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台湾作家龙应台:白话文需要古典汉语的熏陶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29日16:09 中国《新闻周刊》

  本刊记者/方玄昌

  几十年的“政治发烧”使中国人失去两件东西,一是对自己传统文化的掌握,一是对世界的认识。而古典文学,我觉得,是语文最厚实、最肥沃的土壤。白话文如果没有古典汉语的熏陶,是很单薄的

金犊奖大陆初审揭晓 AC-尼尔森互联网调查
体验财富之旅赢大奖! 51精彩无线大奖等你拿

  “文字是一粒种子,应该落在广袤的大地里”

  新闻周刊:今天的大陆文化圈中,汉语写作有着怎样一种现状?与之相对比,港、台等地又是怎样一种状况?

  龙应台:如果一定要“以偏盖全”地来说,香港的汉文水准当然比较低,这和长年的殖民历史有关。殖民对于文化的伤害之一就是,殖民者的优势语言你不容易得其精髓,而自己的语言却又被长期边缘化,结果往往是脚不着地,两边落空。

  台湾也有50年日本殖民历史,但是日本统治者对文化采取强势态度要到1937年才真正开始,时间不长。而在此之前,台湾本已有本土的汉文传统,在起点上就和香港不同。国民党来了以后,它的文化“保守”反而带来好处:就是说,中华文化的传统一直受到强调,人文古典的学习一直没断过,五四以来的白话文运动在台湾也等于是一脉相传下来,平均的语文素质相较之下算是还好的。

  大陆则因为几十年来政治运动不断,文学和语文教育都大受斫伤。文革十年固然是剧烈的文化断层,之前的政治指导文化、渗透文化也使得汉文的自然发展受到影响。

  文字可以比做一粒种子,落在广袤的大地里,自由的成长,它可能长成顶天立地的参天老树;把种子放在盆子里要它照着框架长成盆栽,它就会变成扭来扭去的小盆栽。政治,就是文化的盆栽。

  但是我同时觉得大陆人才济济,到处都是顶天立地的种子。我们要努力的是设法让种子落在大地里,不是掉进小土盆里。

  “就文化而言,‘温和’可能是比较好的选择”

  新闻周刊:有人认为,今天大陆的汉语写作处于一种没落、断层的状态。如果事实的确如此,这种没落的原因是什么?它们与“五四”及新文化运动有何联系?

  龙应台:五四的标志之一,是批判的精神。今天,大陆的批判精神在哪里?我是说自我批判,不是说对别人的批判。

  再说,在五四对现状的批判里,有激进和温和之分。很多温和者,譬如胡适之,到了台湾,影响了好几代台湾人。激进者,抛头颅洒热血去追求心中的乌托邦。

  历史跌跌撞撞走下来,我觉得,就文化而言,在历史“现场”中比较缺少群众魅力的“温和”,可能是比较好的选择。因为文化本身,需要的是累积、是沉淀、是时间的淘洗和酝酿。而时间,正是“激进”所不屑的。

  语文,像珍珠,在蚌壳里要从一粒沙开始酝酿,经不起任何粗暴,不管是革命还是反革命。

  “古典文学是语文最厚实、最肥沃的土壤”

  新闻周刊:我们有没有必要、有没有可能重新恢复汉语写作的传统?能不能找到一种方法,使优美的古汉语在今天的语言、社会环境中处于更好的位置?

  龙应台:几十年的“政治发烧”使中国人失去两件东西,一是对自己传统文化的掌握,一是对世界的认识。对世界真正认识使人开放、宽容、理性,这种态度是做学问的基础。而古典文学,我觉得,是语文最厚实、最肥沃的土壤。白话文如果没有古典汉语的熏陶,是很单薄的。

  我的意思是说,语文是思想的表达。没有思想的语文,是空的。有思想的语文,要真正的漂亮,要真正使语文成为艺术而不是停留在工具层面,古典的训练是不可缺的。

  文革之后,大陆以经济作为优先的国策,但是在文化上要把失去的追回来,花的时间可能更长,要注入的心思可能更深。国民能不能用汉语充分表达思想?作家能不能把汉语的境界带到语言艺术的极致?盆栽是否能回到大树?这恐怕才真是立国之本吧。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