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用知识书写人生(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22日08:02 浙江日报
  ——记全国劳模、杭州中汇棉纺织有限公司工人专家周平 本报记者 苏晓春 本报通讯员 林刚金仲柏 摄 2004-4-22
周平在安装自调匀整并条机。
  这是一个春日的上午,当我们采访的车子缓缓驶进杭州中汇棉纺织有限公司的大门时,一位身穿蓝色工作服的工人正拿着一叠材料匆匆走来。和我们同行的省总工会的同志眼尖:“周平!”“蓝色工作服”朝我们挥挥手:“我去邮局寄份东西马上回来。”花白的头发、温和的笑容,看起来很普通,全国劳模周平就这样走入了我们的视野。

  然而他又是不平凡的。在中汇公司(原杭州第二棉纺厂)35年,周平以顽强的毅力刻苦钻研技术,自学成才,从一名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工人成长为善于技术创新的工人专家。今年52岁的他曾先后获得电工、钳工和高级技工、技师证书及自学大专学历;2000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2003年又被公司破格聘为高级工程师。目前担任省棉纺织工程学会专业委员并兼任省棉纺织行业协会技术服务部主任的他,还与国内权威专家一起参加了《棉纺手册》中有关精梳篇章的编写,并指导设计制造本省第一台高速精梳机和条并卷机。

  解决问题是他的最大乐趣

  “解决问题是我最大的乐趣。”这是周平常说的一句话。

  他是纺部车间的精梳技术员。精梳工序是纺织厂最关键的工序之一,他平时的工作主要是对车间的精梳机进行日常维护和修理。由于目前使用的是国产第一代高速精梳机,随时可能出现故障,但生产流水线不能停,所以哪台机器出毛病了,周平就会迈着比别人快一倍的步子出现在哪里。下班回到家中,他经常看书查资料,上网浏览国内外关于精梳技术的最新信息,和专家朋友们通过电子邮件交流心得,一忙通常就到深夜12点。

  回想刚接触精梳技术的时候,周平感触颇深。1995年,周平担任了厂里一个重要技改项目———1.8万锭生产线精梳并粗工序技术改造的负责人。这是该厂首次起用工人担任技改项目负责人。身负重任的周平需要尽快熟悉并掌握新设备的情况和相关的机械、电子、纺织工程等知识。“厂里对我这么重视,我一定不能辜负众望。世上本无难事,有难题就要解决。”周平的倔脾气上来了,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充电”和调试操作上。周平借来厂资料室所有精梳并粗设备的技术资料仔细阅读,还从技改办借来关于新设备的几大本“原版英语”的说明书,通过查字典、作笔记,硬是一字一句地“啃”了下来。正是这种乐于对付难题的精神,使他在较短时间内全面了解了国内外各种型号精梳并粗机械的技术参数、性能和特点。

  日积月累的知识,为周平调整、维修、革新精梳机打下了坚实基础。他的同伴打趣说,只要周平蹲在地上对着一台机器发呆,过两天准有新发明诞生。有一段时间,由于并卷机的制动程序有缺陷,经常发生齿轮打坏、罗拉松脱、棉卷拖尾等故障。周平设法改进了机械电气程序后,彻底消除这些故障,还节约了一批气动部件。这样的小革新还有很多。渐渐地,国产精梳机的缺陷越来越少,而周平头上的白发却越来越多。

  “周平善于学习,乐于解决问题。”公司总经理王果刚深有感触地告诉我们,“他是知识型劳模,是新时期的工人。时代需要这样的技术型工人。”

  勤奋钻研的“书虫”

  知识型劳模,这个称呼对周平来说最恰当不过。从小就想当科学家的他对知识无限渴求,不断激励自己去翻越一座又一座的知识高山。他的生活既简单又不简单,简单的是工作“轨迹”:家里、厂里、书店“三点一线”;不简单的是,他那50多平方米的家,床上、书橱里、桌凳上……到处都堆满了各种各样的专业书籍。很长一段时间里,他的生活并不富裕,除去必要的开支,剩下的钱全部用来买书、买软件了。即使是这样,还有很多想买的书未能如愿。于是,周平想了绝办法———抄书。在书店里看到有用的章节,又没必要买下整本书的,他就抄在纸上或默记在心里;有的书杭州没有,他就利用出差的机会,去书店买书、看书。

  周平告诉我们,他在工作实践中发现很多复杂的工艺流程,这些流程如果用计算机处理,就能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于是,他跟着当时小学刚毕业的儿子一起学起了计算机。被评为全国劳模那年,公司要重奖周平。他想了想,找到领导:“别的都不要,就奖给我一台电脑吧,这样可以更好地工作和学习。”

  周平不仅善于学习,更善于把学习成果转化成工作效率。有一次,一位外国专家在厂里调试一个产品的生产工艺,如果按常规方法调试,需要很长时间。周平用自学的计算机技术编了个程序,很快就把问题解决了。外国专家竖起了大拇指:“你是最优秀的!”

