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湘粤对接谋新篇(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20日06:44 星辰在线-长沙晚报
  感受篇

  后花园里春意浓

  ——本报特派记者赴郴州感受湘粤对接热流

  走京珠高速,从长沙驱车到郴州不过4小时,从郴州驱车再到广州,也不过4个小时。如果在广州和长沙之间划一条直线,其中点就是郴州。昨日,恰逢广东经贸代表团在长就湘粤合作的诸多项目,与我省相关部门和企业正式签约。记者专程驱车湘粤两省交接地的郴州市,现场感受到了湘粤对接给当地带来的变化。

  宜章历来是粤湘交流的第一站,古有“楚粤孔道”之称。过了宜章京珠高速小塘收费站,路边饭馆的名字从我省境内常见的“湘粤饭馆”,一下子都变成“粤湘饭馆”。它提醒记者,再向前就是广东了。

  在收费站前面,收费员笑着对记者说:“以前大巴上口里嚼槟榔的肯定是湖南人,现在却不一定了,广东那边的人也学会了嚼槟榔。”

  粤港澳后花园

  漫步郴州街头,到处可见“粤港澳后花园”、“生态旅游王国”、“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这样醒目的标语,而时时驶过行人身边的“粤”字牌照的车辆,明显告诉人们:有朋自南方来。事实上郴州早成了广东的后花园,一到周末,该市23家星级酒店就会被前来度假的游客住满。一家酒店的老板这样告诉记者:“有时酒店被广东人住满了,到处是粤语声,给人一种到了广州的错觉。”

  在郴州市旅游局,一名负责人压抑不住自己的喜悦:“2001年,广东到郴州的游客是150万,2002年是180万,2003年已上升到260万,也就是说广东每20人中就有一人到过郴州。”据介绍,目前旅游已经成为郴州的支柱产业,去年郴州全市共接待各类游客530.6万人次,其中一半来自粤港澳地区,旅游综合收入达25.18亿元,占全市GDP的8%。

  再现十年前的东莞

  打工妹、打工仔、机器厂房,构成的画面与珠三角城市如出一辙。在郴州街头,随便找一个人聊天,他的语言中不时会蹦出“长沙”、“广州”这样的字眼,而且往往会拿出这两个城市比较一番。长沙是省会,有种自然的亲切感,而广州强大的经济辐射力,使郴州人产生了一股向南靠拢的力量。

  “行走在郴州的村村镇镇,你会不时遇到成群结队的年轻女孩、男孩从一栋栋新建厂房里走出来。他们穿着统一的制服,挂着统一的胸牌,脚步匆匆。如此场景,似曾相识。”一名广州记者在郴州采访时发出这样的惊呼:“现在的郴州如同10年前的东莞。”

  除了要做粤港澳的“后花园”,郴州还要做粤港澳产业梯度转移的基地、华南能源基地、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劳务输出基地,就像当年东莞吸引大批服装、鞋业、玩具企业从香港、台湾迁粤一样,郴州目前正致力于吸引同样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从珠三角城市搬迁到湖南。

  据介绍,自2000年以来,郴州共引进了近180家外来企业,这些企业包括制造业、加工业等等,去年一年郴州实际利用外资达到2.1亿元,利用外资仅次于长沙,用郴州市外经贸局一名负责人的话说,“郴州正站在桥头堡上,迎接湘粤合作的春天”。

  现场篇

  争分夺秒抢商机

  ——湘粤合作经贸洽谈会现场侧记
几位与会代表正在商谈合作事宜。
  湘粤经贸合作签约仪式上,衡阳某世纪城负责人拿出了效果图进行推介。

  “现在的湖南是10年前的广东,百业待兴,遍地商机。”昨日,湘粤商界翘楚、金融巨头、科技精英齐聚长沙,参加湘粤合作经贸洽谈会。洽谈现场气氛热烈,弥漫着两省经济界人士对经济合作的热情和无限期待。

  湖南企业:远方客人留下来

  广东代表团特意设立了食品、药品、粮食、饲料、轻工、纺织、服装、电子信息、机械、冶金、矿产、化工、百货与超市、物资采购与批发市场、进出口贸易、文化、旅游、电力、交通、房地产、建筑施工、资产经营、投融资以及经贸经协部门等多个小组,便于双方亲密接触。

  记者从现场看到,几乎每一个洽谈小组会议室,都有湖南企业界代表争相展示自己的亮点:“我们那里有山水洞岩石”,“该项目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作支撑”,“该项目有良好的经济回报”……代表们一个个忙得不亦乐乎,尽管会场开了空调,但汗水仍然浸湿了一张张兴奋的脸庞。

