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关于在全省农村广泛开展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的意见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23日09:07 河北日报

  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是我省创建文明村活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形势下的拓展和延伸。搞好这一活动,对于在广大农村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引导广大农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将产生重大作用。为了落实省委六届五次全会关于大力创建文明生态村的部署,推动这一活动在全省农村的广泛开展,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金犊奖大陆初审揭晓 AC-尼尔森互联网调查
体验财富之旅赢大奖! 51精彩无线大奖等你拿

  一、充分认识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的重大意义

  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是在广大农村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小康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要求把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一起来。农村小康社会建设,不但对物质文明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而且要求把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广泛开展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就是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并落实到广大农村,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全面进步。通过广泛开展这一活动,使农民群众在生动、具体的实践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促进农村的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项事业;提高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本领,促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高勤劳致富、科技致富的能力和关心生态、保护环境的自觉性,促进经济与社会、农村与城市、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是在广大农村坚持以人为本,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大举措。坚持以人为本,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具体到农村,归根结底是要为农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在实现农民愿望、满足农民需要、维护农民利益特别是增加农民收入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广泛开展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就是要在主要依靠广大农民艰苦奋斗的同时,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帮助农民群众解决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最现实、最直接、最突出的问题。通过广泛开展这一活动,使农民群众的居住环境更加整洁,精神更加充实,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一个显著的提高。

  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是在广大农村建立新的生活方式、改善人居环境的一场伟大革命。千百年来形成的落后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以及脏乱差的居住环境,与农村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极不适应。随着温饱问题的基本解决和小康社会建设的全面推进,广大农民对改变这种状态的愿望越来越迫切,解决这些问题的客观条件已基本具备。广泛开展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就是要顺应农民群众的需要和农村社会发展的要求,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把广大农民组织起来,把社会力量动员起来,在农村深入开展改变落后生活方式、改善人居环境、破除各种陋习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通过广泛开展这一活动,引导广大农民建立起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依靠农村和社会各方面力量营造出文明整洁优美的生活环境,使农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和广大农村的环境面貌发生一个历史性的变化。

  二、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的任务、目标和文明生态村标准

  (一)创建活动的主要任务

  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突破口,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根本,以“经济发展、民主健全、精神充实、环境良好”为主要内容,协调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二)创建活动的工作目标

  2004年至2005年,用两年时间,使10%左右的行政村(重点是省、市级文明村和经济基础好、班子状况好,地处城市、县城周边和乡镇所在地,沿铁路、高速公路及国道、省道、县道的一些行政村)达到文明生态村标准;2006年至2010年,通过5年的努力,再使20%左右的行政村进入文明生态村行列;2011年至2020年,再经过10年的工作,力争把全省农村基本建成文明生态村。

  (三)文明生态村的基本标准

  1、村容村貌整洁优美,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连接公路主村道和村内道路硬化、村内主要街道架设有路灯;推广使用沼气、垃圾定点存放、改水改厕、禽畜圈养,无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禽畜乱跑;农户房前院内种有树木、村内道路两旁植有行道树、村庄周围有绿化林带;科学使用化肥、农药,工业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环境质量达到国家标准。

  2、思想道德风尚良好,文教卫体设施健全。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制定有村民民主讨论形成的《村规民约》;创建“十星级”文明农户的三项机制落实;红白事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健全,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无封建迷信活动;建有文化活动室和体育健身场所,形势政策教育、科学普及和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坚持经常;村办学校符合标准,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达标;设有卫生室,群众健康教育、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常见病治疗有保障;无计划外生育。

  3、基层民主制度健全,社会治安秩序良好。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制度落实,村民委员会民主选举产生,村干部依法行政,村务公开,重大事项实行民主决策,农民的公民权利得到保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落实,治安防范体系健全,无重大刑事案件、严重经济案件、重大治安案件,无重大责任事故。

  4、农村经济发展壮大,农民生活更加殷实。产业结构合理,绿色产业、高效农业和庭院经济健康发展;集体经济实力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全;农民收入逐年增加,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病残孤寡农民的生产生活困难得到妥善解决。

  5、领导班子坚强有力,干群关系和谐融洽。村党支部(党总支、党委)、村民委员会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实“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的目标,协调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受到群众的拥护和信赖。

  三、加强对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的组织领导

  (一)制定规划,明确目标,认真落实创建任务。各市、县(市)既要制定总体创建规划,又要指导基层制定好村庄创建规划,建立上下衔接的规划体系;规划要以改善人居环境为重点,体现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明确远景目标和阶段性任务;规划的制定要从实际出发,做到科学合理,便于操作;对制定的规划要认真组织实施,切实抓好落实。

  (二)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整体推进创建活动。划分村庄类型: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将所有行政村分为一、二、三种类型,各市、县(市)情况各异,各类型的比例应有所不同。分批完成创建任务:对不同类型的行政村在工作重点、达标时限等方面分别提出不同要求,因地制宜,不搞一个模式、一刀切。推动活动的全面展开:各种类型行政村的现有基础不同,达到文明生态村标准的时间应有所不同,但活动必须同时开展起来,防止出现一批干、一批看、一批等的问题,使全省广大农村普遍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

  (三)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组织群众广泛参与。通过舆论引导、典型示范和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向群众广泛宣传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的目的意义、任务目标,做好群众的组织发动工作;制定村庄建设规划、修建村庄道路、绿化村庄、改水改厕、建沼气池、治理“五乱”等,都要组织群众民主讨论,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制定《村规民约》、创建“十星级”文明农户、开展文体活动、革除陈规陋习等,都要组织群众广泛参与;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及其他积极分子的骨干作用,团结和带动群众积极投身到这一活动中来,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家园。

  (四)社会帮建,政策扶持,积极提供创建条件。各市领导班子成员分别联系一个县和一个乡镇;各县(市)领导班子成员分别联系一个乡镇和一个村;乡镇干部包村并进行具体指导。省、市、县(市)的党政部门和有条件的省、市级文明单位都要分别与一至两个创建村结成帮建对子,帮助村“两委”发动群众,给予各方面的支持;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及各类志愿者组织,要组织各界群众广泛参与这一活动,积极提供各种帮助;驻军、武警部队要通过开展军民、警民等各种形式的共建活动,为创建文明生态村做出贡献;创建文明生态村所需资金由各级党委、政府统筹解决,农业、林业、建设、交通、环保、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部门的有关专项资金集中向创建村投入,鼓励社会各界和有识之士在财力、物力等方面给农村以大力支持。

  (五)考核表彰,激励先进,充分调动积极因素。对达到文明生态村标准的村,由各市组织验收,予以确认,报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备案;对在创建活动中取得突出成绩、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村,根据《河北省文明单位管理办法》的有关程序,报请各级党委、政府授予文明生态村标兵称号,并择优向中央文明委推荐表彰;对积极支持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并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要进行宣传并给予表扬;要把活动的开展情况,作为评价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目标,每年进行一次考核。

  (六)加强指导,求真务实,确保创建活动顺利进行。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各级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具体组织实施,负责对创建活动的调查研究、工作部署、力量协调、经验推广、检查督导。委员会办公室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创建情况,适时提出具体建议和措施,做好日常的组织协调工作。委员会有关成员单位,特别是涉农部门,要结合各自的工作职能,明确任务、各司其责。各级、各有关部门,都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务求实效,反对形式主义、反对弄虚作假,不搞强迫命令、不搞“形象工程”,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切实给农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促进广大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