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第三届“网上看河南”采风活动专题 > 正文

“中国第一庄园”系列之一谁料商贾留辉煌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28日23:49 河南报业网-大河报

  本报首席记者齐岸民/文图

  河南报业网讯:巩义市西北4公里的康百万庄园外,一大清早就来了两辆豪华大轿车。一位小巧玲珑的女导游举着一面小旗,将车上下来的一群旅游者领进了这座深宅大院。这所昔日富豪的住宅,如今已经是一个小有名气的旅游景点了。

金犊奖大陆初审揭晓 AC-尼尔森互联网调查
体验财富之旅赢大奖! 51精彩无线大奖等你拿

  山西人移居河南

  在酒店大堂的茶座内,巩义市文物管理所前所长赵玉安老人把袜子脱下说:“我是双指甲,这表明我是洪洞县大槐树下过来的。”我问:今天的巩义市人有几成是晋人的后裔?赵老说?押“十之六七吧。”

  据称,康百万庄园所在的康店村家谱600年不断。家谱显示,康店村人的祖根在晋地。

  洪武元年,朱元璋面对战乱后的破碎山河忧心忡忡:“今丧乱之后,中原荒莽,人口稀少,所谓田野辟,户口增,此正中原今日之急务。”元朝时,全国人口9000多万。到明初,只剩下5600多万人,锐减三分之一有余。当时河南人口189万,山西403万。郑州知州苏琦等官员呼吁推行“移民垦荒”的政策。朱元璋把移民源定在了“人多地少”的山西。

  明朝的移民机构设在洪洞县城北1公里汾河岸边的广济寺。这座唐贞观二年所建的古寺外的大路边,有一棵树身数十围的老槐树。从此向北经娘子关可达河北,向东经东阳关可至豫鲁,当时的山西移民均须在此会集,办理迁移手续。

  移民之初,每日有万人之众从这里出发,亲人别离时的哭声不绝于耳。

  根据当时的政策,四口之家留一,六口之家留二,九口之家留三,其余的必须迁移。移民是强制性的,官方甚至动用军人将移民绳捆索绑送往他乡,并放出恶言:谁胆敢逃逸———杀。晋人素来讲究“宁在家乡饿死,不在异土赖活”,但在强权弹压之下,也终究无可奈何。

  今天的巩义康店人介绍说,在当年的移民潮中,李氏带着3个儿子在洪武九年来到巩县桥西(即今天的康店村),其中两个儿子继续向山东迁移,李氏和儿子康守信留在桥西。

  晋人不愿迁移,东去的路便步步蹒跚。故土有祖辈坟茔,有先世留存的房子,有清晰的记忆,那是移民心灵深处一块永恒的圣地。

  李氏和儿子康守信最终没有回去。李氏下山东的那两个儿子后来再也没有了音讯,在桥西的那次离别竟成永诀。

  后来,逐渐有钱有地的康家在庄园北300米处筑起了康氏祠堂。据康家老人们介绍,先前祠堂大殿有匾额,上书“卫叔后裔”。卫叔是周武王少弟,初封于康,其后人即以康为姓。那匾额大意是说,康氏乃卫叔的后代。

  如今康氏祠堂已经凋零破败。它栖居于一所幼儿园内,离孩子们的起居室只有咫尺之遥,和孩子们的跷跷板、滑梯也相距不远。孩子们在院子里撒丫子疯跑,发出一阵阵欢声笑语。孩子们玩得尽兴,甚至连抬头望一眼祠堂的工夫都没有。400岁的祠堂一如街头晒太阳的老人,坐在高脚凳上,双手扶住拐杖,穿着反季节的衣装,耷拉着脑袋。老人似乎也没气力多看孩子们一眼。

  玩耍的孩子们大多姓康,那硬山式祭殿内原本是他们先祖的牌位所在。孩子们还小,有些事他们还不知道,但康店村7000口康氏后裔中的成人大都记得那句寻根絮语:“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或许因为日子久远,山西老家只是一个模糊的符号,却让人难以忘却。

  祠堂的产权早已经属于公家。如今的祠堂已经摇摇欲坠,有关部门正准备腾出手来修缮它。

  大宅院成了景点

  可能是我太过于多情了。第一次站在康百万庄园那高大主宅区的门墙外,我很是流连了一阵子,害得赵玉安老人在几步之外等候了好一阵子。

  眼前那宅院高墙和大门显然是属于一座城郭的,尤其是那城垛,分明是用来防御来犯之敌的。

  这种堡垒式、聚族而居的民居,使人联想到闽西的客家土楼、赣南的客家围屋和徽州高大无窗的女墙。它是移民内向心态的折射,是历史凝结的建筑符号。

  皖南徽州人、闽西和赣南的客家人是从河南迁走的。在晋地移民没有抵达河南之前,他们因躲避战乱而向南迁徙,举族而走。他们原想等战事平息后再回故土,再回故园。不成想历史在河南几度洗牌过后,给他们留下的竟是缠绵的寻根絮语:“若问客家先民哪里来,都是黄河岸边来。”

  历史那么巧合,在明清两朝前后500年间,迁走的河南人和迁入的河南人演化出富甲中国的徽商、富甲海外的客家人和再造河南的豫商。

  在20世纪即将结束的时候,晋中、徽州、闽西的人们猛然发现,原来身边这些旧时代地主、商人家的房子是枝繁叶茂的摇钱树,是盛满金银的聚宝盆。乡土中国的古民居、古村落、古街道旅游,突然走红并且一发不可收。

