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对中欧贸易关系前景充满信心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30日02:50 中国青年报

  对台政策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中国对伊拉克人民深表同情

  新华社北京4月29日电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访问欧洲五国和欧盟总部前夕,应约于4月27、28日在中南海分别接受了德国《世界报》发行人施托尔特、意大利《晚邮报》副社长维科、路透社总编辑利内班克、《爱尔兰时报》助理总编唐纳荷的采访。以下是主要采访内容:

金犊奖大陆初审揭晓 AC-尼尔森互联网调查
体验财富之旅赢大奖! 51精彩无线大奖等你拿

  《世界报》:您是欧盟东扩后首位访问布鲁塞尔的外国政府首脑,这是巧合还是有意的选择?

  温家宝:中国将发展中欧关系作为整个外交战略的重要部分。在去年进行的中欧领导人第六次会晤上确定建立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所谓全面就是指中国和欧洲的合作不仅包括经济和技术,还包括政治和文化,不仅双边,也有多边,不仅官方,还有民间。所谓战略是指它的长期性、全局性和稳定性,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伙伴就是互利、互信和双赢。

  《晚邮报》:意大利民众对中国取得的成绩非常敬佩,也非常感兴趣。您认为中欧在经济领域应如何加强合作?

  温家宝:中欧经济关系发展势头良好,去年双边贸易额达1250亿美元,接近中国与美国,中国与日本的贸易额。去年中欧领导人第6次会晤确立了一个目标,那就是到2013年,中欧双边贸易额达到2000亿美元。现在看来,有可能提早实现这个目标。中欧经济、技术合作有很大的潜力。许多欧洲国家到中国投资、转让技术。许多著名的大公司都在中国投资办厂,它们不仅带来了资金,而且带来了技术和管理经验。经过多年的努力,中欧合作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机制。充分利用这些机制,可以解决我们在经贸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我对中欧经贸关系发展的前景充满信心。

  《世界报》:您此次访德的目标是什么?能谈谈具体内容吗?

  温家宝:我此次访问德国的主要任务是,确立中德关系的发展目标,建立合作机制,加强就重大国际问题的磋商,扩大经贸和技术交流。中德是重要的贸易伙伴,双边贸易已经达到418亿美元,约占中欧贸易额的三分之一,到2010年,中德贸易可以再翻一番。我希望双方在高科技领域进行更为紧密的合作。我们还应当促进双方中小企业之间的合作。加强人员培训。建立解决贸易争端的机制。

  《晚邮报》:意大利一些中小企业家对中国企业有畏惧心理,担心出现一些仿冒产品。中国政府能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克服这种不正当竞争现象?

  温家宝:我首先希望通过贵报,消除意大利企业的这种畏惧心理。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保护知识产权,我们正在采取四项措施。第一,成立由一位副总理负责的领导机制。第二,加大对盗版侵权行为的惩治力度,通过司法解释,适当降低对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刑事处罚门槛。第三,对于盗版侵权进行经常不断的专项整治。第四,加强全民教育。我相信,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中国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一定会取得重大进展。

  《晚邮报》:我将忠实地将您关于保护知识产权的谈话反映在我们的报纸上。另一个问题,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两年以来的表现怎么样?

  温家宝: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认真履行了一个世贸组织成员国的义务。不到两年的时间,我们就把关税从15%降低到10.4%,废除和修订了近3000项法律法规。与此同时,我们取消了一些非关税的壁垒,明年将会取消汽车配额。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做到这一点是相当不容易的。

  《爱尔兰时报》:中国能够从爱尔兰的发展中学到哪些经验?

  温家宝:爱尔兰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重视教育和科技。一个面积很小的国家,出了那么多人才、那么多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说明她非常重视教育。她的软件占了世界很大的市场份额,说明她重视高科技。据我所知,中国到爱尔兰留学的有2万多人,总数不算多,但是比例相当高。许多去过爱尔兰的中国人回来后对我说,爱尔兰确实是一个值得去的国家。

  在爱尔兰的华人共6万人,一部分人已经加入了爱尔兰国籍,另一部分还保留着他们的中国国籍。我希望他们能够遵守爱尔兰的法律规定,和爱尔兰人民一起建设爱尔兰。对于在爱尔兰的留学生,我们坚持“鼓励留学、来去自由”的政策,希望他们以各种方式报效祖国,愿意回来也行,愿意留在爱尔兰也好。

  路透社:中国经济正在以令人屏住呼吸的速度在发展。但有很多分析家和观察家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认为中国经济从多方来讲都有过热迹象。您对这些分析有何意见?准备采取什么措施抑制过热。

