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报告文学界为什么老受伤?文化不等于彩电冰箱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11日06:46 新华网

  4月21日,《中华读书报》刊登了湖北长江文艺出版社关于公开招聘《报告文学》主编的“招聘启事”,在北京文学界引起轩然大波。作家、评论家们议论纷纷,认为这意味着长江文艺出版社与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的联姻将破裂,长江社拿到北京办的刊物将回归。

  这看起来是小事一桩,只是一个出版社在调整刊物的方向和人事安排,但北京的文学界把这件事看得很重,认为,这实际上在一定范围内决定了中国报告文学创作的走向和变局
金犊奖大陆初审揭晓 AC-尼尔森互联网调查
体验财富之旅赢大奖! 中国时尚品牌网展

  《报告文学》将易帜引发北京文学界大议论

  著名报告文学家赵瑜表达道:“现任主编正在汗珠掉在地上摔八瓣地干,而东家却在那边连招呼都不打就开始招聘主编,也没有声明是招现任期满后的下一任主编,这给一心为报告文学事业繁荣的学者主编李炳银的心理打击太大。当然,我不便对这个内部的事务过多发表意见,但我有充分理由对报告文学界将产生新困难表示担忧。”

  确实,中国报告文学界的许多难得的好事情已经因为这件事而停顿:有史以来中国文学界奖金最高的奖———《报告文学》双十万大奖,资金已经落实,但现在因为《报告文学》将要易帜已经流产;“作家报告文学上新浪”的合作协议已经停止,名存实亡;许多作家摩拳擦掌将要给《报告文学》写的稿子也消散……

  在作家心中,《报告文学》不是一般的文学刊物,而是一个有着历史标志性意义的、与时代风云联系在一起的刊物。上世纪有一本叫《报告文学》的刊物,它是黄钢等一批老报告文学家在80年代初创立的,但于1989年被停刊。中国报告文学学会遂成了一个无刊的学会。

  上世纪90年代,湖北的长江文艺出版社出了一本同名的刊物,但一直是地方意义上的一份刊物,与整个中国的报告文学原创格局关系不大。

  2002年,长江文艺出版社邀请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参与编辑该刊,《报告文学》遂由武汉移师北京,并聘请报告文学学会推荐的资深报告文学研究专家李炳银为主编。

  李炳银任职后就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以多年来进行报告文学创作的积累,努力把一本“毫无当年老《报告文学》风采的地方小刊”,往权威性、全局性、对全国报告文学创作有指导性的路数上引导。两年来,几十篇又见当年风采的报告文学作品在杂志上刊出,并因此凝聚了一大批曾经为没有阵地和“园子”而愁闷,只是为其他种类的刊物零星打工的报告文学家,以至在短短的一年半内就把90年代以来低迷的、死水微澜般的报告文学创作态势打破,创造了一个文学品种复兴速度的奇迹。

  两家合作办刊必然分手?

  就是这样一本前身后世都很曲折的刊物,这一年多来,作者和读者们已经习惯了它“回归中央”,“一个统领全国报告文学界的大学会当然要有一本机关刊物。《报告文学》这本刊物与其相配恰如其分。”可作家们已经忘了,或者许多人根本不知道,这本刊物是属于一个地方出版社,刊物的命脉———刊号,是握在人家手中的。

  分手是早晚的。明眼人早就看出,一个地方的文化企业,如果与合作方不能在短期经济利益与长期经济利益的关系处理上达成一致的话,这种刊物充其量只能存活一两年。果然,对于《报告文学》的创作方针,长江文艺出版社的一些人当年热情如火,现在备感失望。刊物的主编李炳银痛苦地说:“有人对《报告文学》这种积极反映现实生活、报告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行为的办刊方针说三道四,认为效果不好,以市场化为由提出要改变刊物内容,要迎合所谓的‘大众阅读’,靠近地摊、时尚内容。”

  李炳银拿出一本长江文艺出版社在他们基本不太知情的情况下出的,而且也是一号两刊违规出版的《报告文学下半月———纪实文摘》,其封面的要目是《形形色色的变态杀手》、《省委书记情迷发廊妹》、《刘晓庆身边的九个男人》等,“我们最大的分歧就是我不能做这类东西。”李炳银说。

  确实,这与李炳银在《报告文学》上刊登的《大漠雄魂》、《国难》、《你代表谁?》等作品的味道大不相同。这些作品的立足点可以以一篇写假种子坑农事件的《你代表谁?》来加以说明,该文获得国人关注,引发了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还据此制作了专题节目,最后受害农民得到了25万元的赔偿……

  文化不全等于彩电冰箱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著名文学评论家何西来对记者愤愤而言:“我对这件事很有意见,一个主编说换就换,不跟北京的报告文学界充分协商,根本不考虑报告文学的发展,不考虑中国报告文学的艰难开拓。你们当初来北京也是北京文学界共同努力的结果,要知道这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商业行为了,它已经牵扯进太多的报告文学界的努力、人们的汗水、报告文学的荣誉……而且长江社说的经济理由也站不住脚,《报告文学》在李炳银的带领下,仅两年时间就做到了不赔不赚,这说明李炳银作为我国最有权威的报告文学评论家,不仅是坐而论道者,同时也是实干家。现在刚不亏损了,是不是就要卸磨杀驴?”

  众作家的议论引出了一个大问题,就是中国报告文学界应该有一本与其身份相符的名正言顺的刊物。

  何西来、许刚、梅洁、赵瑜、邢军纪等作家和评论界都借本报呼吁,中国作协应该重视这件事,应该有一本报告文学刊物把大家团结起来。在他们看来,在中国,报告文学是与小说齐头并进的大领域,它生来就与时代风云紧密结合,是作家协会与时代和社会相接的大接口,能为作家协会挣来大荣誉……

  同时作家们也希望能借本报一角劝劝长江文艺出版社的同仁:“尽管刊号是你们的,也不好太把它看成是自己的私产,这样搞缺乏一种大文化战略的胸怀,将来也不可能赚大钱的。”

  许多作家对记者表示,在全国的出版社都正紧锣密鼓地搞产业化的时候,《报告文学》易帜引发的这种讨论和呼吁特别有意义。(记者 沙林)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温家宝总理出访欧洲
车臣发生爆炸总统遇难
中国工程师在巴遇难
美英军队虐待伊战俘
北京安徽发现非典病例
赵忠祥被告上法庭
北京国际广播电视周
中国羽毛球队战汤尤杯
国奥 冠军杯 NBA 国足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