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国石油问题分析 急需整体性长期战略规划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27日04:47 东方早报

  东方早报记者 刘永\何卓旎

  中国石油能源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世界石油资源的短缺或长期供应能力不足;也不是由于政治、军事冲突而对我国实行石油禁运,上海社科院刚刚完成的《2004中国国际地位报告》关于能源方面的分报告指出,中国石油能源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中东地区突发事件引起的国际油价波动,当然也不完全排除由于其他国家间的重大冲突造成短期石油供应受阻波
金犊奖大陆初审揭晓 AC-尼尔森互联网调查
体验财富之旅赢大奖! 51精彩无线大奖等你拿
及中国。

  本月初,中国有关方面宣布,在山东胜利油田新发现20亿桶储油,这一发现是否会减低中国对国际石油的依赖?中国石油能源供求现状到底怎样?《2004中国国际地位报告》能源分报告详尽分析了中国石油问题。

  原油需求持续膨胀

  2003年中国原油净进口超过9112万吨,2004年中国将可能取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中石油研究报告预测,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20年中国原油需求分别为2.7亿吨、3.10亿吨、3.5亿吨和4.0亿吨。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国民经济年均增长9.79%,原油消费年均增加5.77%,而同期国内原油供应增长速度仅为1.67%。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此后原油进口量逐年增大,由1996年的2622万吨增加到2002年的6941万吨,2003年中国原油净进口超过9112万吨。在十年左右的时间里,石油净进口量增加了7倍,外贸依存度已经逼近30%。最迟在2005年,中国的石油进口规模就将突破1亿吨大关。

  国际能源机构(IEA)在其《石油市场报告》中称,“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石油需求增长的引擎,并且中国的工业和交通领域还存在巨大的增长空间”。经济发展趋势方面的资深研究人士分析称,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交通运输业对原油消费需求自然也会增加。2003年前三季度,国内GDP增速为8.5%,而同期原油消费需求增长竟高达9.2%。

  中国原油需求持续膨胀。科技部“中国后续能源发展战略研究”对中国2010年和2020年的石油需求做了预测,分别为2.80亿吨和3.60亿吨;中石油研究报告预测,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20年中国原油需求分别为2.7亿吨、3.10亿吨、3.5亿吨和4.0亿吨。

  中国的石油用量,已由2002年的每日495万桶,增至2003年的每日539万桶;到2004年将增至每日570万桶。据总部位于巴黎的国际能源署公布的最新数据和预测显示,中国石油需求增长将占近两年世界石油需求增长的1/3,预计2004年中国将可能取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

  供求矛盾日益显著

  保守估计,在2005年、2010年和2020年,中国需要进口原油大致为1.0亿吨、1.5亿吨和2.0亿吨。按目前的开采速度,中国将在14年后出现石油枯竭的局面。油气后备资源严重不足。

  与持续膨胀的石油需求相比,中国的原油自给能力几乎达到了极限。目前中国剩余可采储量为23.8亿吨,储采比仅为14.8,已开发油区的储采比只有10.9。在这样的储采比配置下,中国原油稳产已处于临界状态,目前年产油在1.8亿吨,到2020年至多也就能达到2.0亿吨。据此保守估计,在2005年、2010年和2020年,中国需要进口原油大致为1.0亿吨、1.5亿吨和2.0亿吨。

  2002年全球能源统计,中国石油探明储量居世界第11位,2001年探明石油储量33亿吨,占世界2.3%。2001年中国石油生产量占世界第七位,按目前的开采速度,中国将在14年后出现石油枯竭的局面。油气后备资源严重不足。

  中国未来15年的经济增长将维持在7%以上,原油需求将至少以4%左右的速度增加,但同期国内原油产量增长速度难以超过9%,国内原油供需缺口逐年加大,中国原油的生命线将越来越脆弱。一旦世界风云突变,中国的能源安全将首当其冲地受到威胁。