  温家宝:中国经济形势总体是好的,经济增长较快,工业企业利润提高,农业生产形势趋好,外贸进出口规模扩大,财政收入大幅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长。但是经济运行当中确实存在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建设规模过大;煤、电、油、运供求关系趋紧;货币发行量和贷款规模增长过快;通货膨胀的压力增大,特别是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较快。对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正在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第一,控制货币发行量和贷款规模;第二,严格土地管理,坚决制止乱占耕地;第三,认真清理和整顿在建和新建的项目,严肃处理乱占耕地和乱上项目的违法违规行为;第四,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节约资源的活动。我们已经第二次提高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还将发布加强土地管理的规定,提高部分行业投资项目的资本金比例。总的考虑是,宏观调控既要坚决果断,又要适时适度,区别对待。我们相信这些措施经过一段时间会见效的,经济能够保持平稳较快发展,避免大起大落。中国经济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讲还是结构问题和体制问题,因此要继续毫不动摇地推进改革,包括投资体制改革、金融改革。虽然宏观调控有难度,但是我们有信心。

  路透社:我们知道中国需要进行资本市场的改革,特别是金融市场的改革。中国在这方面已经做出了很多努力,您认为还需要做出怎样的努力让中国资本市场更有竞争力?

  温家宝:推进银行改革是整个金融改革的当务之急。对此,中国政府下了很大的决心。我们已经确定了改革的方向,就是建立现代银行制度,方法是实行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结构的改革。我们首先在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进行改革,中央做了必要的支持,动用了45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注资充实资本金。但是改革能否成功取决于改革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要引入现代的管理方法,推行统一的、科学的、符合国际标准的会计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这都是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改革的难点在管理、在人才。在这两个银行改革积累经验后,再对其他国有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进行改革。我们还要发展证券市场。也就是说,除了间接融资之外,还要发展直接融资。政府要为证券市场提供公平、公正和法制的环境。无论是银行改革,还是发展资本市场,都离不开企业改革。必须推进企业改革、改组和改造,提高企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晚邮报》:中国的外汇储备中已经加入了欧元的份额,欧洲对此非常赞赏,认为这是对欧元的一种支持。中国的外汇储备中会不会进一步加大欧元的份额?

  温家宝:2002年1月1日,欧元现钞正式进入流通,这是欧洲一体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国表示完全支持。两年多来,欧洲货币不仅稳定,而且不断升值,这是欧洲整个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反映。这也增强了中国对欧元的信心。

  路透社:很多人提到,中国的人民币汇率是比较僵硬的,一直有所低估,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中国经济过热。中国何时将人民币盯住一揽子货币,您个人是比较倾向于逐步放宽货币波动的幅度,还是将汇率调整一次软着陆到位?

  温家宝:人民币汇率不存在僵硬的问题。人民币汇率并轨和改革是在1994年,那时我们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从1994年到1997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了38%。后来,遇到亚洲金融风波,中国承担了人民币币值稳定的责任。从那时起,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幅度收窄了。对人民币汇率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我们提出要在均衡、合理的水平上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同时研究和探索适应市场供求变化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我们一直没有放弃这项工作,但是采用什么方法,何时开始实行,确实需要慎重抉择。这要考虑两个方面因素,一是把握好宏观经济形势,二是健全银行体系,否则轻易变动会给国民经济带来一些难以预料的后果,同时也会影响地区以至世界经济的稳定。这个问题相当复杂,国际上的一些著名经济学家也有不同的看法。我们会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认真研究这个问题。

  《晚邮报》:目前在欧洲,一些民众对中国修宪将保护人权和私有财产写入宪法非常感兴趣,您能否给我们作一些介绍?

  温家宝:中国这次修改宪法,明确提出要尊重和保护人权。这是中国对于维护人权的高度重视,中国为此进行了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努力。首先,我们坚持改革和发展,使得13亿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得到保障。第二,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我们一直坚持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特别重视发展基层的民主,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第三,我们确立了实行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推进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中国已经参加了《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并且负责任地于去年第一次提交了报告。还为加入《公民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做积极的准备。我们希望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就人权问题开展对话,不要搞对抗。

  这次修宪,我们还把保护私有财产写入宪法,我们这里说的私有财产,既包括生活资料,也包括生产资料。我们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保护人民的财产权利。二是推进产权制度改革,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展社会生产力。

  《世界报》:请允许我就1989年在天安门广场发生的事件向您提出个问题。您觉得能够同那些因此而离境的中国人达成谅解吗?

