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教育部部长周济 切实将德育工作做到青少年心里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14日12:18 新华网

  "我们教育部门的领导都知道德育重要,但往往做起来往后靠。这与应试教育和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有关,但从根本上说是没有切实把德育放在首位。在教育效果上,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较差,对青少年学生的说服力和吸引力不强。"

  教育部部长周济日前就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接受记者专访时,毫不讳言以往德育工作存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娱乐我做主快乐无止境
命运我把握 好运不错过 中国时尚品牌网展
在的不足。他说:"要扭转这种现象,我们要抓住机遇大力推进德育工作,切实把德育做到学生心里去。"

  周济说,"《意见》的制定和发表充分表明了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高度关心和重视,这既是对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巨大鼓舞和鞭策,又为我们做好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进一步增添了我们做好工作的决心和信心。"

  周济说,通过学习《意见》,广大干部教师树立起三个基本观点:育人为本、德育为首、注重实效。他说,今天的青少年将是明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任务将在他们手中实现。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党和人民交给我们最光荣也是最艰巨的任务。在德智体美四个方面的教育中德育是最重要的,学校要把德育工作始终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学生也必须把学会做人放在首要位置。要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从领导、组织、财力、物力、人力等各方面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把学校德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和诚信教育,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抓好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三大重点。周济说,中宣部和教育部已经联合下发了《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在开展经常性宣传教育活动的同时,中宣部和教育部决定把每年9月份确定为"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教育部已经发布了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各地中小学将普遍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宣传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遵守社会公德;根据《意见》精神,教育部已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诚信教育的通知》,各级各类学校将以培养"诚信师生"为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在教育系统创造良好的诚信氛围。

  学校开设的教育课程尤其是德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渠道。周济说:"不要一提重视德育,就多上政治课。德育课不是要增加数量,而是要提高质量,增强吸引力和凝聚力。"他说,各地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课程建设,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德育课程相衔接的研究。其他课程如语文课、历史课也要自觉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同时,要不断改进教学形式和方法,使学校的德育课程成为广大青少年学生喜爱的课程,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渠道。教育部已先后颁布了新制订的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初中《思想品德》和高中《思想政治》等4个学科课程标准的实验稿,并陆续开始进行实验。

  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周济说,要充分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弘扬主旋律,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积极引导广大中小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和社区公益活动,参加生产劳动实践。要精心安排和设计活动内容,突出思想内涵,强化道德要求,使学生每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都能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收获。同时要大力加强共青团、少先队的工作,要重视班集体建设,让孩子们在班集体的发展中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周济指出,思想道德教育要贴近社会实际、贴近学生生活、贴近青少年学生成长的需要,既遵循思想道德建设的普遍规律,又适应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特别是这一代青少年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针对他们的特点,从他们思想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疏导的方法、参与的方法、讨论的方法,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必须把思想教育工作真正做到孩子们的心里去,"周济强调,"因为他们是教育的主体。"(记者 吕诺)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韩法院驳回总统弹劾案
温家宝总理出访欧洲
美英军队虐待伊战俘
我国成功控制今春非典
台湾“大选”验票
影星牛振华遇车祸身亡
第5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
中国羽毛球队战汤尤杯
中超首轮周末激情揭幕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