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人民日报:“黄金阶段”与最佳教育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24日11:05 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米博华

  人们通常把18岁以下的未成年时期称作施教的“黄金阶段”,是有科学依据的。四五十岁而有志于学习外语,固然很好,但往往事倍功半,效果不佳。试验证明,3岁至10岁是学习外语的最佳年龄,而且一经掌握就比较巩固。

金犊奖大陆初审揭晓 AC-尼尔森互联网调查
体验财富之旅赢大奖! 51精彩无线大奖等你拿

  “黄金阶段”,是说在人的一生中实施某种教育的时间段不是很长,往往是稍纵即逝,难以追回。印度“狼孩”卡玛拉被人从狼窝里发现时,已有8岁,不会走只会爬,白天潜伏,夜间觅食;只会用嘴,不会用手。人们试图通过教育和训练,使她恢复“人性”,但收效甚微。直到临死时的17岁,卡玛拉才达到3岁儿童的智力水平。相反的例子是,上世纪70年代,人们在东南亚大森林中找到二战时迷失的一个日本士兵。他远离人类生活了28年,人的许多习惯甚至母语都忘了,但获救后,人们只用80多天就使他恢复了人的习惯。这个日本兵脱离人类生活的时间虽然比卡玛拉多了20年,但恢复能力却快得多,好得多,其主要原因恐怕就是他在青少年黄金阶段受到了比较完整的教育。

  人们非常熟悉“孟母三迁”的故事。孟母把家先从近墓地处搬出,又从邻市集处搬出,最后定居在学校旁边。这位老太太是很懂教育的。人之初,是一张白纸,性善性恶是教育和环境影响的结果。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的成长大概如此。一个人端庄的仪表、高尚的品质、文明的举止、良好的修养等等,大多和他的早期教育背景有直接的关系;而粗俗的言行、不良的品性、怪异的脾气、恶劣的习惯等等,源起也大多可以追溯到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环境和家庭教育。犯罪学研究表明,走上犯罪道路的青少年,多数没有幸福的家庭生活,缺乏良好的教育环境。而一旦早年教育缺失,往往会铸成一生的麻烦。不良习惯和不良品性一经形成,纠正起来相当困难。

  德育为本,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思想。有道是,立事者不离道德,调弦者不失宫商。知识和能力固然重要,但不要忘了,知识和能力恰恰发端于思想品德的母体。一个人没有理想,没有志向,而是整日琢磨不劳而获赚大钱,偷奸耍滑捞天下,决不会有求知的动力和奋斗的热情。人而无德,行之不远。品德与学识是一体的两面,所以品学常常兼优,而卑劣多半与无能相伴而行。增强爱国情感,确立远大志向,规范行为习惯,提高基本素质,这都是安身立命的根基。这几条看起来很普通、很简单,但做得到、做得好,殊为不易。为善如负重登山,志虽已立而力犹恐不及;为恶如小马下坡,鞭虽不加而足不禁其前。对正在成长的青少年来说,更是如此。我们的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应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引导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

  我们希望自己的后代身心健康,志向高远,人格健全,品学兼优,但这需要付出滴水穿石的工夫,付出千淘万漉的辛苦,培土固基,修枝剪杈。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一定要十分精心、十分倾心、十分专心、十分耐心地关心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使未成年人在教育的“黄金阶段”里,受到最佳的教育。这是事半功倍,惠及未来,利于个人,也利于国家的大事情,付出怎样的努力和代价都是值得的。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