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禁止公款旅游光有“红灯”不行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29日11:37 新华网 | |||||||||
新华网南京4月29日电(记者郭奔胜)“五一”黄金周在即,有关部门再次发文给公款旅游亮起了“红灯”,这无疑能起到一些警示作用。但是,记者近日在采访中发现,要真想禁止公款旅游,光有“红灯”不行,还需要纪律执行机关深入实际,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 在江苏一个县工商局采访时,记者看到一份关于“五一”出国考察的安排计划,上面写道:“出国目的:考察学习;出国途径:旅行社包团;地点:新马泰;参加人员:局长
果真是出国考察吗?记者随后与负责这笔业务的旅行社取得联系,暗访后发现,这个单位所列的“考察”线路不是风景名胜,就是娱乐场所,根本没有访问企业生产、市政建设的安排。旅行社的解释是,现在风声比较紧,明着用公家的钱出国游玩都要变换一下名目,用“学习考察”的方式比较稳妥。 旅行社业务员还透露,今年前4个月,他们已经用类似方式送出了近300人,光一个春节黄金周就有200人左右,没有一家出事的。记者又了解了另外几家涉外旅行社,得到的一致回答是,只要单位会计把账目做妥,旅行社什么样的票据都能开出来,而且在国外的一些自费项目也能“归公”。这些旅行社还强调,类似业务已经成为黄金周的惯例,占了相当的比例,通过旅行社组团出去基本上是“零风险”。 公款旅游造成了旅游市场的畸形消费。一些领导干部出手大方,住豪华酒店,览极限风光,购高档商品,玩世间珍奇,导致了消费的虚假繁荣。公款旅游虽然是少数人所为,但却给党和政府的形象抹了黑。为了能够出得去、有钱花,一些单位不惜顶风设立“小金库”,将其挂靠在下属企业或行业协会,以躲避检查,用时方便。 每到重大节假日或黄金周前夕,各级纪检监察部门都要发文强调,严禁公款旅游或变相公款旅游。这本身就说明禁止公款旅游不能只靠文件,不能只耍嘴皮子。相反,发文越多、强调越多,“狼来了”的效应就越显著,到头来,“禁止”可能会变成“怂恿”。 尽管公款旅游会变换手法,但要想识破并不难,关键得看有关部门是否愿意较真。如果只是想在会议、文件中说说,给上面、给百姓做做样子交个差,习惯于慷公家之慨的人就还会用公款旅游下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