  由于在全球石油需求中所占的比例持续增长,中国已成为驱动全球石油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中国的石油开采量已不能满足自身的需求,因此中国石油需求的波动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全球石油市场的贸易格局,对世界石油市场的稳定以及石油供给安全也将产生一定的影响。西方舆论认为,中国成为石油市场下的大买家可能会给世界石油市场的价格波动带来更大变数。

  原油进口通道单一

  目前中国90%以上进口的石油需要从海上船运,其中90%的海上船运由外轮承担。一旦遇到战争、外交或是其他不可抗拒的风险,中国的石油运输安全将处于极为被动的局面。

  能源安全问题,当然也取决于原油进口来源地的政治经济稳定和进口海上通道的安全,这两方面的现状让中国石油安全问题受到挑战。

  从中国原油进口的主要来源地来看,2002年80%以上进口的原油来自10个国家,60%以上来自中东和非洲的5个国家。预计未来几年,中国从中东及非洲地区进口石油的比例将继续保持较高水平。中东、非洲地区正是目前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动荡的主要地区,局部冲突持续不断,恐怖事件频繁发生;而且无论是从中东还是从非洲进口原油,大都采用海上集中运输,其重要通道马六甲海峡安全隐患突出,石油进口面临较大的运输风险。

  目前中国90%以上进口的石油需要从海上船运,其中90%的海上船运由外轮承担。中石油、中石化、中石化龙禹公司三大石油公司的油运业务,大多是从国际油轮联营体、环球航运、韩国现代等海外油轮公司租船承运。这使得中国的原油运输受制于人,一旦遇到战争、外交或是其他不可抗拒的风险,中国的石油运输安全将处于极为被动的局面。

  有学者明确指出,“目前中国海军还不能够确保海上能源交通线的安全,过分依赖中东和非洲地区的石油和单一的海上运输路线,将使得中国石油进口的脆弱性凸现。”

  原油供给受制于人

  美国通过控股及参股等形式,竭力插手中国同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的油气投资及国际合作项目,力图控制中国油气供应的中亚源头……如果俄政府最终只通过安纳线向东亚输出西伯利亚原油,中国将被迫在4000公里长的安纳线终点纳霍德卡接油,每桶油的运价将比最初的安大线高出一倍以上。

  从目前中国同大国之间的关系来看,美、俄、日等国在能源领域已对中国构成了较大牵制,中国利用国际资源的环境并不十分理想。

  中国有超过一半进口的原油来自中东,而美国不惜动用武力加强对中东地区石油控制权;中亚国家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而且是中国的近邻,双方在油气合作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但美国通过控股及参股等形式,竭力插手中国同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的油气投资及国际合作项目,力图控制中国油气供应的中亚源头;中国原油水路进口的重要通道马六甲海峡是美国控制的全球最重要的战略通道之一;美国、日本和韩国通过各种手段对中俄输油管道项目施加影响,阻挠中俄能源合作顺利进行。

  未来稳定的、长期的石油供给成了影响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安定的严峻问题,基于这样的背景,中俄之间的安大线(安加尔斯克———大庆)命运显得格外地引人注目。

  现在的安大线雏形最早由俄方提出,当时俄罗斯经济形势严峻,急于打开国际能源市场,向中方提出了修建一条从西伯利亚到中国东北的输油管线的设想。1994年双方签署了备忘录,1996年该项目被纳入两国能源合作协议中,2001年9月,该管线规划大致完成。

  原本有望在2003年年初动工的安大线如今曲折重重。2003年1月,俄日签署能源合作计划,日方提出修建安纳线(安加尔斯克———纳霍德卡)的建议。同年3月,俄罗斯提出折衷方案,分别建设通往中日的两条支线,但通往中方的支线优先开工。

  但是,俄罗斯的原油生产并不能保障安大、安纳两条线的供给,因此,双线方案并不能解决中日对原油的需求。2003年6月,日本表示如俄同意优先修建安纳线,日将提供75亿美元资金,协助俄开发东西伯利亚新油田。