  广东老板:盯上湖南热土

  “广东房产业已经相对饱和,而湖南却仍有广大发展空间,其他行业也是一样。”广东省华侨物业发展公司总经理许建华对记者高兴地说。许建华对衡阳、益阳的大型房地产开发项目表现了浓厚兴趣。

  据广东经贸代表团团长巫开立透露,为了“相亲”成功,今年2月9日广东就已派出“先遣部队”一行60多人到湖南考察,先后到了长沙、益阳、常德、张家界等4个市,与600多个企业家进行了前期接触,基本上找到了感觉。

  企业家“场子”赶不赢

  “会场共有13个小组,我得抓紧时间多跑几个场子。”刚参加完一个项目推介洽谈会的岳阳城陵矶国家粮食储备库的一位负责人,提着大包的项目推介宣传册,急急地往会场二楼跑。像他这样“赶场子”的,确实还为数不少。

  据广东经贸代表团黄荣亮介绍,为了抢占商机,广东不少民营企业家专程从外地甚至外国赶到长沙来签约。著名的房地产公司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就是典型之一,他是昨日中午急急忙忙从加拿大飞到长沙的。

  产业转移取长补短

  基础设施项目成香饽饽

  昨日在湖南宾馆举行的湘粤合作签约仪式,我省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成为香饽饽,一次性签约金额创下我省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新高。

  据广东方面提供的资料,本次签约项目中,基础设施项目是重点,8个投资额达10亿元以上的项目都出自基础设施建设:广州恒达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投资130亿元建设慈利县岩泊渡镇6×60万千瓦火电厂项目;广东联泰集团投资90亿元建设永州———桥市高速公路;梅州佐田集团有限公司投资50亿元与衡阳市政府共同建设燃煤发电厂;广州珠江实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7亿元建设新世纪小区项目;广州市恒生集团有限公司与常德市经济建设投资公司共同投资15亿元的紫河综合整治项目;揭阳市揭东县劳动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投资13亿元建锦湘国际城。

  签约项目另一个出人意料的显著特点是,除广东对湖南投资外,湖南对广东的投资也高达8.5亿元。如湖南涟源钢铁集团与湛江港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15亿元,建设湛江港物流基地。业内专家认为,这标志着湘粤两省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加快了产业转移与取长补短的步伐。

  “泛珠三角”框架初成

  9省2区下月举办合作论坛

  “泛珠三角合作框架已基本建成,但9省2区的合作,地方间的保护措施是最大的障碍。”昨日,广东省经贸代表团团长、经协办主任巫开立在签约仪式上,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他介绍,广东发改委是主要操作此项工作的政府部门。去年8月,泛珠三角区域9省2区的发改委主任在广州开了一次联谊会。这场联谊会已发展成为9省2区发改委一把手的联席会议,并建立了泛珠三角合作框架:9省2区发改委主任组成联席合作会议,广东省发改委主任任常任主席,设立长期秘书处,一位副主任出任秘书长。目前一些机构设置仍处在构想阶段,相关的一些文件也很快要出来。他透露,今年5月份9省2区领导会就泛珠三角合作举办一个论坛,另一个经贸论坛也在谋划之中。

  巫开立称今后区域合作统一规则十分重要,目前各省区部门间的保护措施虽然在清理,但有相当难度。“只有当大家都认识到这会阻碍经济发展,取消的进程就快了。”
湘粤经贸合作签约仪式现场人气颇旺。
  数字篇

  从数字看湘粤对接

  2003年,湖南引进内资335亿元,其中125亿元来自广东,比2002年增长58.02%。广东每年消费的生猪40%来自湖南,贸易额达50亿元。湖南和广东两地,每周有140个航班来往,每日有1200吨物流。湖南已成为珠三角地区劳务和农副产品重要的供应基地,广东1/3的外来劳动力来自湖南,达500万人。1998年至2003年,湖南与广东共实施协作项目2673项,到位资金226亿元,占湖南引进境内省外资金的33.7%。其中,2003年实施项目998个,到位资金125.7亿元,占全省引进内资的37.5%,投资5000万元的项目有71个。同时,湖南在广东兴办企业1000多家。

  声音篇

  做好“泛珠三角”文章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部副局长、中国首席经营城市专家 岳颂东

