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印博弈湄公河:印日合作意在牵制中国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11日17:26 瞭望东方周刊 | |||||||||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许瑛报道 日印两国在大湄公河流域的联手只能说有这样的苗头,实质性的内容还看不出来。但印度今后在该区域内寻求日本的经济合作,是非常必然的 4月22日至28日,第60届亚太经社会在上海召开,会上各国代表讨论签订了《亚洲公
作为大湄公河流域内的大国,中国决定在建设好本国路段的同时,还出资3000万美元帮助修建昆明-曼谷公路老挝境内部分路段,其中包括无息贷款和赠款。 4月20日,柬埔寨首相云升访问中国期间表示:“中国的发展和强大不仅符合中国人民的切身利益,而且带动了周边地区和大湄公河流域国家的发展与繁荣。” 但中国并不是大湄公河次区域开发中惟一的大国,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研究员贺胜达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按参与大湄公河流域国际合作开发的资金和力度来给国家排序的话,“应该是日本、中国和印度”。 国际合作繁多 玛格丽特·杜拉斯在《情人》中写道:“妈妈曾经对我说,我一辈子再也看不到像湄公河和它的支流这样美丽、壮观而又汹涌澎湃的河流……在这一望无际的平坦土地上,这些江河水流湍急,仿佛大地是倾斜的,河水直泻而下。” 这样的美景在水利专家眼里,或许只是丰富的水利资源。大湄公河的总落差有5167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4750亿立方米,如此大的落差造就了巨大的水能储量,就像 “一节巨大的电池”,被称为“小太阳”。 迄今为止,这条河流的开发利用还不到1%。为了综合开发这样一条国际河流,加强从水力资源开发到交通运输、区域农业、环境保护、经贸合作,甚至于人力资源、禁毒等方面的合作,各种国际合作开发应运而生。这些合作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有关国际组织多达八九个。 由于大湄公河次区域地区处于中国、东南亚、南亚三大区域的结合部,在自然资源开发、市场潜力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所以自从1992年亚洲开发银行倡导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以来,西方发达国家以及东盟对该地区合作都高度重视,纷纷参与到该区域合作中来。 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大都是通过官方的开发援助和直接投资,捐助开发和研究等方式参与澜沧江—湄公河的开发合作,如澳大利亚、新西兰、瑞典以官方开发援助和人力资源开发为主,参与湄公河开发。 英法等国重点的投资、捐助和合作对象主要集中在其原来的旧殖民地国家,如越南、缅甸等。欧盟及其他欧洲国家则以亚欧首脑会议为平台,在“共同合作湄公河开发计划”方面达成共识,表现出对湄公河开发极大的兴趣。 20世纪70年代以前,美国曾经是湄公河开发的主要支持国。越战结束后,美国的直接参与有所减少,目前主要是通过国际机构和跨国公司发挥一定的影响。 为了实现10国“大东盟”计划,东盟近年来也越来越重视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考虑到东盟的几个新成员是湄公河流域内经济较不发达的国家,在经济、社会、政治、法律制度及历史文化背景方面与原东盟成员国之间有较大差异和距离。因此,1996年6月在吉隆坡召开了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第一次部长级会议。会议通过了《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基本框架》,目的是提高湄公河流域国家的经济水平,加速将湄公河沿岸国如老挝、缅甸和柬埔寨纳入东盟的轨道。 中国主推亚行机制 目前,起到主流作用的是亚洲开发银行为主导的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GMS)。贺胜达告诉记者,“这也是我国所主推的合作机制。这个机制有十多年的基础,合作的领域和范围最广,项目建立比较成功。” 1992年10月,亚洲开发银行邀请了中国、老挝、泰国、缅甸、柬埔寨、越南在马尼拉举行大湄公河次区域第一次经济合作部长级会议,通过了关于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总体框架报告。这是中国正式参与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开始。 此后,作为亚行倡导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项目的积极参与者,中国逐渐成为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计划的“核心国”。通过与湄公河委员会开展坦诚的对话并参与次区域的开发活动,中国已与湄公河沿岸各国在交通、能源、电讯、环境、旅游、人力资源和贸易与投资等众多领域开展了合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亚行一直倡导的次区域各国基础设施建设中,中国都占了很重要的部分,三纵两横的陆路交通走廊、泛亚铁路等项目正在建设,澜沧江-湄公河中、老、缅、泰段已于2001年6月正式通航。 航空运输合作已经展开。中国有关航空公司现在已经开通昆明通往曼谷、新加坡和万象等国际航线,正在筹措开通昆明至缅甸曼德勒的国际航线,争取在2005年以前实现中国北京或昆明与所有湄公河次区域国家间的直航。 中国在这一合作组织中的贡献也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创造了重要的条件。