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战舰致远舰9月打捞出水 沉没海中已110年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10日07:50 中国新闻网 | |||||||||
中新网5月10日电 今年9月17日,是中日甲午海战110周年。据香港文汇报报道,记者获悉,中日甲午海战的发生地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将于今年9月17日将致远舰整体打捞出水,致远号战舰将重现在人们面前,伤痕累累的舰体让世人再感百年前壮烈的海战。 1894年9月17日黄海中日甲午海战中,民族英雄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奋勇作战,致远舰激战5小时后弹尽,在舰艇多处受伤、船身倾斜的情况下,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主力
7月开始正式打捞 据了解,此次打捞项目已经上报国家文物主管部门,打捞资金已基本到位。目前,东港市正与中国海军相关专业打捞单位积极合作,开始对致远号进行前期勘测工作,7月开始正式打捞,9月舰体正式出水。据初步勘测情况看,致远号舰体基本完好,具备打捞条件。对于出水后的致远舰如何放置,东港市政府表示已确定三种方案,待国家相关部门批准。目前各方多倾向在古战场附近修建甲午海战纪念馆,按原有风貌保存致远号战舰。 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发生在大东港附近海域,该舰沉没地点位于有“中国海角”之称的辽宁省东港市大鹿岛西南16.9公里处,是中国唯一的延江、延海、沿边城市。东港是中国黄金海岸线最北端的现代化国际商港,位处鸭绿江与黄海交汇处,隔江可望朝鲜新义州的薪岛民宅,是连接俄罗斯、朝鲜、韩国、日本、中国的主要交通枢纽,其战略地位显要,今年4月已对游人开放。(郝晓鸣) 资料:致远舰小档案 致远舰是钢壳巡洋舰,英国Armstrong厂建造,造价84万5千襾白银,1887年完工,于当年11月回国。全长250呎,宽38呎,吃水15呎,排水量2,300吨,穹面装甲2至4吋厚;四座锅炉7,500匹马力双轴推进,航速18节。乘员202人,管带相当陆军副将。装备三门21公分Krupp主炮(舰首双联装,舰尾单管,在半封闭式炮塔中),两门15公分Armstrong主炮,八门57公厘炮,六门轮转式(Gatling)机炮,四支18吋鱼雷发射管。 邓世昌简介 邓世昌(1849-1894),清末海军名将,民族英雄。 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番禺人。自小立志海军,以御强敌。1867年,考入船政学堂海军驾驶班第一期学习。1874年,以优异成绩从船政学堂毕业,被船政大臣沉葆桢奖以五品军功,派任“琛航”运输船大副。次年任“海东云”炮舰管带,时值日本派兵侵犯台湾,他奉命巡守澎湖、基隆,获升千总。后调任“振威”炮舰管带,代理“扬武”快船管驾,获荐保守备,加都司衔。 1887年春,邓世昌率队赴英国接收清政府向英、德订造的“致远”、“靖远”、“经远”、“来远”四艘巡洋舰,是年底回国。归途中,邓世昌沿徒安排舰队操演练习。因接舰有功,升副将,获加总兵衔,任“致远”舰管带。 1894年9月17日,在中日黄海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一直冲杀在前,在“阵云缭乱中,气象猛鸷,独冠全军”。后在日舰围攻下,“致远”多处受伤,船身倾斜。邓世昌对全舰官兵道:“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然虽死,而海军声威弗替,是即所以报国也!”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第一游击舰队旗舰“吉野”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倭舰官兵见状大惊失色,拚命逃窜,并向“致远”舰连连发射鱼雷,“致远”舰躲过一条泡沫飞溅的鱼雷后,不幸为另一条鱼雷所中而沉没。邓世昌坠落海中后,其随从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绝,并说:“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他养的爱犬“太阳”亦游至其旁,口衔其臂以救,邓世昌誓与军舰共存亡,毅然按犬首入水,自己亦同沉没于波涛之中,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