  湖南要做好泛珠江三角洲这篇文章,主动是与广东联手。湖南是广东的后院,具有区位优势。比如,广东寸土寸金,很多地方不再种粮,湖南应该发挥自身优势,从互补的角度主动与广东乃至香港、澳门甚至东南亚地区对接,成为上述地区的米袋子、果盘子、油瓶子、奶罐子。这个农业不是传统农业,而是要上升一个层次,即生态农业、创汇农业、绿色农业和产业化的农业。在做好泛珠江三角洲这篇文章时,湖南应放开劳务市场,为广东等地输送劳动力,这对湖南现在和将来都有好处。湘粤对接前景广阔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贺同新当前,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经济市场化双重背景下,发达国家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和沿海地区产业的内移,特别是CEPA的实施,为湘粤两省的进一步扩大合作、促进区域经济的共同繁荣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两省共同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任务,加强相互之间在制造业领域,交通能源领域,矿产、林木、旅游资源领域,商贸流通领域,科技教育领域,人才领域、劳务服务领域,以及国企改革领域等方面宽领域、深层次的合作前景十分广阔。

  湖南是粤企北移乐土

  著名经济学家、湖南商学院教授 柳思维

  湖南素有“鱼米之乡”、“有色金属之乡”、“非金属矿产之乡”的美称,有着无可比拟的资源优势;广东有资金、技术方面等方面的优势。湘粤经济合作,在“泛珠三角”合作框架中,有地缘优势、人缘优势,加上全国铁路大提速及多条高速公路的修建,不仅交通便捷、文化认同,而且在市场生产要素方面合作有互补性。这一合作,在政府推动、企业参与、市场调节下,一定大有作为。

  故事篇

  湘猪南运的新旧版本

  这是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的关于湘猪南运的真实故事,从中可以折射湘粤合作历程。

  一则故事发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当时湖南大量的农产品和生猪运往广东,但湖南与广东并没有达成协议,有时湖南生猪无法顺畅运进广州。有一次贩运生猪受阻,一湖南人“蛮”劲来了,便找到了在广州军区当首长的老乡。这位老乡也发了湖南人特有的“蛮”劲,立即派军车为之开道,于是出现了一道奇特的景观:前面是警笛高鸣,后面紧跟的却是臭气熏人的猪车。

  同样,湖南对流往广东的物品也是堵。当时,广东的粮食、生猪价格都比湖南高,湖南的农产品大量流向广东,助长了湖南本地市场农副产品价格上涨,当时郴州市就流传着“湖南工资,广州物价”的顺口溜,农产品大量外流同时导致湖南很多部门的收购计划难以完成。个别部门在两省边界设立了很多卡子,限制湖南省农副产品向广东出售。仅107国道从岳阳到郴州段,就设了100多个关卡,湘粤经贸一度陷入僵局。

  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这种情况不复存在。1998年,我省还建立了通往粤港澳的“生猪绿色通道”。但这时又出现了“一车猪一车水”的说法,讲的是湖南农民喂大了一车的猪运到广东,卖的钱刚够买一车广东出产的饮料回去。可以想象,人们说起这个故事时,应该是酸涩的成分居多。当然经济学家可以用市场规则来消解感性判断,但也说明了湘粤的经济合作应该上升到更高层面。

  因此,去年广东提出“泛珠三角洲区域经济合作”战略时,湖南第一个积极响应。

  “新客家人”不是客

  现在长沙浏阳东乡的客家人再也不是客了,早已是当地的主人。记者从浏阳市委宣传部了解到,浏阳与广东有着300多年的历史渊源。据史载:明初朱元璋与陈友谅开战,血洗浏阳,造成“地广人稀,不见炊烟”的局面。浏阳市现有居民大多系外地迁移而来,形成目前“十里不同音”的语言特色,其中就有从广东梅州迁来的客家人。如今该市客家人已有30多万,分布在浏阳东乡的6个乡镇。尽管已经过去几百年,但他们仍保留了与广东客家人一模一样的客家语言与风俗。

  也许正因为这种特殊情缘,目前已有一部分浏阳人在广东入了籍。不仅浏阳人在广东扎下了根,有资料表明,现在广东有3000万以上的“新客家”,其中湖南人就有1000万,现在广东的社会各界已是“无湘不成军”,随着湘粤合作的提升,“湘军”内涵也得到了扩展。与此同时,偷着乐的便是那些湘菜馆的老板,湘菜在广东已经成了仅次于粤菜的第二大菜系,油淋辣椒成了当地的一道招牌菜。

  在广东的原湖南人已适应了广东菜的清淡,也不忘了湖南的辣椒;在湖南的原广东人也把辣椒当作家常菜,但偶尔也煲碗广东汤。

  作者:郑文新 屈金轶 唐群雄 石祯专

  (来源:长沙晚报)
金犊奖大陆初审揭晓 AC-尼尔森互联网调查
体验财富之旅赢大奖! 51精彩无线大奖等你拿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