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日打工=出国研修千余烟台人越洋上技校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20日07:56 大众网 | |||||||||
3年挣回2.6亿目的仍不在此 烟台市奇山西街小伙金龙与10名伙伴,4月1日飞往日本。金龙对送行的朋友说,我到日本不光是为了赚几个钱,关键是上几年“劳动技校”,学语言、学管理、学人家的行为规范,为未来打基础。
对金龙他们的行为,烟台人大多称为“到日本打工”,其实严格地讲应该称为“出国研修”。这可不是找好听的说,因为依照日本法律,不准企业输入劳务,只许给国外培训技术工人。烟台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彭令告诉记者,烟台市目前在日本的研修生有1300多人,研修3年,每人至少收入折合人民币20万元,总计是2·6亿元。 王彭令介绍,研修生回国后,出路基本有3条:一是回来之后再上学。出国3年,基本熟悉了日语日常口语和简单的文字,回国后趁热打铁到外国语学院深造,比一般学生消化得快。毕业后再就业,就上一个新台阶。二是到语言对口的外资企业工作。国外企业在烟台投资的,最愿用他们的研修生。三是在国外挣下了本钱,学会了技术和管理,有了客户,回来自己发展。 今年烟台有8名大学本科生赴日研修。4月6日,在烟台大学6号教学楼,记者采访了陈锋等8位即将赴日本神崎电装研修的学生。陈锋是中共党员、学生会主席,获得过省委宣传部、省高校工委、团省委、省教育厅等六部门颁发的大中专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学生奖。他说,本专业今年有207名毕业生,这一期共要8名研修生,报名30多人,选中了他们8个,很荣幸。日本神崎电装是一家汽车零部件企业,陈锋他们认为,自己的选择是学业特长、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所需与日本“实践课堂”的最佳结合。 在被管理中体验管理 杨玲玲现在烟台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担任翻译,从山师大日语专业毕业后就在这个公司工作。2001年,烟台向日本派出17名研修生,杨玲玲带队,既和研修生们同样打工,又负责与国内公司的联络。 她说,我们在日本做的是餐巾纸机械化包装的后整理工作,可谓简单到家了,但这种简单的劳动,在日本的企业里管理严格有序,车间安静快捷,根本没有监工。社长为我们安排了良好的生活环境,鼓励我们学日语。如今,17名研修生中除一人和日本工友结婚外,16人大都在继续深造日语。 说话间,杨玲玲打通了北京的电话,对记者说:“这位叫王旭铭,现在北京。”于是,记者进行了一次电话采访。 王旭铭是牟平区农村青年,在日本高伟金属工业株式会社做研修生,加工汽车零部件。回国后,被老板安排在该会社广州分公司,钱是没少挣。但后来,他觉得这样干下去日语就停顿在这个水平上了,便到了北京外国语学院深造。电话里,王旭铭自信地说:“我回胶东应聘对口工作肯定没问题,现在北京找到了与汽车制造业相关的公司。” 农家女成了外企总经理 4月7日,记者来到海阳工业园东莞路11号,这里是日本独资企业福井纤维有限公司,总经理是从日本归来的女青年李梅。一见面,她就高兴地拿出本公司的样品说,这些简单的针织品并不简单,是风靡日本的铜离子纤维护身保健织物。 李梅家在农村,1999年5月到日本福井县武生市做缝纫工。李梅说,到日本第一年,我没学过一句日本话。但到第二年,发现自己这样不适应,便随着去上日语课。但是,跟不上趟,听不进课,又愁又急。 幸好,公司附近就是市政府,市政府有供市民休闲的大厅,李梅愁得去散心,发现许多日本人拿着中国汉语书在向别人请教,于是就主动凑上去教他们汉语,与他们交流日语,再去课堂上课。就这样两年下来,她的日语口语长进很快,结交了一批日本朋友。 2002年5月,李梅回国,在深圳、香港的日本朋友给李梅打电话,李梅前去看望,结识了现在的日方董事长并得其赏识。日方首期投资68万美元上进口设备,来料来样来订单,派来两名工程技术人员指导生产,让李梅干总经理。今年春节后公司开业,现已向日本发货5批。记者采访期间,看到李梅在车间与日本工程技术人员一起指导生产,听到李梅用流利的日语和日方董事长通电话。 本报记者 曲怀生编辑:杨姝(来源:大众网-大众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