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喜看山乡换新颜--西杨家营村民的新生活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23日09:08 河北日报

  往昔老村看西杨,黄土沙沟旧危房;今朝厂立新楼起,喜看家乡变小康这诗句不是文人墨客的一时兴起,而是唐山市丰润区西杨家营村村民们的真实感受。4月17日,记者来到这个文明生态村建设试点村,仿佛发现了一个生活富足、民心安乐、拥有绿水青山的现实桃花源。

  

金犊奖大陆初审揭晓 AC-尼尔森互联网调查
体验财富之旅赢大奖! 51精彩无线大奖等你拿

  昔日:一幢破屋几代传

  今朝:小楼别墅也平凡

  像城里人一样享受现代文明

  穿过一条两旁种满桃树、梨树和苹果树的道路,就进入西杨家营村。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除了村里一排排漂亮的二层小楼,还有村北的燕东公园。一棵棵树苗在美好春光中绽放出新绿,金水湖在春风吹拂下漾起了涟漪,游春的人们或坐树下,或立湖边,享受着暖暖的春日……

  今年66岁的汪金喜,在阔别家乡40多年后,于去年春天携老伴从呼和浩特搬回了故里。真没想到农村的生活也能像市里一样舒适。漂亮的小别墅,上下水、集中供热、有线电视、电话、太阳能一应俱全,还有公园、健身室等。于是他在村里买了一套近100平方米的单元房。

  谈起昔日荒山怎样摇身一变成了风光秀丽的花园,西杨家营村党总支书记闫益泉说:让农村人过上城市生活,是大家朝思暮想的心愿,村党总支、村委会就得帮大伙儿做成这件几代人都没做成的事。

  直到2000年初,西杨家营的大多数村民还住在1976年地震后建起的平房里。由于14个村办集体企业效益不错,村里人经济收入较高,迫切希望改善居住条件和周围环境。

  2000年,村委会经过研究,在村西头盖起了村里的第一片小楼。100多套房子很快被大家抢购一空,没有买上房的村民眼巴巴地等着村里能赶紧再盖上一批房。去年开始,村里进行文明生态村建设,更多的楼房和别墅拔地而起。

  当记者称赞村民的住宅漂亮宽敞时,闫益泉搭话说:房子建得漂亮,配套的公用设施也得齐全才行。从硬件上说就是道路、供水、环卫、医疗等公共基础设施也要跟上。

  在村东头,记者碰上正倒垃圾的村民王玉枝。她说,以前没有固定的垃圾点,村民随地扔垃圾,环境卫生很不好。现在好了,围绕着住宅区,每隔20米就有一个垃圾池,据了解,这样的垃圾池全村有128个,每天有人定时将垃圾运走。

  昔日:畜禽绕屋共人居

  今朝:奶牛住进宿舍区

  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和谐统一

  西杨家营村干净整洁的千头奶牛养殖场,一群黑白花奶牛悠闲地吃着饲料。

  奶牛小区忒好呀。以前一到夏天根本进不了院,苍蝇一把抓几十只,那味大得人都受不了。说起以前在自家院里养牛时的烦恼,快人快语的养殖户谷兴远挥着手比划着。谷兴远是第一批进入养殖区的农户,如今已有了10头牛。

  养殖场的负责人告诉我们,西杨家营村有着20多年的养奶牛传统,以前家家户户还养鸡、养猪。现在村里没人养鸡、养猪了,经济效益非常好的奶牛养殖倒越来越红火。在自家院子里养奶牛,一来气味不好、污染环境,二来也无法扩大养殖规模,几十个养殖户为这事都很闹心。

  去年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一开展,不少村民都提出应该把奶牛迁出村。你想呀,一进村,满村的牛粪味,就是有再多的楼房、花园,也不能算是文明呀,你说是不是?汪景路看着记者认真地说。

  既不能不要文明生态村的好环境,也不能断了村民致富的一个好途径。村班子开会研究后决定,村里拿出200万元资金,在村西头为养殖户建一个现代化的奶牛养殖场。去年8月,养殖场建成投入使用。在养殖场,饲料由场里统一购买、统一配料,定期对奶牛注射防疫针,还添置了26万元的机械挤奶设备,从而避免了人工挤奶易引起的奶牛乳房感染。

  有的村民对迁走牛栏持怀疑观望态度,等到一切就位,才拍自己的大腿,没想到这样一搞,村子卫生、好看了,养牛也规范化了!

  目前,全村入驻养殖场的已有19户,全场大小奶牛近300头。在投入使用的牛舍一侧,养殖场的二期工程正在紧张地施工。全部完工后,养殖场的奶牛总容量将达到1000头。

  环境美化了,不等于实现了文明生态。闫益泉说:光搞单纯的美化环境,不管老百姓富不富裕,就是把好事做成了花架子。更重要的是要引导村民发展生态经济。

  村里集体企业以建筑、水泥为支柱产业,让闫益泉挂心的是如何发展高科技产业,如何让自己的水泥产品科技含量更高。他透露,现在从北京一所大学已找到了一个无烟水泥的高科技项目,一旦考察成熟,就要在村里水泥企业掀起一场科技革命。

  昔日:灰天黄土起风沙

  今朝:山沟村落泛青波

  营造让农民满意的人居环境

  西杨家营村由于与一家水泥厂一路之隔,曾深受其污染影响。因此,人们对生态、环保等新名词并不陌生,对如何改善自然生态环境更是有着殷殷热望。

  “村东头是一个水泥厂,以前洗了衣服都不敢往外边晾,半晌工夫就都是白灰点。村北头是座荒山,光秃秃的没有一棵树,一刮风,满村子的黄沙。”村支书闫益泉,这位60多岁的老人,颇为雄心勃勃:“这几年村里开始大搞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去年进行文明生态村建设,更是促着我们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进度。我们的目标是,不管从哪个方向、哪个角度看过去,都能见到绿。”

  去年,是该村造林规模最大的一年,总投资30多万元,植树育苗450余亩。其中生态林380亩,经济林50亩,育苗20亩。目前,该村累计投入资金450万元,绿化面积1370余亩,基本上实现了“村在林中,房在树中,人在绿中”的目标。

  村北头的荒山曾是村民们不愿踏足的地方,可如今人们对这里却是趋之若鹜,荒山已成“燕东公园”。为了便于村民和游客上山游玩,村里今年投资100余万元,修了4公里的环山公路,汽车可以一直开上山头。

  山脚下,村里投资几十万元利用原来的低洼地和附近工厂符合国家排放标准的工业用水修建了100余亩的金水湖,湖边种了柳树,十几个垂钓爱好者围湖而坐。记者和一位钓鱼的老者搭上话,他告诉我们,建这个人工湖不仅是美化环境,让人们享受山水之乐,更重要的还能维护生态平衡,确保地下水不流失。

  几年来,村民大搞植树绿化、创良好生态环境的努力没有白费,不仅村容村貌有了大的改变,生态环境也日趋和谐,一些野鸡、飞鹰等动物悄然落户西杨家营。

  “这地方好了,动物愿意来,人也愿意来。以前村里小伙子说个媳妇都难。可现在介绍人一说是西杨家营的,人还没见,姑娘心里一多半就愿意了。村妇联主任陈淑敏60岁了,可是眼不花、耳不聋,看起来也就50岁出头的样子。她自言“我们也像城里人一样晨练、下棋、打球、跳舞、散步,吃、住、行的条件越来越好了,人越活越精神了。”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