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五关斩六将 广西民警黄绍泉入选维和警察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14日09:55 桂龙新闻网 | |||||||||
5月13日,记者从南宁市公安局获悉,该局出入境管理处的民警黄绍泉,已获得公安部批准,将于5月下旬前往非洲的利比里亚执行为期一年的联合国维和警察任务,他是广西第一位赴非洲国家执行国际维和任务的警察。一个地方警察如何走上国际维和之路?加入联合国维和警察队伍需要什么条件?黄绍泉向记者讲述了他如何“过五关、斩六将”,最终入选联合国维和警察的故事
自我挑战 2001年9月的一天,南宁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的民警黄绍泉接到通知,南宁市公安局按照上级部署在民警中选拔联合国维和民事警察。参加选拔的民警必须是中共党员、从警5年以上、驾龄3年以上、四级英语水平。见自己符合基本条件,黄绍泉便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报了名。 对黄绍泉来说,2001年9月,在中国武警学院进行的选拔考试是他报名后面临的第一个考验。参加此次选拔考试的200多人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警界精英,经过英语、驾驶、射击、体能、心理测试等考试后,有一半人被淘汰出局。 2002年8月底,黄绍泉等通过首次选拔考试的民警再次来到武警学院维和警察培训中心接受新的考验——长达三个月的封闭式集中培训。培训科目都是联合国规定的,主要是驾驶训练和英语训练。驾驶训练有山地、越野、泥路水坑、单双边桥等。在培训中心里,英语是学员们的“官方语言”,无论上课还是平时生活都如此,授课的老师也都是外籍教授。 死亡淘汰 黄绍泉告诉记者,在参加那场名为“死亡淘汰”的录取考试时,他是有生以来第一次害怕听到他自己的名字,因为他知道,一旦他的名字从联合国官员的口中吐出时,就意味着他被淘汰出局了!那是2003年9月的一天,录取考试的地点仍在武警学院内,监考的是两名联合国官员,考试内容分三大块:射击、驾驶和英语。 三项考试中,黄绍泉觉得最难的是射击。此前,黄绍泉接受的射击训练是25米射击,而录取考试中的射击项目则是速射,即要在5秒钟内完成打开枪套取枪、打开保险、子弹上膛、射击等动作,射击5米之外的靶子。在三个月的培训里,黄绍泉苦练了速射项目,终于在考试中顺利过关。而驾驶考试对于有7年驾龄的黄绍泉来说是轻松通过。 国际维和警察考试中最重要的一个项目是英语,考试分阅读、听力、写作三科进行。阅读和听力各要求考生在15分钟答完10道题,写作科目是30分钟,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写出案例报告,文中包含25个语言点才能合格。主考他们的两个联合国官员,一个是美国人,一个是约旦人,他们所说的英语都带有明显的地区口音,这给学员们增加了很大的难度。考试时,学员们只要任何一道关被刷下来就没有资格继续参加后面的考核,这样严格又残酷的考试被学员称为“死亡淘汰”考试。每考完一场,联合国官员当场阅卷,黄绍泉和战友们都是在忐忑不安中等待,之后联合国官员马上就宣布被淘汰掉的人员名单。 最终,在顺利通过“三考”(公安部选拔考试、维和培训考核和联合国考试)和“五关”(英语、驾驶、射击、体能和面试)后,2003年9月17日上午,在中国维和警察培训中心结业典礼上,黄绍泉接过了印有自己名字的天蓝色“联合国维和民事警察资格证书”,成为广西获得联合国维和民事警察资格的第四位民警。而同期获此殊荣的在全国仅有57名公安民警。 人生新起点 今年5月9日,刚满30岁的黄绍泉接到了公安部的通知,从5月16日起,他将与其他19名中国警察到中国维和民事警察训练基地培训一周。 5月23日,他们将被派往利比里亚,与其他1115名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警察精英共同担负起当地的执法、培训、督察等三项任务,时间为一年。 利比里亚地处非洲西部,境内内战连年。长达10年的塞拉利昂战争,导致20万人死亡。战争笼罩下的利比里亚从撒哈拉以南最富裕的国家沦落成世界上最贫困的国家之一。该国生活条件极其艰苦。参加维和的警察,联合国每天发给他们的补助是110美元,这笔补助看起来不少,实际并不多。因为当地的物价很高,单是买半公斤马铃薯就要一美元。 接到前往利比里亚执行维和任务的通知后,黄绍泉赶忙跑去超市,买回一大堆生活日用品。他说,到利比里亚后要自己租房子,自己煮饭吃。甚至连生活必需的锅碗瓢盆,都需要从国内带过去。对黄绍泉要去利比里亚这个治安形势十分严峻的国家,起初,他的母亲和他刚刚登记结婚不久的妻子都非常担心,但他尽力说服了母亲和妻子,现在他的家人都因他而感到荣耀。 即将起程的时候,黄绍泉感慨地说:“以前,我对维和警察了解也不太多。在经过公安部三个月的培训后,真正感到联合国维和警察并非仅仅是个人的事情。 一旦走出国门,我代表的就不是个人,而是我们的祖国……” 广西其他3位国际维和警察 文龙:广西区公安厅民警,2000年9月24日开始在东帝汶执行维和任务。在执行任务期间,其父不幸逝世,但为了和平,文龙终究没有请假回家,他将这一遗憾化作工作动力,为中国人民警察树立了良好的精神形象。2001年10月,文龙圆满结束了维和任务。回国后,广西区公安厅为他记个人二等功一次。 王钢:广西区公安厅民警,2000年9月24日与文龙同时到东帝汶执行维和任务。王钢、文龙两人所在的东帝汶阿拉斯地区,生活、医疗条件极其恶劣。他们克服种种困难,恪尽职守,夜间在丛林里巡逻,多次阻止了大规模械斗,为成功保持治安混乱的阿拉斯地区的“零犯罪率”作出了贡献。回国后,广西区公安厅为他记个人二等功一次。 梁锡壮:壮族,北海机场边防检查站民警,2002年10月开始在东帝汶执行维和任务,是第一位壮族国际维和警察。梁锡壮被安排在东帝汶首都帝力市警局,在当地派出所担任了半个月巡警后,即升任该所所长,主要负责立案及关押嫌疑犯方面的工作。2003年10月,梁锡壮圆满完成任务载誉归来,获得了联合国颁发的和平奖章和东帝汶公安部颁发的二等功勋章。(新桂网-南国早报记者傅茗) 来源:新桂网 责编:韦力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