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来到儿童村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15日02:58 合肥报业网--江淮晨报 | |||||||||
江淮晨报第一次接受体检 凌晨6时,省立儿童医院的专家小分队已经集合完毕。历经3个半小时的车程,终与早早就等在校门前的王家玉和他的孩子们汇合。虽然这所儿童村创办于1994年,但是,此前她一直没能得到社会应有的关注,以至于这些本应当更好地接受医疗救助的199个孤残儿童还是第一次接受全面的健康检查。
此次前去的医疗小分队由眼科、骨科、神经内科等多学科专家组成,他们中有的还是省内专业领域的佼佼者。但是对于这些素不相识的孩子,专家们却倾注了格外的耐心和细心。考虑到这些孩子还没有一个完整的身体检查报告,专家们决定不厌其烦地为每一个孩子建立了一份健康档案,详细地对他们每一项生理指标进行检测和登记。经过四个小时认真细致的体检,156名(还有部分学生因寄读于外校未能参加)孤残孩子的体检顺利完成。在对这些孩子的体检结果进行汇总时,专家们既喜又忧。喜的是,孩子们的整体营养状况不错,超出了他们的预计;但受环境和条件限制,他们的卫生状况普遍不好,一些感染性疾病在儿童村传播。更让人忧虑的是,由于这些孩子特殊的身世背景,他们的心理健康存在欠缺,急需得到专业人士的指导和疏导。 在体检现场,专家们发现一些孩子的残疾目前并不严重,如果经过专业治疗,就有可能康复;但如果错过时机得不到救治,又极有可能导致他们终身残疾。专家的心被揪痛着。“救死扶伤是我们的天职,儿童村的孩子更应该得到我们的关爱!”省立儿童医院的杨斌院长当即决定,利用医院的医疗优势,对其中几名存在“脱残”可能的儿童施行免费治疗,并立刻和王家玉商讨于近日将这些孩子接到医院施行手术。 不幸的幸运儿 在本报的先期报道中,一个患有严重唇颚裂的男孩在镜头前充满童真的笑脸深深地打动了许多读者,他叫王奇。王奇是不幸的,刚刚来到人世间,他丑陋的模样就吓跑了生身父母。被父母遗弃后,他曾被一个亲戚收养,但没过多久,收养的亲戚也无情地将他抛弃,他成了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儿。尝尽冷暖的小王奇几次险遭生命危险。王家玉收留了他,使这个同时还患有心脏移位的苦命儿终于有了遮风挡雨的栖身之所。 王奇又是一个幸运的孩子。在本报报道之后,英国救助儿童会合肥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发现了他。昨日,该办事处一名工作人员也恰巧专程赶到儿童村,而她此行的目的就是将小王奇接到合肥,利用协会的救助资金对他进行唇颚裂的修补手术。 与王奇一起来到省城的还有一位叫沈金荣的13岁女孩,她是来做医学复查的。今年4月17日,受英国救助儿童会的帮助,她在省立儿童医院接受了“淋巴水囊肿”切除术。今天,当她看到专家中就有一直照料她的翟荣芬主任时,立即兴奋地扑上去,笑容洋溢在这个曾因巨大囊肿痛不欲生的少女脸上。 儿童村的爱心传递 当记者再次来到颍上县儿童村时,这里的一切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昨日中午11时,颍上县政府的10万元危房改造资金到账,使得这个破旧的院落终于得到彻底的改造。就在前不久,在阜阳市水务局的帮助下,一口深达60米的水井也开始挖掘,长期吃着劣质地表水的孩子也将品尝到甘甜的井水。 随同医疗专家组来到颍上的还有一位女士,她是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儿童希望救助基金工作部的工作人员。同时身兼美国某基金会职责的她此行目的就是考察儿童村的现状并寻找救助项目。她告诉记者,她被王家玉和他的孩子们深深震撼了,可以肯定的是,经过向总部汇报,儿童村将得到医疗和教育方面的巨大资助。 对于晨报报道给他们带来的巨大转变,王家玉一再向本报和本报读者表达诚挚的谢意。他将一本“社会捐助簿”递交到记者的手中,在这本册子里详细地记录着从今年2月15日至今儿童村接受的每一笔资助。根据统计,目前儿童村接受的国内包括海外的捐助款已经达到52万元。“我记录这些,就是要告诉我的每一个孩子,在他们人生最困苦的时候,仍有人给了你们无尽的爱,你们并不孤独!” ·本报记者 万毅· (来源:江淮晨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