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李斌:用知识书写新时代产业工人的“神奇”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26日09:52 北京日报

  他原本只是一名技校毕业的初级技工,却一举获得“工程师”和“高级技师”的双料头衔,成了一名炙手可热的“数控技术应用专家”。

  至今,他仍是在生产一线的“蓝领”,却拿着和厂长一样的年薪,拥有着近乎神奇的“魔力”:大量的订单冲着他而来,他的名字成了生产协议中的“特殊条款”,并赢得了无数“重量级”的荣誉和社会的厚爱。

金犊奖大陆初审揭晓 AC-尼尔森互联网调查
体验财富之旅赢大奖! 51精彩无线大奖等你拿

  李斌,上海液压泵厂一个普通工人。就是在车间的工段上,在这场特殊的变革时期,他用学习和知识给了自己一个不一样的人生,更用自身的实践诠释了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全新价值。

  一个产业工人的“价值”

  1980年,李斌从技校毕业进了上海液压泵厂,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初级技工。没几年,这家一度辉煌的企业开始面对艰难的挑战:设备老旧、市场萎缩、大幅亏损、工厂搬迁。

  李斌的事业恰恰就是在老旧的机床前起步的。谁也没有想到这位沉默寡言的小工人会和一连串惊人的经济数字紧密相连。

  李斌的价值最初体现在了一把刀具上。工厂是自己的,面对企业的艰难,他惟一能做的就是想方设法减轻企业负担。厂里进口数控机床采用的大多是进口刀具,刀具及其附件的价格往往占到机床价格的40%以上,是国产刀具的两三倍乃至十倍。国产刀具在外形上虽然差别不大,但对加工精度很高的液压元件,差别就大了。为了寻找合适的刀具,许多个节假日,他骑着车子一家家商店跑,用量具一把把量,一把把挑,回来后再想方设法自制符合要求的专用刀具。仅这一项,李斌每年为企业节约15万元。

  一组数字记录下了这个普通工人创造的巨大利润:十年的时间里,他不断学习和运用最新数控加工和编程技术,成功开发了5种类型共17台进口数控机床的加工功能,完成新产品开发55项,为企业创造了2128万元的经济效益;而仅在最近7年的时间里,实现各种技术攻关项目162项,为企业增效1050万元。

  上海液压泵厂的厂长周国刚提起李斌就收不住话头。在全国3家液压泵生产的主导厂,上海液压泵厂从规模和设备拥有量都争不过别人,但却拥有着别人无法比拟的“风光”:大量的订单来了,国家重点项目、专用设备项目找上门来了……当然,老厂长已经习惯了一批批“大方”订单中的“苛刻条款”——项目必须由李斌班组负责。

  在创造巨大价值的同时,李斌也创造了一个中国产业工人的“身价”:有眼力的德国专家提出,要以一台价值数十万元的数控机床,换取李斌到国外工作一年;外国公司、合资公司也争相开出高薪邀请……而面对这个“无价之宝”,上海电气总公司和液压泵厂给这个一线工人开出了比厂长还高的年薪,一次就获得了10万元的重奖。李斌成为全国第一个实行年薪制的“蓝领”工人。

  不仅如此,作为一名绝技在身的“蓝领”工人,李斌更受到了全社会越来越多的青睐和无数殊荣。2002年“五一”前夕,国内首家以普通工人名字命名的“李斌学校”成立,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十大杰出工人……几乎所有“重量级”的荣誉都给了这位杰出的产业工人。

  一个初级技工的“学业”

  改变李斌人生境遇的是学习。而李斌展现出来的是在一个产业工人身上知识的力量。

  他是那种干一行必定精一行的工人。最初的学习是在他的机床前。在机械加工行业,磨刀是一项基本功,他就潜心攻磨刀关。他向有经验的老师傅虚心求教,他用一大把报废的刀具,一把把地磨。刀子越磨越短,技术越来越精。从学磨刀开始,他向20多名师傅学习,博采众长,很快成为车、钳、铣、磨的一把好手。

  知识总是毫不吝啬地回馈有心人。1986年3月,李斌被选派到德国海卓玛蒂克公司的瑞士分公司培训。一张张图纸,一套套设计,一个个数据,形成了4本厚厚的数控机床的调试资料。很快,每道工序、步骤,他都驾轻就熟。1988年,当李斌再次出国学习时,已崭露头角,深得外方赞赏,被外方破例聘请成为这家公司的第一个中国编外调试员。

