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漫漫生死线悠悠生死情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27日04:35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记忠实实践“三个代表”的奇路先锋成都军区川藏兵站部部长张全林(中)

  记者采访张全林那天,兵站部第647名军人倒在了“生死线”上。“与川藏公路建成通车同期组建的川藏兵站部,50年来有647名官兵因公牺牲,1825人因伤病致残……”张全林语气沉重地告诉记者。

金犊奖大陆初审揭晓 AC-尼尔森互联网调查
体验财富之旅赢大奖! 51精彩无线大奖等你拿

  两组数据一个结论:川藏线,“生死线”;兵站部,“月月有牺牲,人人在奉献”,是我军和平时期伤亡最重的师级单位之一。张全林在川藏线上的32年,时刻将官兵放在心上,“漫漫生死线,悠悠生死情”,听来让人肃然起敬、感慨万千。

  “把官兵的生命挂在心尖尖上”

  在川藏线上跑了147趟的张全林对每次历险,至今都刻骨铭心。在“生死线”上穿行32年的他,把每个战士当成了自己的兄弟,把官兵的生命挂在自己的心尖尖上。

  有年初春,某汽车团首趟进藏运输车队顶风冒雪爬上德姆拉山。战士雷天武驾驶的收尾车发动机发生故障。车队已经远去,气温降到冰点,雷天武面对着茫茫雪野,急得大喊自己的战友,回答他的是呼呼的寒风。

  时任团长的张全林赶到古井兵站时,已是凌晨1点,当他得知雷天武和一个兵还在山上,急得直跺脚。他马上驱车,冒着风雪上山找这两个战士。路上,张全林让驾驶员不停按喇叭,给两名战士发“信号”。天亮时,张全林终于找到了抛锚的收尾车,找到已冻得说不出话的雷天武和另一个战士。

  张全林脱下身上的大衣,紧紧裹住雷天武,把他抱在怀里,随行人员也用同样的方法温暖另一名战士。好半天,两人缓过气来。

  下山后,张全林向车队干部通报了这件事。讲到动情处,他提高了嗓门:“川藏线车行七八里,险情八九回,人命关天啊!每个士兵的生命应该挂在每个干部的心上。”从此,该团高原行车形成了一个好习惯:车队实行两车收尾制,最后一辆车上必须有干部,一台车不到站,带队干部不休息。

  在川藏线经历太多生与死,目睹太多伤与残的张全林,对每一个士兵的爱,可以说是至深至诚,像兄弟一样亲。

  “把官兵的利益举在头顶顶上”

  记者在基层连队采访时,战士们给我们讲了张全林如何解决了多年未决的“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一个是解决高原“吃水难”,一个是扔掉了“老三样”。

  海拔4390米的邦达兵站,是川藏线海拔最高的兵站,年平均气温零度以下。由于海拔高,吃水成了官兵最大的难题,喝上甜水是兵站代代官兵的梦想。

  张全林带兵几十年,这个难题一直让他感到肩头的担子沉重:“几十年了,官兵还在喝苦水、吃雪水、饮脏水。不把官兵的切身利益举在头顶顶上,还谈什么实践‘三个代表’?”

  不久,张全林就带领干部到邦达兵站,打响了“高原找水之战”。要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打出水来,谈何容易!每天,张全林等人扛着钢钎和十字镐四处勘察生命之水。无数次的努力都失败了……为此,张全林特地到内地咨询专家,经过反复勘察,打井队终于成功打出了邦达高原的第一眼水井。几年来,在张全林的带领下,先后有6个高原兵站的饮水问题得到了顺利解决。

  另一个说的是,很多年来,干菜、冻肉和罐头一直是川藏线官兵吃的“老三样”。

  从任副部长之日起,他建议部党委抓起高原兵站的农副业生产。在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的风雪高原上养活猪,种蔬菜,绝非易事。张全林向四川农业大学的教授请教,率领工作组住进邦达兵站,进行养猪、种菜试验,张全林带头宣战。3次设计,3次推翻,4次施工,4次返工,终于建成了高原特色的保温猪圈。此后,张全林又带领官兵们,在邦达建成了1000多平方米的半地下蔬菜温室大棚。

  邦达兵站种菜养猪的经验很快在高原兵站推广。如今,沿线兵站新鲜蔬菜基本实现了旺季有余、淡季自给,猪肉基本自给,汽车兵上线终于结束了吃“老三样”的历史。2003年10月,总后勤部军需部部长到川藏线部队检查工作,目睹这一变化,连声称赞:“难得!难得!”

  “把官兵的发展刻在脑门门上”

  张全林始终没有忘记党的哺育之情,从当上团长那天起,他就告诫自己:要像党培养自己一样,尤其要把官兵的发展刻在脑门门上。

  张全林担任部长之时,正是我军实行士官制度改革的第一年。一批老兵即将退役,告别川藏线。为给这些有功之臣谋个好的出路,他上成都、赴重庆,联系了10多家公交公司、运输公司和物流公司,还专门在部队开了个“川藏线退伍战士现场招聘会”。

  谁知,300多名应聘的老战士最终被企业相中的没几个。“不怕死,肯吃苦,能开车,已经不再是我们公司需要的人才。”某物流公司负责人一字一板地说:“我们需要的是素质全面的综合性人才。”

  张全林被“噎”得没了言语。他在送走当年退伍老战士那一刻,深刻反省,深深自责。

  在部党委常委会上,张全林建议兵站部党委实施“奇路育才工程”,使川藏线既成为献身国防的奉献线,也成为追赶时代步伐的人才生产线。兵站部党委每年从有限的经费中挤出一部分,为基层单位购买了计算机、复读机、学习光盘等学习器材,为运输连队和高原兵站制发了“流动书箱”,先后办起了“文化夜校”、“流动文化辅导站”、“电脑培训班”,与军地院校联手办起中专班、大专班、本科班和

  研究生班。张全林有一句让战士们特别舒心

  的话:“在学文化、学知识问题上,你要上楼,我就给你搭梯;你要过河,我就给你搭桥。”在张全林的努力下,战士们的素质很快得到了

  提高,很多战士学得一手专长,退伍后在地方

  找到了好工作。

  徐文良赵丕聪岳林才郭华邦本报记者李逢春戴成华/图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