  周平曾经获得过无数荣誉,当我们问对哪个荣誉感触比较深的时候,他回答说:“4月初我被邀请参加浙江省纪念自学考试20周年大会,大会授予我‘浙江省自学考试十佳自考生’的荣誉称号,这个荣誉最令我感动。”事实上,在近8年时间里,周平在精梳领域不断创新的同时,还通过自学取得了大专文凭,并获得3门课程的本科合格证书。好学不倦,这正是他数十年如一日勤奋自学的最佳写照。

  从机器的使用者到制造者

  长期与机器打交道,周平越来越不“满足”于单纯地操作了。他每天都在琢磨,怎样让机器变得更完美,发挥更大的效益。为解决国产设备的缺陷,周平先后进行了12项技术革新,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他还设计成功并动手制作了60多种零部件,为企业节约了6万多元。近年来,在公司和省纺织协会的大力支持下,周平对技术改造和技术革新的信心更足了。

  2002年初,周平兼任省棉纺织行业协会技术服务部主任,联系机械制造厂设计新型精梳设备。他每天翻阅资料、修改图纸和方案,有时甚至吃饭时都会走神,想他的机器。他的妻子戏称他把心、肝、肺都放在工厂的机器上,只把胃放在家里。正是这样全身心地投入研究和试验,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第一台“浙江制造”的高速精梳机在周平和他的同行手中诞生了,价格只有国产同类产品的三分之二、进口机器的四分之一,性能在某些方面还超过它们。这台凝聚着周平心血的精梳机投放生产后,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然而,周平的脚步并没有就此放慢,相反,创造激情更加高涨。鉴于我国用于精梳生产的条并卷机长期以来依赖进口,2003年初,周平又大胆设想,要造一台综合各种优点、更适合亚洲人操作的条并卷机。经过他和机械制造公司技术人员10个月的努力,我省第一台条并卷机TBL100诞生了。最近,周平又忙着帮助省内一家纺机厂设计新机器。

  和他共事五六年的工友严国良告诉我们,当初制造省里第一台高速精梳机的时候,周平每天忙进忙出,还经常为了一点小改动跑到外地去取经。有些人就在背后说闲话,说他进进出出是为了赚外快。但周平对此从不解释,一如既往地忙碌着、操劳着。“像他这样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钻研业务的人真是太少了。我们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精梳领域的工人专家

  “浙江要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我作为一名一线技术人员,有责任对机械制造进行有益的理论探索。”周平撰写的《FA261精梳机可靠性问题分析》、《FA261精梳机产生规律性条干的原因查找》等论文,在浙江省重点纺织厂总工程师研讨会上宣读交流;《精梳小卷粘卷原因初探》、《SR80J条并卷机的性能特点和应用》等专业论文,分别发表于国家级和省级专业刊物。他为PX2J精梳机的改进提供了大量原始素材和相关数据,生产该机器的厂家还专程从上海给他送来了厂外职工的优秀建议奖。

  2002年底,周平应邀参加每10年一编、国内最权威的第三版《棉纺手册》的编写工作,负责精梳章节。一年多来,他不停地学习、搜集有关精梳方面的国内外资料,并结合自已的实践融会贯通,至今已经撰写了20多万字,并同专家、同行们不断地进行讨论修改,“删删补补,连我自己都记不清改过多少次了。”最近周平又忙着整理写书过程中积累下来的大量原始素材,以备今后工作之需。

  制造机器、撰写书稿都需要8小时工作以外的大量时间,除了周平自己挤出业余时间外,公司对他也给予了大力支持。由于图纸修改、设备改造等原因,周平常常要到外地去出差,公司都尽量给他安排时间。“因为在当今这样的社会、这样的竞争环境下,我们企业和工会都在积极倡导广大员工学习知识、钻研技术,期望所有的技工都能成为像周平这样的知识型工人。”公司工会主席曾宪伟由衷地说。

  快乐而平凡的“周工人”

  “假设活在世上100年,我将尽最大可能学习人类文化知识,热爱生活,享受生活中的美。”周平说。

  王果刚告诉我们,周平一直工作、学习得很快乐。“因为他的内心是平衡的”。周平自己也做过一次心态测定:心理年龄才40岁。最近他的床头放着两本书:《普通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他说:“对我来说,这是另外一种学习,为的是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心态,更好地学习和工作。”

  他不仅自己快乐,更把这种快乐以各种方式传染给周围的人。他家住502室,在家里画图纸时,他都不忘在下方标上“502设计室作”的字样,此举常博得家人一笑。修理机器故障时,他用生动的比喻、通俗的话语,边修边教。工余时间,他经常鼓励工友们和他一起学技术、学电脑、学文化。他更是一个多才多艺、有生活情趣的人,会写剧本、小说,会拉小提琴,还会吹长号;他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参与公司网络设计,人们无法想象那些创意十足、造型别致的网页出自一位成天与机器打交道、且年过半百的人之手。赵安营是周平带了近两年的徒弟。谈起师傅,小伙子说:“他是一个快乐、积极的人,我从他身上学到的不仅仅是技术知识,更是他做人的态度。”

  周平孜孜不倦地在他的领域里忙碌并快乐着,身为高级知识分子的父亲起初并不理解。他一直不懂,从小就很聪明的儿子为什么这么喜欢当工人?直到某天电视台播放了关于周平的专题片后,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才真正明白了儿子的理想。他流着泪说:“原来当工人也这么不容易,我为他感到骄傲。”

  采访中我们记下了一个细节:当我们开口叫周平“周工”时,他都会耐心地纠正道:“你应该在后面再加上一个‘人’字,叫我‘周工人’才对。”这就是周平,不管社会给了他怎样的荣誉,他永远记住自己是一名平凡而快乐的工人,一名在用知识书写人生的劳动者。
金犊奖大陆初审揭晓 AC-尼尔森互联网调查
体验财富之旅赢大奖! 51精彩无线大奖等你拿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