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将建环境和灾害监测小卫星星座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29日10:05 中国环境报 | |||||||||
辛骅 本报讯国家航天局局长栾恩杰透露,在未来几年内,我国将向太空发射多枚光学小卫星和合成孔径雷达小卫星,建立一个专门用于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的小卫星星座,以形成由灾害信息运行系统和空间资源相结合的天地一体灾害管理体系。
据栾恩杰介绍,这个小卫星星座将分两个阶段建成。第一阶段预计在2005~2006年内完成,由两颗光学小卫星和1颗合成孔径雷达小卫星组成“2+1”星座,实现卫星每48小时回访一次,以满足部分减灾应用需要。第二阶段至2010年,计划实现4颗光学小卫星和4颗合成孔径雷达小卫星组成的“4+4”星座,卫星回访周期达到12小时一次。 据了解,目前第一阶段的3颗卫星正处于研制阶段,届时将逐个发射,卫星将在距地500~700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上运行。卫星上携带的各类相机和设备,将使卫星最多可达到30米的地面分辨率。 据悉,目前在太空中运行的气象卫星、海洋卫星可以部分担负灾害监测和预警的功能。只有建立小卫星星座才能真正实现全天时、全天候的监测。小卫星星座的职能是对中国及周边国家、地区的环境污染和灾害的发生、发展进行大范围、全天候、全天时的动态监测;地面应用系统可以据此对洪涝、地震、旱灾、台风、森林火灾等预报和预警,并提出应急方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