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夜宿唐庄子——感受冀东一个文明生态村的夜生活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21日08:11 河北日报

  文明生态村,对大多数农民来说,还是个“新生事物”,它与以往的“小康村”、“文明村”有什么不同?带着疑问,也带着期待,记者于4月19日夜宿迁安县沙河驿镇唐庄子村,在这个远近闻名的文明生态村试点村度过了一个颇有意味的春夜。

  [黄昏。唐庄子村口。落日余晖中,满目的青草和树叶把小村的春色渲染得奔放、浓烈。]

金犊奖大陆初审揭晓 AC-尼尔森互联网调查
体验财富之旅赢大奖! 51精彩无线大奖等你拿

  如果不是看到村外浓郁的田园风光,你简直不敢相信自己是置身在农村:一座座农家小院紧紧相连,干净整洁。一样高矮、一样宽度,甚至样式都完全一样的民居,整齐地分布在村里8条街道两边。水泥街面平整光洁,路旁的便道上,铺着色彩斑斓的彩砖,整个村子显得既整齐又美观。

  村党支部书记唐延文对文明生态村“百天会战”的结果感到有点“得意”:去年5月到8月,唐庄子共硬化路面4960多延长米,在路旁及各家门前院后栽种柿子树、梨树、柳树3600多株,新安装路灯35盏……村里的硬化、绿化、美化、亮化,让全村人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生态文明村建设带来的好处。村民唐任指着干净整洁的路面高兴地说:“你可不知道,以前村里全是沙土路,就是没风,也整天飞土扬尘的。现在可好了,风再大也没多少沙子,整个村都那么清亮。”

  天色渐晚,路灯渐渐亮了起来,在外劳作了一天的村民陆续回村。虽不像城里那般灯火通明,但弥漫着一股浓浓草香的小村之夜别有韵致。

  [晚饭后。唐庄子村民活动中心。吃完晚饭的村民纷纷来到这里下棋,打球,读书看报……这个不大的院落立时显出了生气。]

  唐庄子的村民活动中心并不大,没有篮球场,也没有健身器材,只有几副象棋、一副克郎棋和一张乒乓球台,最“富有”的就是图书室了,里面的图书、报刊满满当当的。

  老退伍军人王军在和13岁的唐鲲鹏下了一盘象棋后,按老习惯来到图书室,翻阅当天送到的《人民日报》、《河北日报》。旁边有人问:又输了吧!老人笑得挺大度:“咱下棋又不是为了当冠军,就是个业余消遣,我最喜欢的还是读书看报,长见识,开眼界。”而旁边的村民唐伶又来“争强好胜”:“你爱看书?咱村借书最杂的是谁?借书频率最高的是谁?是我!”唐伶自称是书就看,不过最爱看的,还是历史类和法制类的书。

  这个图书室的书还真不少,既有《农产品深加工2000例》这样的农业科技类图书,也有《企业管理概论》这样的经济类著作;既有《革命先驱孙中山》这样的历史读物,也有《舒克与贝塔》这样的儿童读物;既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样的文学名著,也有《天龙八部》这样的通俗小说。书好,来看书的人多,负责管理图书的唐爱成了大忙人。这个几年前就当了村里文化宣传员的小伙子,如今不但继续管理家中藏有几百本书的小图书室,还负责管理村图书室的上千种各类书刊报纸。每天络绎不绝而又安安静静的“读者”让唐爱既兴奋又苦恼:“看书的人太多了,有时候真是忙不过来!”唐爱介绍,村民们借得最多的是农业科技类、法制类和文学类图书。他说,村里人不是不想运动,只不过几乎家家都有干不完的活儿,不是搞养殖,就是做生意,忙了一整天,非常疲惫,而读书能帮他们致富,还能帮他们解决生意上的困难,所以读书之风在唐庄子很盛。他指着登记卡上《民事诉讼法》的书名说道:“你看看,这本书自打买回来,就没能在书架上呆过,你借完我借,我借完他借,轮个没完。”

  不知不觉,夜已经深了,村民逐渐散去。走在记者前面的一个小女孩拾起地上一块不知从哪里吹来的泡沫塑料,放到了路边的垃圾桶里,记者刚想问她的名字,女孩儿已经蹦蹦跳跳地跑了很远。“环境是能改变人的。”唐延文看着小姑娘的背影,笑得很欣慰。

  记者原本想在唐庄子农户家留宿,唐延文面露难色:从去年抗非典以来,村民们渐渐养成了一个新习惯,不是远道而来的亲友,一般人家不大乐意让生人留宿,庄里许多人到附近村串亲,大多会当天赶回来。

  客随主便,我只好听从支书的安排,在村边的一家小旅馆住宿。

  陪我去旅馆的路上,唐延文告诉我,现在邻村人都特别羡慕唐庄子,也争着要建文明生态村呢。话语之间,脸上显现出几分自豪。

  [次日清晨,唐庄子村醒了。]

  太阳逐渐升起的时候,唐庄子村逐渐热闹起来,鸡犬之声不绝于耳,大人小孩纷纷走出家门,开始他们每天的晨练———沿着村里平整的街道跑步。而他们即将迎来的一天,也一如往常,平凡而充实……

  出村时我偶然发现,唐庄子的8条街道分别叫做吉利、祥和、如意、意和、国兴、泰安、民富、安庆,把每一条街的第一个字连起来读,就是“吉祥如意、国泰民安”。其实,这不仅是唐庄子人的心愿,也是所有农民对小康社会的企盼。本报记者徐国栋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