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国内外专家勾画江苏“钱景”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26日04:11 新华网

  不能再患有“外资饥饿症”

  《现代快报》:现在,中国每年引进外资额平均达到500个亿,这个数据可以给江苏的经济发展带来怎样的启示?

  张燕生:这个数据充分说明,中国引进外资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而且需
金犊奖大陆初审揭晓 AC-尼尔森互联网调查
体验财富之旅赢大奖! 51精彩无线大奖等你拿
要逐步地产生变化:

  第一是外商投资观点的变化,也许他们在今后几年关注的产业已经不是制造业,而是向服务业过渡;他们今后和中方进行的合作也许已经从技术过渡到管理和人才方面。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引进外资也将进入另一个阶段。

  可以肯定的是,现在江苏省的一些城市在“引进来”时,不能还患有“外资饥饿症”,不能盲目地引进一些对环境、可持续性发展有害的外资,江苏引进外资的工作在我看来已经进入到一个“临界”,为下一步的转变做准备。

  反过来说,在江苏一些私营企业发展成熟的城市,“走出去”也进入了“临界”,现在江苏的很多城市里面,很多中大型企业需要“走出去”。例如江苏蓬勃发展的纺织业,很大的产能如何“走出去”?对外投资,中间产品怎么出口?这些问题都需要解决。特别是我们很多生产型企业的能源消耗如此之大,需要进口大量的钢铁、原油和其他能源,这种“产业供应链”的维持,是不是也需要“走出去”,和非洲一些拥有丰富能源的地区进行合作?过去,“走出去”的主角是政府,下面一步,“走出去”的主角应该成为企业。江苏现在的经济发展应该是“开放型”的。

  江苏应该向“走出去”发展

  《现代快报》:张所长,您在此次论坛中专门提到中国企业应该进一步“走出去”,加大对周边亚太地区的投资,这种经济发展解决方案是不是同样适合江苏省?

  张燕生:江苏是中国内地最发达的省份,也是上海发展的“北翼”。值得一提的是,江苏省的“引进来”做得相当出色。但“引进来”不是发展的目的,正确的发展模式应该是“干中学”,在为外商提供服务,发展配套设施的同时,也能够为自己的企业“从小到大”提供条件。如何融资?如何留住人才?如何解决技术进步的难题?这些观念和技术的学习才是最关键的。

  朴容晟:首先我要强调一个观点,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实行开放政策总是好的。我们可以拿中国和印度来相比,中国的开放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而印度的开放在约10年以后,在1991—1992年左右,现在比较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发展状况,它们之间有着很大的不同。在外向型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企业就应该考虑要走出去。但是我想给予的一个建议是,应该考虑通过原来的贸易网络或者关系走出去,这样可能比较容易一点。

  江苏要多创立自己的“三星”

  《现代快报》:拿我们省一些企业生产贴牌产品为例,这些产品卖出去的时候价格很低,但是贴上国外的牌子以后,售价甚至是原来的几倍,在这种情况下,江苏的企业如何实现从“引进来”向“走出去”的转变?

  张燕生:引进外资,首先要将这些有利于我们发展的技术和优势全部吸纳,然后就要发展形成国内竞争优势的产品。

  对于江苏的企业来说,不要急于“走出去”,而是要先壮大自己的企业,这其中,有几个观念需要转变:

  第一就是要发展到既重视外资,也重视内资;第二是既发展外商投资企业,也发展民营中小企业;第三是在为外商提供好的投资环境的同时,还要为自己本土的企业做好服务配套工作。

  如果这三点都可以在转变观念期间很好地做到,那么下一步才可以更上一步台阶,再向“走出去”发展。

  同时,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带来了商机,贸易、投资、商业人员的流动。如何利用这一机遇发展自身?这其中很关键的一点就是“互信”,不能成为“开放的机会主义”———只想从外界吸取到适合自己发展的东西,而是应该达成“互信”的共识,要跟人家成为朋友,只有做好这样的准备,才有可能实现“走出去”的良性发展。

  朴容晟(让秘书递过来一部三星手机,拿着这部三星手机对记者介绍):即使在韩国,这个问题也是客观存在。但是我认为企业不用太过担心,因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这是一个必然的阶段。韩国企业也是从这个阶段走过来的。比如说,我们的三星原来也是给国外的手机生产厂家贴牌的,但是通过贴牌,我们知道了如何生产质量较好的东西,然后如何向外拓展,这才缩短了韩国企业的发展之路,很快创立了自己的品牌。

  这就是我强调要引进国外直接投资的原因。因为通过引进国外直接投资,我们可以解决很多可能单纯利用国内资金、技术无法解决的问题。所以在“引进来”扎实地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江苏的一些企业,特别是苏州的一些企业,就应该学会如何生产好的产品,继而就要开始学会如何创立自己的品牌。记者郝倩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