  温家宝: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苏东剧变,中国也发生了政治风波。在这个关键时刻,中国党和政府紧紧依靠人民,采取果断措施,成功地稳住了改革和发展的大局,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同时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行改革开放。对这场政治风波我们党已有明确的结论。15年来,中国取得了巨大成就,充分证明稳定是至关重要的。

  路透社:您要访问英国,我想英国对香港问题是非常感兴趣的。现在中国已经排除了在2007年至2008年在香港进行直接选举的可能性。我的问题是,您是否允许或者说您是否会预见在下一轮,也就是2012年在香港进行直接选举。如果不进行直接选举,如何能够恢复香港市民对行政当局的信心?

  温家宝:香港回归七年来,我们认真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的方针和基本法,香港的资本主义制度没有改变,香港的法律基本没变,香港人的生活方式也没有改变。香港人享有的民主和自由权利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多得多。香港政制的发展,必须按照基本法的原则,根据香港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这样做有利于香港政制的健康发展,有利于维护香港各方面、各阶层、各界别的利益,有利于保持香港的长期繁荣和稳定。实际上,香港回归七年来,香港的民主是不断发展的。比如说,香港立法会的议席,第一届按区直选的是20名,第二届增加到24名,今年第三届将增加到30名。香港的政制发展需要同香港的政治经济状况相适应。我们的目标没有改变,基本法规定的目标没有改变,就是最终实现特区行政长官和立法会的直接选举,但这需要一个过程。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的对香港基本法的解释,最终作出的决定,充分发扬了民主,反复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在香港这样一个多元的社会,有不同意见是正常的,但我总跟香港同胞讲,一切要以香港人民的长远和根本利益为重,以香港的繁荣稳定大局为重,增进理解,加强团结,维护稳定,共谋发展。中央政府对于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的方针、贯彻基本法是坚定不移的,我们相信香港人能够自己治理好香港,香港一定会保持长期的繁荣和稳定。

  《爱尔兰时报》:关于台湾问题,您认为中国能否从英国和爱尔兰处理北爱尔兰问题上学到一些经验教训?

  温家宝: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台湾问题实际上是中国内战遗留下来的问题。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神圣不可分割。

  我们对台湾的政策是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我们将尽最大的努力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但同时绝不允许把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

  无论从历史还是从现实的角度看,台湾问题同你提到的北爱问题性质完全不同。

  路透社:您最近和美国副总统切尼、朝鲜领导人金正日举行过会谈。切尼是否说服您相信巴基斯坦核科学家关于朝鲜拥有核装置的讲法?中国向金正日传递了什么信息?而金正日又向中国传递了哪些信息呢?

  温家宝:中国一贯主张朝鲜半岛无核化,主张通过对话和磋商解决朝核问题,保持半岛的和平与稳定。因此,我们一直积极推动六方会谈。切尼访问中国和金正日访问中国,我们都向他们表达了中国解决朝核问题的立场。他们也都表示,愿意继续参加六方会谈,推动朝核问题和平解决,赞成最终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的目标。他们都表达了解决自己关切的问题的愿望,愿意采取协调一致的步骤。朝核六方会谈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特别是确立了六方会谈的目标和机制。如果各方共同努力,积极推动六方会谈,和平解决朝核问题还是有希望的。至于你说的,巴基斯坦核科学家关于朝鲜拥有核装置的说法,我们不了解这方面的情况,也没有得到证实。

  《世界报》:施罗德总理向您承诺,他将支持把哈瑙核燃料设备出售给中国,这在红绿执政联盟内部引起了争议。反对者认为贵国有可能将此设备用于军事目的。中国会排除这个可能性吗?

  温家宝:我非常郑重地回答你这个问题。第一,在这方面的合作仅仅用于和平利用核能的目的,第二,两国在这件事情上的合作是平等互利的,第三,我们尊重德国的意愿。

  《世界报》:在反对伊拉克战争上,中国与欧盟是一致的。战争已结束,但该地区依然不稳定。贵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于稳定该地区局势有何建议?

  温家宝:中国对伊拉克目前的局势深感不安,对伊拉克人民深表同情。在伊拉克战后重建问题上,中国同欧洲的立场是相同或相近的。我们希望伊拉克尽早实现自治及恢复主权。联合国必须发挥主导作用。伊拉克重建任务十分艰巨,各国都应参与。中国也愿意参与重建并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同样对巴以局势的恶化深感忧虑,希望通过政治谈判解决冲突,重新回到“土地换和平”的道路上来。联合国有关决议应当得到落实。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