求新闻时评的时效性,所以在约稿时就强调,非当日新闻请勿评论。在这种要求下,时评家们就像吃快餐那样开始了评论,那自然是萝卜快了不洗泥,尽管思考的很不成熟,也只能赶时间。于是,新闻时评的肤浅性出现了,动不动吹毛求疵,幼稚的观点充斥了版面,一些观点甚至在第二天就不攻自破,更别说经得起推敲了。

  病症二:猎奇病。什么新闻最猎奇,保准在第二天的时评版面就有时评,关键是有些猎奇的新闻根本就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如果非要说那也只能带有胡说的嫌疑。比如,“狗保姆”、“小广告贴上女郎的臀”、“修复处女膜”等等猎奇的评论也能时有所见,这样的猎奇时评仅仅就是猎奇而已。

  病症三:误导病。如果说新闻有误导性,那么对误导性的新闻进行评论,就更容易出现舆论的误导性。因为时评就是在“讲理”。不久前出现的昆明的“女体盛”,第三天就遭受处罚,就是典型的时评误导。面对全国很多媒体不成熟的铺天盖地的评论,当地政府的有关部门撑不住时评的压力,匆忙查处,但是查处的理由却牵强附会,可笑荒诞。如果说这还是时评口诛笔伐造成误导的一个点的话,那么当很多个这样的点连成一条线或者无数条线的时候,就会起到很大的负面干扰作用。而造成时评家们唾沫星在时评版面狂飞的动力无非就是两个,一是为了追求片面的呐喊嘴瘾,二是为了稿费。至于因自己的呐喊使事情朝负面方向发展,那不是他们考虑的。

  病症四:排内病。翻开时评的版面,对于本地反面新闻的时评少得可怜,有也是些鸡毛蒜皮的之类的小事评论,稍微敏感的本地负面新闻,作者的稿件被枪毙无疑。有编辑就敬告时评家们:对于本地批评性新闻,最好不评,对于外地的新闻,尽管穷追猛打。这样的时评是办给谁看的,只能给领导起“借鉴”作用。

  病症五:同质病。百花齐放是文艺的方针,但是时评界却出现了“一花百放”的现象,只要你把每天出版的时评版面集中放在一起比较,你就会发现,由于时评家们的一稿多投,很多的时评版面内容几乎就是一样的。使读者的阅读欲望马上丧失了很多,谁愿意反复接受同一种观点的熏陶呢?这也难怪,这是被很多的时评编辑所允许的,只要不在同城一稿多投就行。

  病症六:谋私病。有一些时评编辑,利用自己的管理版面的方便,和另外媒体时评版面的编辑“以版谋私”,相互发自己的稿子,赚取外快,这早已不是什么秘密。如此换来换去,时评是质量无法保障。

  病症七:唯名病。一些时评版面把所谓的名家的时评视为金条玉律,看中作者的名气而不是看中时评的质量,即使是同样的观点,无名之辈也只能靠边站,长此以往,使时评逐渐形成了框框,缺少了生命力。

  病症八:老好病。一些媒体怕自己的时评惹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就喜欢“遛式时评”——对原有的正面新闻扩展延伸,举一反三。这样的时评虽然受到一些当地官员的喜欢,但是没有起到时评的作用,老百姓不喜欢看。

  病症九:条款病。很多的时评就喜欢拿“法律条款“来说话,仿佛时评如果离开了法律就没办法写了,所以,动不动就说某事件违反了哪个法律的多少条款,严肃有余,活泼不足,看这样的时评感觉很枯燥,板着冷脸讲话的时评多,微笑幽默的时评少。

  病症十:八股病。由于新闻时评篇幅较短,很多的作者在运用文体的时候,动不动就“首先、“其次”、“第三”,缺少了文字的美感,缺少了文体的变化,八股的存在,即使理讲的再透彻,教育效果也要打折扣。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