  2003年9月,俄罗斯自然资源部以环保评估为由,介入到安大、安纳线的争执中来。如果环境评估不利,很可能导致俄远东输油管线计划搁浅甚至流产。随着尤科斯前总裁霍尔多科夫斯基的被捕,安大线石油管道建设项目又蒙上了一层阴影。

  据俄新社报道,俄自然资源部副部长杨科夫最近表示,该部以输油管如发生泄漏事故,将危及“贝加尔湖生态”为由否决了尤科斯公司提出的安大线项目。如果俄政府最终只通过安纳线向东亚输出西伯利亚原油,中国将被迫在4000公里长的安纳线终点纳霍德卡接油,每桶油的运价将比最初的安大线高出一倍以上。

  中国虽然具有利用中亚、俄罗斯石油资源的地缘优势,但重要的是如何将地缘优势变为政治和经济优势。同处在东北亚地区的日本,在保持地区石油市场稳定方面与中国有共同利益,但在如何获取石油资源方面又存在竞争态势。

  应对石油风险能力脆弱

  粗略估算,如果每桶石油的价格上升1美元,按照目前的进口量推算,中国将多支付6亿美元的外汇。如果将来发生石油供应中断,中国进口不到足够的石油,而国内又没有储备,那才是真正的悲哀。

  据IEA预测,到2010年,中国的石油需求量为3.5亿吨,而原油产量为2亿吨,原油缺口将达到1.5亿吨,预计到2010年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将提高到40%。

  对石油进口的过度依赖,很可能因国际油市风云变幻而蒙受巨大损失,粗略估算,如果每桶石油的价格上升1美元,按照目前的进口量推算,中国将多支付6亿美元的外汇(1吨折合为7.3桶),而进口达到1.5亿吨则需多支付11亿美元。

  据世界最大的投资银行美林公司估计,如果每桶原油平均价格达到33美元以上,除日本以外的东亚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可能减少0.5个百分点。由于中国是东亚经济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显然全球石油价格上涨对中国的影响不会低于上述数字。以现在中国每天进口200万桶石油计算,如果国际油价每桶上涨5美元,那么中国每天就要多支付1000万美元。

  中国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十分落后,面对危及原油供应的战争和其他突发事件,应对石油风险的能力很低,“买涨不买落”现象便是最直接的证明。2000年,当国际油价大幅上涨时,中国进口原油7000万吨,比1999年增加了七成多;随后原油价格有所回落,至2001年年底国际油价回落至每桶17美元左右,但此时中国却在释放库存压力,减少原油进口,2001年原油进口比上年下降约7%。

  在国际油价高涨的2003年上半年,中国原油进口又比2002年同期增长了32.8%,中国原油进口“量价齐增”(进口数量增加的同时价格上涨)的恶性循环一次次再现。

  目前,我国几大石油公司都在国外开发油气资源。我国在这方面的努力虽然起步很晚,但进展迅速。不过,我国直接参与开发国际油气资源仍然处在起步阶段。从我国目前在国际石油市场上的实力看,还没有左右国际油价的能力,而根据我国加人世贸组织的承诺,未来几年内将逐步开放国内的原油和成品油市场。因此,必须及早谋划如何应对世界石油市场格局可能出现的新变化。

  《2004中国国际地位报告》能源部分撰写专家认为,中国完全可以利用和分享全球的石油安全体系,也应参与改善和加强世界石油安全体系。我国推动的世界石油安全应以促进建立石油供需双方的双边和多边合作、长期经济利益共享为基础的石油安全机制为主;同时对非洲、里海和除俄罗斯之外的中亚地区油气资源予以充分关注,把推动与周边国家的油气合作和加强经济互补作为促进地区经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专家认为,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整体性的长期战略规划,只有这样,中国解决石油问题才真正可能摆脱“瓶颈”的状态,实现长袖善舞。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安大线新闻 全部能源安全新闻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