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瞭望》文章:苏州工业园区十年“寒窗”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07日16:06 新华网

  文 / 瞭望周刊社记者 李 灿

  《瞭望新闻周刊》1995年第41期曾刊登《苏州工业园区:向新加坡借鉴什么经验》,被新加坡高层和民众视为中国高度重视这一项目的信号。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10周年之际,本刊再次关注这一话题:学到了什么?

金犊奖大陆初审揭晓 AC-尼尔森互联网调查
体验财富之旅赢大奖! 中国时尚品牌网展

  到今年5月12日,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已经10周年。10年前,一片荒芜的70平方公里的田野,开始了承载中国与新加坡联手进行了一次国际关系史上的创造性实验——借鉴新加坡经验。1994年5月12日,当《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苏州工业园区启动典礼的时候,这里只是一片农田。而今天,呈现在世人面前的却是一个国际知名的半导体、光电、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和外商投资的乐土。2003年,面积只占苏州市3%的这个园区,国内生产总值已达365亿元,财政收入46亿元,约占全市的15%,相当于1994年全市的总量。今天的苏州工业园区,是“工业”与“园林”的奇妙结合。诺基亚、三星、日立、礼来、欧莱雅等1300多家跨国公司投资的企业,掩映在苏州水乡的樟园、枫林、桂丛、荷塘之间。

  怎么学的

  苏州工业园区的最大特色,是中国与新加坡两国政府的强劲支持。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了“借鉴新加坡经验”的要求,苏州工业园区因此建立。1995年,江泽民为该园区题词,要求它“为中外经济技术互利合作积累新经验”。新加坡也将园区视为具有重大政治、经济意义的项目,李光耀资政自1994年以来几乎每年必到苏州。为了推动园区顺利发展,两国政府建立了各由一位副总理担任主席的联合协调理事会,协调开发建设中的重大政策问题。迄今,联合协调理事会已举行过6次会议。苏州市委副书记、苏州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主任王金华对记者说:“江苏省从一开始就把园区项目作为全省对外开放的头等大事。苏州市更是把园区作为对外开放的重中之重,全力推进。”新加坡软件办公室和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办公室建立了双月会议制度,及时沟通园区发展情况。在双方合资的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CSSD),中新双方员工一起招商,一起安排工程建设,一起走访来此投资的企业,为企业排忧解难。在长达3年的时间里,新加坡经发局、CSSD和园区管委会每月召开一次“三方会议”,随时处理开发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在长期合作之中,双方建立了深厚的情谊。“新加坡在合作中的诚意令人难忘!”园区管委会原副主任陈明激动地说。为了向苏州转移经验,新方全国发动。凡是园区前往新加坡培训的人,除路费自理外,吃、住、培训费用都由新方无偿提供,单这一项,就花费了数千万新元。10年来,园区派往新加坡培训的人员已有80多批、1200多人次。新加坡人帮助园区制订了一整套开发建设规划,以及一系列与国际接轨的经济建设和公共管理制度。新加坡动用遍布世界的网络为园区招商引资,甚至总理吴作栋、资政李光耀也亲自出马招商,使园区招商从一开始就在全世界迅速打出品牌。新加坡经发局、裕廊管理局等部门长期派人员住在苏州,帮助园区工作。CSSD的新方员工长期手把手地对中方员工进行传、帮、带,使中方员工受益匪浅。

  学到了什么

  “没有新加坡经验,就没有苏州工业园区的今天。用新加坡经验培训的干部已成为园区的中坚。园区的开发建设、招商引资和公共管理都深深地打上了新加坡的烙印。”王金华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说。记者还采访了园区数十位政府官员、外商和普通居民,他们认为,园区通过借鉴新加坡经验至少取得了8个方面的成果:

  借鉴新加坡吸引外资的经验,不仅学会了建立国际招商网络,通过分析国际资本流向,主动前往具有投资意向的跨国公司“敲门招商”,而且还形成了全力为客商盈利服务的“亲商”理念,使外商纷至沓来,不少企业还一再追加投资。到2003年底,全区累计批准外商投资项目1319个,合同利用外资15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6.3亿美元。中新合作区工业项目平均投资额达3000万美元,平均每平方公里投资超过14亿美元,在国内所有开发区中长期高居首位。从新加坡借鉴了国际通行的科学的城市规划原则、方法,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不能随意改动规划,避免了像许多城市那样“建了拆,拆了建”的折腾。加上高标准、高起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赢得了投资者的赞赏。如今园区每平方米商业用地售价高达1490多美元,还挡不住蜂拥而至的客商。

