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多语种翻译走俏广交会 语言“拐杖”牵引商机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21日17:22 新华网

  新华网广州4月21日电(记者王昕、郭莹玉、王攀)“卫小姐就是我的‘拐杖’,广交会上没有她,我将寸步难行。”在95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上,来自西班牙的采购商佩雷斯先生这样评价交易会翻译中心的西班牙语翻译卫霭娜。

  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每年都会吸引大量外商和国内企业参加。但彼此言语不通,是参展双方交流最大的障碍。因此,每一届的广交会场上都活跃着一个特殊的群体——不同语种
金犊奖大陆初审揭晓 AC-尼尔森互联网调查
体验财富之旅赢大奖! 51精彩无线大奖等你拿
的翻译人员。这些多语种的翻译们,利用语言优势和经贸知识,在参加广交会的外国客商和参展企业之间架起了无障碍交流的桥梁。

  广交会上的翻译,主要是广州当地大学的外语和经贸专业的在校大学生。但大多数学生只能站在会场外,高高举起手中用各种语言写就的“翻译”牌子,等待着商机的到来。

  正在广州外国语大学就读西班牙语专业的卫霭娜和他们不同,是由广交会翻译中心临时聘请,为到会西语国家客商提供翻译服务的。

  广交会从1957年诞生之初就十分重视翻译服务工作。为了规范翻译服务市场,第93届广交会还专门成立了翻译服务中心,向客商和参展商提供包括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阿拉伯语、日语、泰语和印尼语在内的十几种语言的翻译。中心通过向客户发放问卷调查的方式,考核每位翻译的工作服务情况,以保证高质量的翻译服务。

  据翻译服务中心的负责人介绍,中心临时聘用的翻译,主要是广州外国语大学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校的外语专业大学生。过去,英语、法语的翻译人员需求量相对大一些。但近几年来,由于拉美、中东等地的客商数量增加,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翻译人员越来越供不应求。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老师郭德玉对记者说,广交会是中国最早的对外窗口,组织高年级的学生到广交会实习,是外经贸大学的传统。通过翻译工作,同学们不仅能够增长见识、了解外贸工作的情况,还可以锻炼语言,提高会话水平,同时在工作中提高和周围同事团结协作的能力。

  “虽然辛苦,但每当看到通过我的努力,参展商和采购商成功地签下订单的时候,我心里很有成就感。”卫霭娜笑着说。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