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官评官到民评官 中国政治文明进程凸现新生机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20日21:55 新华网 | |||||||||
新华网长春4月20日电 一个由民众和专家共同参与的决策咨询、评议监督制度正在中国渐渐确立。 这个制度涉及建立高层智囊团,建立非官方的、独立的国情调查和政策考察机制,鼓励专家和民众对涉及各方利益的公共政策进行内部辩论和公开讨论,邀请民众参与对官员的测评等等。
3月份,第二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评出。评奖人员为学术机构的专家、学者,资金主要来源于非参评的企业、个人和基金会的捐助,奖励具有明显的非官方色彩。 之前的2003年,中国首次面向全国公开招标国家五年规划研究课题。国情咨询专家胡鞍钢、北大教授林毅夫等成为中标人。 地方政府创新奖项目课题组负责人之一、中央党校教授王长江说,这一切彰显了新一届中央政府施政透明的诚意,也突显了其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加快建立决策咨询制度的决心和提高决策科学性的信心。 世界银行行长沃尔芬森表示,从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的评选,他看到了中国的希望,也看到了世界的希望。 事实上,为了广开言路、更好地还政于民,数年来,中国各地开展了不少“民评官”的活动。平民百姓不仅参与了对政府行为的评价,还对小到社区服务、大到政府决策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从湖北武汉社区事务采取居民听证会制,到上海工商局邀请包括驻沪使领馆官员及企业代表在内的社会各界旁听内部会议,再到最近中国外交部设立公众外交处、注重听取网民意见,开明、民主的清风,开始吹进中国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 四川成都市新都区,最近对官员进行了有民众参与的民主测评,并把测评结果通过大众传媒公开,被认为是一项创新。新都区负责人表示,让民众在官员考察和选拔、任用方面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应是今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方向。 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中,百姓难有机会站出来,对政府和官员的所作所为评头品足,更谈不上建言献策。封建制度下,御史、吏部的设置,是中央政府监察百官的主要手段。新中国成立后,官员的任免,一直沿用自上而下的内部考评办法。 王长江说,“官评官”的做法带来的弊端是,由于评判权掌握在上级手中,个别政府行为会出现只对上负责,而忽视了对下负责。“官评官”还会闭塞言路,使民主由“主权在民”的本意沦为“为民做主”的老爷作风。 新一届中央政府执政以来,坚定不移地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建立科学的决策体系。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强调广泛听取意见,进行专家咨询和论证、开展社会公示和社会听证,以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政府评价自己是必要的,但并不充分。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国情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绩效评估系统。”“政府创新奖”课题组负责人、中共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俞可平说。(记者李亚彪 冯瑛冰 赵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