  自学高中课程、考电大、进修专业课程……李斌的学习“课程”几乎从未间断。

  1998年,已经在业内“功成名就”的李斌再次出人意料地考进了上海市第二工业大学工业自动化控制专业攻读本科。为了不影响工作,他选择了每周两个晚上和一个休息天的课程。每到读书日,不管刮风还是下雨,李斌总是不辞辛劳地从上海西南角的企业赶到西北角的学校……2001年,这名当初的技校生大学毕业了,留下了一串令人惊叹的成绩:高等数学90分,理论力学92分,计算机应用基础86分……他的毕业设计被教授给了个红红的“优”。

  学习给了李斌在工作中厚实的“底气”:每当厂里碰到技术难题和攻关项目时,他的口头禅“让我试一试”总是脱口而出,而结果几乎无一例外地让企业领导愁云舒展,让设计方的专家翘起大拇指……

  学习也使这位普通的产业工人实现了巨大跨越:从一名最初的操作工成长为一个真正的“技术专家”,成为上海乃至全国职工中惟一具有工程师和高级技师双重职称的智能型工人。

  一个“蓝领”工人的“故事”

  在上海,在工人中,总能听到无数李斌的故事。其中让人难忘的一个是,上海液压泵厂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购置数控机床的谈判,都要有李斌在场。他是谈判桌上惟一的普通工人。

  一次,厂里打算引进一台数控机床。设备选定后的商务谈判一开始,外方在把附件列成分项目列表报价的同时,把数控机床固化的程序也作了价,开口就是120多万元。平时从不与他人争执的李斌站起身子,摊开准备好的资料,开始了对数控解锁程序的逐项分析。然后,他说:“先生,依我的经验,机床固化程序不应再次计价,不信的话,我可以凭自己的能力打开这些程序。”外方人员深为李斌高超的技能所折服,只好让步,签订了他们惟一一份特殊优惠的合同。

  事实上,在生产车间的工位上,李斌找到的不仅仅是当一名产业工人的自豪与尊严,还有与企业同在的主人翁责任感。

  1998年,李斌已经当上了劳模和上海市人大代表,又在市十一届人代会上被推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一次,主席团会议结束后由于天色太晚,派车送成员回家,他却让驾驶员把他直接送到厂里。看到驾驶员不解的样子,李斌只好说了实话:厂里这几天正好有一批零件要加工,他实在放心不下,开了一整天的会,他只能晚上过来加班,哪怕看看心里也踏实。年轻的驾驶员感动了,坚持要陪着他加完班,再送他回去休息。

  会战浦东液压基地建设项目进入了最后冲刺阶段。李斌和突击队员身穿蓝色工作服穿梭往来,昼夜工作。就在设备调试的节骨眼上,一台进口关键设备的钻头磨损了,如果进口,一是昂贵,二要耽误工期。李斌二话没说,心急火燎地从浦东赶到浦西,从情报所赶到刀具厂……等到李斌再赶回把完全符合精度要求的钻头安装调试完毕,已经是凌晨了。这一切,都没有瞒过一个人的眼睛,他站在特大型厂房的制高点上已经仔细观察了好几天,这时终于按捺不住,激动地说:“穿蓝衣服的,只要肯留下,我都要!”说这话的是美国萨澳公司总裁格拉斯基先生。

  一个普通工人的“效应”

  20多年的一线操控工作使李斌低调得近乎腼腆,但不可否认的是,李斌的名字和“李斌效应”正影响着越来越多的工人,也吸引着全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

  上海液压泵厂1996年就组建了“李斌小组”,当时小组成员只会操作一类一套设备,现在人均会操作3类4台机床,都会自己调试数控设备。

  在上海电气行业,在全上海,学习李斌更是高潮迭起。“争做李斌式职工”“争创李斌式班组”等活动,激励着一大批工人刻苦钻研,岗位成才。

  全国机械冶金建材工会发出通知,号召全系统3800万职工学习李斌……

  李斌的名字已经形成了巨大的品牌效应,而这一品牌的意义无疑是多重的。

  “有一个李斌,我们工厂就可以起步;有十个李斌,企业就能振兴。”这是李斌所在企业老厂长俞云飞发出的由衷感慨。

  对24岁的年轻工人李光华来说,“李斌”的意义更显得意味深长。“父母知道了李斌的事情后,不再一味说我没出息了,而是鼓励我好好干。我自己也觉得很有自信。”李光华说。“对我们来说,李斌代表的是整个工人的形象。”

  李斌的事迹还在社会学界引起了关注和讨论。一位社会学者认为,李斌的成长至少提出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工人阶级如何保持先进性的问题;二是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如何敬岗爱业的问题。

  “从李斌的身上可发掘和探讨的东西也许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李斌用他成功的实践告诉我们:在这个新时代,我们究竟该怎样当工人。”上海市总工会副主席汪兰洁说。

  新华社上海4月25日电

  新华社记者黄全权、冯亦珍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