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本报报道在科学界教育界引起反响,一些科学家纷纷表示——很愿为科普写作尽力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25日08:18 东方网-文汇报

  本报报道在科学界教育界引起反响,一些科学家纷纷表示——很愿为科普写作尽力 

      文/本报记者任荃实习生沈爱琪

      “等空下来,我很想为科普写作尽点力。”这是杨福家、杨雄里、华中一等著名科学家,在读完本报4月19日头版报道的《语文教改难觅科普范文》后,向记者表达的强烈心愿。近日,申城科普界、科学界和教育界人士也纷纷向本报献策。

      好作品不少

      “好的科普文章不是没有,而是很多
金犊奖大陆初审揭晓 AC-尼尔森互联网调查
体验财富之旅赢大奖! 51精彩无线大奖等你拿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社长、总编辑陈纪宁对“科普佳作稀缺”一说显然有点不同看法。陈纪宁介绍,仅2002年,上海就有400多种科普读物问世,其中不乏叫好又叫座的精品文章。

      说到兴头上,陈纪宁忍不住随口推荐了几部他眼中的佳作,如杨福家的《博学笃志——知识经济与高等教育》、王梓坤的《莺啼梦晓——科研方法与成才之路》、沈致远的《科学是美丽的——科学艺术与人文思维》,“这些作品不仅视角独特、思想新颖,而且文采飞扬,雅俗共赏,堪称中国原创科普经典。”

      著名科普作家、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编审卞毓麟与陈纪宁有同感:“近几年科普佳作层出不穷,我不相信好的科普文章真的那么难找。”

      缺的是沟通

      一边是佳作频现,一边却是一文难求,如此供需失衡究竟是何原因?卞毓麟认为,关键在于缺乏沟通。

      作为一名老科普作家,卞毓麟曾有多篇作品入选课本,如《月亮——地球的妻子?姐妹?还是女儿?》、《数字杂说》、《银河系中的文明世界》,可至今,他仍搞不清语文教材选取科普作品的标准,一些自认为不错的作品反而没选上。卞毓麟坦言,科普创作人士都很希望自己的作品编入课本,“对我们来说,这是比得奖还高兴的事。”但由于一直吃不透教材组的需求,所以也不敢贸然推荐。

      沟通缺席,隔阂在所难免。一方面,许多优质资源被埋没;另一方面,教材编撰工作成了大海捞针。为此,卞毓麟建议,科普创作人员与教材编写人员能够定期交流,这样,科普作家在今后的创作过程中就会有意识地向教材组的要求靠拢。

      科普范文须度身定制

      怎样才是收录科普范文的最佳方式?复旦大学纳米技术发展中心主任华中一教授的建议不妨一试:即以现有科普佳作为模板,聘请优秀科普作家按照教材组的明确要求进行创作和改写。

      华中一认为,教材所需的科普范文不同于一般意义的科普读物,如果说后者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那么前者还需考虑非常严格的读者对象,其中包括他们的年龄层次和知识结构。从这个角度而言,科普范文必须度身定制。

      此外,身为科学家,华中一对现代科学的飞速发展感受颇深:“越是新的技术越容易过时,这对科普范文的创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他表示,今后大部分科普范文的生命周期会越来越短,即使有幸入选教材的科普范文也需要不断更新。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