  向新加坡学习了保持政府高效与廉洁的方法。政府工作人员仅为一般同级政府的1/3,园区管理委员会10年来从未发生一例腐败案件。

  借鉴新加坡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建立了网络化的职业介绍系统、专业化的就业培训系统、市场化的劳动力价格系统、法制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和程序化的评价反馈系统,形成了保证劳资关系和谐的机制。

  借鉴新加坡“预筹积累”式的公积金制度,大大减轻了区内职工购房以及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的资金压力,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并吸引了大批外地人才。

  接受新加坡总理吴作栋的建议,园区参照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建立了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的高级技工、高级职员成为跨国公司争抢的宝贝。

  借鉴新加坡海关运用贸易网络与电子数据互通系统的经验,园区在国内率先实现了进出口货物“直通”。

  吸收新加坡法规健全、有法必依的优点,园区编制了50多个《管理办法》,并十分注重依法办事,在投资者中获得了良好的声誉。

  虽然对新加坡经验十分赞赏和尊重,但园区在借鉴过程中没有完全照抄照搬,而是结合自身实际,自主地、有选择地进行。在企业工会的设立、公积金的使用、邻里中心功能的设置、一站式服务的内容,以及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方法等许多方面,都加入了具有本地特色的内容。

  学完了没有

  园区管委会副主任潘云官说:“唐僧西天取经花了17年时间,我们南下新加坡取经已经10年,就掌握一个发达国家经验的精华而言,10年时间还不够。”通过借鉴新加坡经验,他们体会到,在经济建设、公共管理、区域开发这种大事情上,要真正取到人家的真经,决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没有充分的事前准备不行;没有较长一段时期的深入体会、理解也不行;全盘照搬、没有扬弃同样不行。在长达10年的合作中,中新双方也出现过一些分歧和误解。由于双方始终抱着坚定的互利合作态度,消除了分歧和误解,使良好的合作不断发展。

  有一段时间,新方认为中方没有完全兑现合作协议中的承诺。比如,按照双方签订的《商务总协定》,新方控股的CSSD对园区土地有独家开发权,但园区管委会一度对此理解有误,独自决定使用了两块土地,新方对此提出批评。后来,管委会接受了新方的批评,向CSSD补办了转让两个地块的手续。1997年,新方提出,苏州市其他开发区的竞争影响了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建议把一个实力较强的开发区与园区合并,苏州虽然没有同意并区,但还是部分接受了新方建议,把那个开发区的一批精兵强将调到了园区关键岗位。为了减轻CSSD的负担,帮助其尽快盈利,园区管委会主动收购了由CSSD建设的电厂、净水厂、污水处理厂、燃气厂,受到新方的欢迎。1999年6月,中新双方公开重申:苏州工业园区是中新两国政府间最大的合作项目,是中新经济合作的重中之重。今后该园区中新合作的框架不变,双方将进一步加强联合招商。

  曾任CSSD新方副总裁的吴多深告诉记者,到2000年,苏州工业园区对新加坡经济建设和公共管理的主要经验大体上已经掌握了。从2001年开始,中方从新方手中接过了CSSD的控股权。此后,双方在园区开发建设和借鉴新加坡经验方面仍然密切合作,使园区近3年多以来迅猛发展。开发建设和招商都全面提速,70平方公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完成,每年引进合同外资都在20亿美元以上。自苏州工业园区启动以来,国内前来参观、考察、学习的人员已有上万批。许多新加坡经验通过苏州工业园区的“中转”传遍了全中国。许多取经者认为,苏州工业园区今天的做法,就是中国的开发区明天的机制。

  苏州市市长杨卫泽对记者说:“中新合作开发苏州工业园区是我国统筹国际国内两种资源的重大实践,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和对外交往都发挥了巨大作用。今后,我们将继续借鉴新加坡的经验,同时发挥自己的优势,力争再用10年时间,使园区的经济总量达到整个苏州市2003年的水平,并为中外经济技术互利合作积累更多的新经验。”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