由于湄公河次区域的地理范围包括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之内,涉及东盟一半国家,而次区域经济合作已经具备十多年的合作基础,可以充当“试验区”,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提供有益的经验。 “内政和外交总是相互联系的,”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东南亚专家翟告诉《瞭望东方周刊》,“1992年中国参与大湄公河国际合作,当时是为发展云南省考虑的,而现在这一区域的合作和中国开发西部的政策密不可分。” 中日争夺主导权 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在向东南亚大举推出直接投资的同时,也对湄公河流域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 随着亚洲开发银行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计划的出台,日本加大了在该地区的参与力度。例如日本外务省先后主导并召开了“印支综合开发论坛”,日本经团联海外咨询企业协会对大湄公河流域地区的经济、社会、投资、贸易、产业等进行了大量研究,形成了日本参与湄公河开发合作的一整套计划。 此外,日本还积极要求参加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机制,并已获准成为该合作机制的核心国。在亚行主导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中,由于日本占亚洲开发银行的股份最多,自然就有了中国和日本不可避免的主导权之争。 对于中国率先开发将于2006年正式贯通的昆明至曼谷的公路,日本媒体的评价是,“这条南北走廊是‘南进’东南亚的重要动脉,对中国方面有很多好处。” 为此,日本加大了支持建设横贯湄公河东西走廊的力度。2004年2月下旬,在泰国边境穆达汉召开了亚洲开发银行、日本政府和日本国际合作银行,以及东西走廊沿线的越南、老挝、泰国和缅甸政府有关人士参加的国际会议。此次会议上,日本决定提供81亿日元的援助,在沙湾拿吉(老挝)与穆达汉(泰国)之间兴建一条全长为1600米的跨国桥梁。 湄公河流域国家是日本重要的出口市场,每年它们之间的贸易额1000多亿美元,远远超过中国。“实际上,日本在东南亚经济合作的根基和基础比中国更深,合作范围更广。在金融危机后,日本在政策上和这些国家有些疏远。但自2002年以来,日本更加重视了与大湄公河流域国家的合作,这其中当然包括了和中国竞争的意味。” 贺胜达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2003年,日本承诺给大湄公河流域国家30亿美元的援助,主要用于次区域的开发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湄公河次区域国家来讲,它们贫穷落后的现状需要外国资本和技术力量的投入来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日本能在基础设施改造上起到大的作用,贺胜达认为“还是有利于整个区域合作的”。 从地缘政治角度看,作为区域内的大国,中国具有日本无法比拟的优势。所以,在湄公河次区域的国际合作中,中日两国竞争不可避免,但各有优劣,某种程度上可以互补。 印日合作牵制中国 虽然湄公河没有流经印度,但印度和缅甸接壤,因此和中国一样,新德里占了地利优势。2000年11月,印度极力推出了和泰、缅、越、老、柬共同成立的恒河-湄公河组织。这一组织的建立让印度参与了湄公河流域开发计划,并以此为门槛跨进了东南亚多国的土地。 2001年2月,印度打开印度东北部与缅甸边境的关口,合作修筑“友谊高速路”。2003年9月4日,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向正在新德里出席会议的东盟10国经济部长会议透露,印度计划将新德里和河内的铁路连线,这条线路将从新德里开始,通过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河内将是终点。随着铁轨的延伸,印度在外交和经济上进入了广阔的亚太地区。 翟认为,恒河-湄公河合作只是意欲成为亚洲大国的印度实现“东进”目标的行动之一。印度认为,中国与大湄公河流域其他国家的合作将打开中国前往印度洋的出海口,新德里对此高度重视。 2000年3月,印度和越南签署了15个项目的军事合作协议,首次将“东进”触角伸到南海。与大湄公河流域国家发展陆上交通,印度将打通这条“东进”之路,防止中国势力的扩张。 到目前为止,印度参与大湄公河流域的开发还主要表现在经济层面。2002年11月,瓦杰帕伊在参加首次印度-东盟峰会时就表示,印度将努力帮助缅甸、越南、柬埔寨和老挝等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显然,印度想在这一地区扮演重要角色。 事实上,印度和日本正绕开湄公河次区域国家进行着军事合作。2000年,日本首相访印后,印日两国建立了“全球伙伴关系”,定期开展国防及外交对话,在军事情报技术方面进行合作。印度军舰开进东亚访问日本,2003年10月,印日还在马六甲海峡和南中国海举行了反海盗联合演习。 参与大湄公河流域开发的日本将其防御范围一直延伸到了马六甲海峡。日印两国东西两面在大湄公河流域对中国进行了战略牵制。 “目前看来,印、日两国在大湄公河流域的联手只能说有这样的苗头,实质性的内容还看不出来。但印度今后在该区域内寻求日本的经济合作,是非常必然的。”翟这样认为。 ●从澜沧江到湄公河 被称为“东方多瑙河”的湄公河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唐古拉山,流经西藏自治区,由云南省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出境,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等5个国家,于越南胡志明市附近注入南中国海,全长4880公里,中国境内长约2153公里,称作澜沧江,出境则叫湄公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