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湖南保卫端午节专题 > 正文

端午节被列入别国遗产 岳阳要用行动捍卫端午节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07日06:26 东方新报

  端午节列入亚洲某国将国家遗产名录,并将申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作为端午节由来地的岳阳市对此十分震惊,纷纷表示:坚决捍卫我们的端午节!

  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即将到来,当人们都在精心策划庆祝这一传统佳节时,《人民日报》昨日发表的一则报道让国人傻眼了:该报道称亚洲某国目前已将“端午节”列入国家遗产名录,并将向联合国申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金犊奖大陆初审揭晓 AC-尼尔森互联网调查
体验财富之旅赢大奖! 中国时尚品牌网展
。“端午节若真的被他人申请为文化遗产那将是国人的失职和耻辱。”昨日,众多网友纷纷放出感言。作为端午节由来地的岳阳市对此更为震惊,岳阳市文化局局长沈继安闻讯后坚定地表示:“岳阳人民对端午节感情很深,人们应该要好好保护它,岳阳市将采取迅速采取行动,坚决捍卫属于我们的端午节!”

  端午节被列入别国遗产

  昨日《人民日报》报道说,近日东北一位大学教授给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发来一份急件,说据可靠消息:亚洲某国准备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本国的文化遗产,目前已将其列入国家遗产名录,很快将向联合国申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在日前召开的“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工作交流会上”,周和平焦虑地说,有着悠久历史的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果国外申报成功,我们该有多么尴尬?我们还有何颜面去见列祖列宗?目前中国正加紧考虑将所有的传统节日打包,集体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周和平说,中国的传统节日五彩缤纷,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对祖先创造的历史文化遗存,必须怀有敬畏之心,必须高度重视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该消息被人民网放在头条后,立即引起众多网友的强烈反映。“中国的传统节日要抓紧申报!”这样的呼声顿时络绎不绝。

  岳阳要用行动捍卫端午节

  端午节是中国的古老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主要有四种,其中以源于纪念屈原农历5月初5抱石投身汨罗江的传说流传最广。如今,这个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传统佳节即将成为了他国的国家遗产,让国人顿时感言不已。

  “端午节的由来与古城岳阳紧密相连,相传我国古代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这天在汨罗江投江殉国。”岳阳市文化局局长沈继安介绍说,为的悼念屈原,岳阳地区的人们有供贴子(即献诗,粘贴在门壁上,大都是五七言绝句)、扎艾人、挂蒿薄剑、喝雄黄酒、吃粽子、包子、戴香禳等习俗,尤其是龙舟竞渡最有特色,近年来岳阳曾多次承办过国际全国的龙舟比赛,民间还流传着“宁荒一年田,不输五月船”的说法,龙舟竞渡争先恐后的场面激烈,屈原强烈的爱国精神几千年来一直激励着岳阳人民,岳阳地区的人民对端午节的感情是很深厚的,当地的文化部门一直利用传统节日为契机加强民族民间教育。

  沈继安表示,今年端午节日即将来临,希望社会各部门对此事高度重视,加强对民族民间文化的教育,为捍卫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遗产,用实际行动‘捍卫’属于中华民族的端午节。汨罗市委副书记霍东华得知端午节被别国列为文化遗产后显得异常吃惊,他说,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它是中华民族的精华,一定不能丢。汨罗的传统文化大部分受着汨罗江屈原文化的影响,与端午节息息相关,每年端午,汨罗江边都会人山人海,许多人不远千里赶来观看龙舟赛,同时还会在国内纪念屈原现存的惟一古建筑屈子祠举行大型的祭龙仪式。今年端午节期间,汨罗市政府部门将会举行一些旅游与文化相结合的活动,也要进一步加大宣传保护工作,联合文化、宣传等多家部门为保护民族、民间文化加强措施,传承弘扬优秀的中华民族精神。

  传统节日备受冷落

  “广大群众尤其是年轻一代,不要冷落了中国自己的传统节日。”面对端午节被列入别国遗产,周和平看到了问题的另外一面。

  周和平的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广大网友和市民的一致赞同。“如今,有些年轻人热衷于过洋节,比如情人节和圣诞节,尤其是情人节,然而,中国自己一些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却受到了冷落。”家住解放路浏城桥的王大爷不无担忧的说。许多网友也发表评论认为,中国的传统节日,它是中华民族的精华,一定不能丢,现在有很多年青人喜欢“洋节”,这个不反对,但千万不能丢悼民族的传统的中国节日,国家也应该在这方面多做些宣传工作。

  文化部门有关专家说,中国的传统节日五彩缤纷,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对祖先创造的历史文化遗存,必须怀有敬畏之心,必须高度重视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当前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很多民族民间文化形式的民族特色正在逐渐消失,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其实,为了让中国人更加重视自己的传统节日,在历届的全国“两会”期间,都有许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议,所有的传统节日应有相应的假期,将其列入国家法定假日。不少代表和委员都表示说,现在一些年轻人热衷于过洋节,比如情人节和圣诞节。有的人不知道圣诞节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但照样跟着别人过。情人节这一天,大街上的玫瑰花几乎全卖光了,并且价格不菲。然而,中国自己一些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却受到了冷落,这是令人遗憾的事情。

  重视传统节日媒体长辈责无旁贷

  “这些传统节日为什么会被人们遗忘?这与我们的媒体的偏面引导分不开地,这几年,洋节宣传的太多,我国的传统节日讲的太少……”在分析传统节日为什么备受冷落的原因时,许多人都认为媒体在这个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时,也有人认为,年轻人之所以对本民族的文化不感兴趣,最应该反思的不是年轻人而是他们的长辈:既然大家都认为自己的文化灿烂辉煌,为什么你们没能让自己的下一代对这么灿烂辉煌的东西感兴趣?“端午的龙舟和粽子,中秋的月饼和赏月,这些是我最美好的童年回忆之一。我以后也会让我的孩子享受到这样的乐趣(当然龙舟可能靠我个人比较难)。”正如一位网友所言,其实,年轻人对传统节日的兴趣需要上辈人的培养。文化本来就是这样传承的,上一代传给下一代。新报记者呼霓

  相关链接:

  端午节由来与传说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主要有四种,其中以源于纪念屈原的传说流传最广。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5月5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其他另外三种传说是:源于纪念伍子胥、源于纪念孝女曹娥、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

  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遗产,是相对于有形遗产,即可传承的物质遗产而言的概念。它包括各种类型的民间传统和民间知识、各种语言、口头文学、风俗习惯、民族民间音乐、舞蹈、礼仪、手工艺、传统医学、建筑及其他文化艺术。

  2001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的首批19个“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我国昆曲位列其中。2003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中国古琴艺术入选第二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包括什么,1989年10月17日至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十五届会议通过《保护民间创作建议案》,建议世界各国尽快采取行动,保存、保护并传播民间创作这一全人类的共同遗产。

  民间创作(或传统的民间文化)是指来自某一个文化社区的全部创作,形式包括语言、文学、音乐、舞蹈、游戏、神话、礼仪、习惯、手工业、建筑术及其他艺术。此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了“人类口述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条例”,旨在奖励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优秀代表作品。代表作的范畴包括四大部分:一是诗歌、史话、神话、传说等口头表述;二是音乐、戏剧、木偶、歌舞等表演艺术;三是社会风俗、利益、节庆;四是有关自然界的知识和实践。

  相关专题:湖南保卫端午节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