  巩义人醒悟得迟了一步。他们是在别人发财之后,才想起自己有一处比王家大院、乔家大院还要阔气的康百万庄园。

  2000年,赵玉安和几位巩义人慕名到晋中的祁县、太谷和平遥等地走了一趟,打量了一番那里传自明清时代的豪宅大院:太谷县的曹家大院、祁县的乔家大院、灵石县的王家大院、平遥县的银号。在参观中,几位巩义人深受刺激。赵玉安那年去山西,不是游玩不是观景而是受命取经。老人回来后,受巩义市文化局委托,开始为康百万庄园的旅游开发奔忙。直到今天,赵玉安还在受刺激,他服人家山西人,服人家的脑子活,更羡慕人家乔家大院一年1000万元的门票收入。

  凭着巩义人一贯的聪明劲,他们不会坐等机会擦肩而过。几年过去了,山西祁县乔家大院一位负责人来到康百万庄园时由衷地说了句:“整得不错!”

  “康百万”因祸得福

  山西古民居的管理者说:“康百万庄园有一个特点俺那里没法比———庄园陈设的日用品都是康家的旧物。”

  土改那年,康家的私产都被没收。巩义市文化局花费巨资,又从民间收回3000多件康家的旧物。

  能收回这些康家旧物,使得康百万庄园在同类民居中有了一个优势。此外康百万庄园还有两个先天的优势:论体量,康百万庄园比晋中盆地那些豪宅大院大得多;论历史,康百万庄园也悠久许多。有人拿乔家大院来和康百万庄园比较———乔家大院占地13.7亩,康百万庄园占地260亩;乔家有百年发家史,康家则有400年兴旺史。单挑独比,康家庄园显然胜过乔家大院。

  当然,晋中祁县、平遥、太谷“金三角”有一定的整体优势。巩义除康百万庄园外,还有刘镇华庄园、张诰庄园、牛凤山庄园,然而这几处庄园都没充分开发,康百万庄园目前也只有主宅区进行了开发。巩义古民居中只有康百万庄园一枝独秀,而晋中古民居星罗棋布,座座精致。人家拢到一处,体量大你许多,积淀也厚你许多。

  乔家大院年门票收入1000万元,康百万庄园一年只有100万元的门票收入,这是情理之中的事。这不是因为巩义人脑子不灵、管理方式落后,而是历史恩惠多寡造成的。

  晋豫两地的人文建筑不过是区域社会特征的历史凝结。有多少富贾,就有多少豪宅大院。山西财主俯拾皆是,而在河南,能抬出来装装门面的,也只有康百万。

  清代咸丰年间,军机处档案里记载了晋商的富有情形:

  山西太谷县之曹姓、贾姓各四五百万;平遥县之侯姓、介休县之张姓富各三四百万;榆次县之许姓、王姓聚族而居,计合家资约各千万。介休县百万之家以十计,祁县百万之家以数计。

  无怪乎今天的中国人还在惊叹晋商的财富,还在追梦般地到晋中盆地游览。那里的村落、老街、大院虽已无旧时的炊烟缭绕,可雕栏玉砌还在,这些豪宅大院,迎合了当代人追慕荣华富贵的心理。

  晋中平遥城,徽州的宏村、西递都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是因为人家整体保存得好,是人家多年来不胡乱改造城市、乡村的结果。一些专家学者曾经对此不以为然,说那是晋中、徽州、闽西太闭塞、太没钱,没能力没钱改造,反倒意外地保留了大量的明清建筑。

  康百万庄园主宅区保存得比较完整也属于一种意外。不是没钱拆除,也不是革命小将没敢破它的“四旧”———1968年,河南康百万庄园、四川刘文彩庄园、山东牟二黑庄园被列为全国三大阶级教育基地,巩县革命委员会随即接管庄园。当时赵玉安和二三十个干部一起被集中到庄园里筹办阶级教育展览。

  赵玉安说:“这是坏事变好事,康百万庄园因祸得福,作为反面教材被保全了下来。”

  论资格论财富论庄园,四川大地主刘文彩哪样都比不过康百万。康百万庄园可说是中国庄园之首。可四川美院创作了一组“收租院”雕塑,一下子就让罪恶滔天的刘文彩和收租院“臭名昭著”了。其实最大的封建大地主不是刘文彩,而是康百万。当年,中央美院著名画家王士廓曾被北京方面委派到康百万庄园画《血衣》。赵玉安在康店村给画家王士廓找来了模特,可画还没画完,画家就累死在庄园内了。巩义人说,不然的话,哪里会让刘文彩出名?

  巩义的工业上去了,出成效了,便开始腾出手来打旅游的算盘。对于康百万庄园,巩义人算的是未来的账。

  巩义市文化局副局长崔宝丽试探地问我:“你觉得康百万庄园有希望没?”

  “希望大着哩!”

  “将来能挣多少?你估计一下。”

  我想想说:“一年几百万元不成问题吧?”

  她笑笑,不再接话。我不知道,是多说了,还是说少了。(未完待续)

  相关专题:第三届“网上看河南”采风活动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