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农村办学模式 吉林省培育实用人才逾百万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30日12:05 新华网 | |||||||||
为了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面向“三农”,服务“三农”,以培养有道德、有文化、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劳动者 为目标,我省从1984年就对农村教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坚持农科教结合,坚持多种教育种类协调发展。经过20年的探 索和实践,我省“绿色证书”教育得到了大力推进,形成了符合我省实际的具有特色的农村中学办学模式。 在开展“绿色证书”教育中,省教育厅规定教育课程按专业岗位分类设置。每个专
为了能够真正让那些初中毕业就走向社会的学生有一技之长,教育部门与农业、劳动部门一起,组织各方面专家编写 了11类56个岗位的专业教学计划和80门课程的教学大纲,编写、修订、出版了50多种教材。各地还相应地根据各地不 同的特点编写出不少特色教材。长春市双阳区157中学为增强教材的实用性,组织人员结合实际编写了《西瓜技术》、《蔬 菜化学除草》等15种乡土教材。他们还根据教学需要和实验内容编写了“西瓜双膜覆盖高产技术”、“厚皮甜瓜在本地如何 种植”等60多个短小教程。 为了真正做到教有所学,全省各地都相应地加大了专业课教师队伍的建设,对农村初中现有的专业课师资进行了调整 充实,将一些具有专业资格的农村初中教师调整到专职教师岗位,吸收了一批具有专业资格的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任专职教师。 同时,还在农业科技人员和专业大户、科技示范户中招聘了一批兼职教师,使全省拥有了一支数量充足的教师队伍,并实行了 专兼职教师持证上岗和定期接受业务知识更新的培训制度。从2002年开始,每年有三分之一的农村初中教师,达到每人熟 练掌握2门系统的规范化的专项农村实用技术,并能胜任“绿色证书”教育的教学工作。2002年10月,省教育厅和省农 委共同举办了5期农村初中办学模式改革校长培训班,有598名校长参加了培训。一年多来,长春、吉林、白山等地对农村 初中“绿色证书”教育专兼职教师进行了规范化专项实用技术培训,3000多名教师获得了合格证书。动手才会学到真本事 。各地学校纷纷建设项目齐全、技术先进的生产、实验、实习基地。各级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支持学校的基地建设,除了资金 投入外,有的把土地、山林、水面和农业设施无偿划拨给学校使用,有的把实验田建在学校,有的动员农村的科技示范户和专 业户,将他们的经营项目作为学校的教学基地,有的还通过向农户提供技术和优良品种,在农户的土地上建基地,有的还引进 社会资金共同建设基地,许多学校还指导学生建立了家庭微型基地。省教育系统科教兴农专家组还组织了30多位专家,对2 89所农村初中的实践基地建设工作进行了具体指导和项目支持,达成合作协议100多项。“绿色证书”教育,使大批学生 毕业后学有所用,在当地掀起了科技致富的风暴,并发挥了辐射作用,带动了地方优势项目的发展。通榆县十花道乡具有养殖 业的天然优势。这个乡扶持当地初中建成了牛、羊、鹅养殖基地,学生在学校学到技术后,回到家里带动家长致富,目前全乡 仅养鹅就达40万只,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成了远近闻名的养鹅之乡。九台市22中几年来培养出一批在当地颇具影响的种植 和养殖大户,学校所在乡年收入超万元的有860户,其中该校毕业生占80%。据不完全统计,全省通过办学模式改革培养 的实用人才已有100多万,涌现出“蔬菜大王”高才、“科学种田三朵花”万氏三姐妹等一批科技致富的带头人。(记者刘 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