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信息技术扶贫改变三万农民生活方式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16日05:06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北京5月15日讯 记者杨健报道:“‘以色列’品种的西红柿正畅销哩。”河北武安县徘徊镇徘徊村的李所田看到网上的这条消息,马上引种了1亩多,去年收入3500多元。在日前召开的“中国信息通讯技术扶贫能力建设”项目经验交流会上,记者听到许多这样的故事。借助电话、电视、互联网,贫困地区的近3万农民随时收集技术和市场信息,生产和生活方式正悄然改变。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娱乐我做主快乐无止境
命运我把握 好运不错过 中国时尚品牌网展

  如今在河北武安、安徽霍山的一些乡镇,农民们像看露天电影一样,经常到附近的信息服务站上网冲浪。“中国信息通讯技术扶贫能力建设”项目自2001年2月实施以来,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在河南商城、重庆潼南、陕西榆林等5个县(市、区)选点示范。3年来,共建成37个扶贫信息中心和信息服务站,目前这一网络覆盖了7749家农户、29226人,并逐步向周边扩散。

  “有农民信息员帮助,咱们村有些文盲也能在网上查到需要的信息。”一位安徽的村干部说。以往,农民组织生产的信息来源一靠赶集,二靠在外打工的“明白人”。项目实施后,网络和闭路电视成了主要的信息渠道。河南省商城县双椿铺镇邵楼村的洪念仁根据网上收集的信息,将两亩葡萄园扩大到14亩,全村葡萄很快发展到120亩,收入大幅增长。据不完全统计,22个项目村中,27%的农民经常到信息服务站上网查询信息,另有13%的农民偶尔上网。信息系统的开通,使农民从技术屏蔽的状况,进入可以自由选择技术的广阔空间,劳动技能和水平普遍提高。同时,农产品“卖难”的问题得到缓解,农户生产经营的市场空间扩大,经济效益得到提升。到去年8月,项目村81%的农户收入增加,人均增收258元。

  在许多项目村,设在村小学的信息服务站成为人们活动和学习的中心,家长向孩子学习电脑和网络知识的现象随处可见。人们更多地感到了知识和信息的力量。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更加关注,更愿意为孩子的发展投资。妇女在接受信息技术培训之后,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在家庭中的弱势地位。榆林市榆阳区一位农妇说:“要是没有这个项目,我们这些没有文化的妇女可能再过10年、20年甚至一辈子都没机会上网,一辈子都不知道外边世界的精彩。”

  《人民日报》 (2004年05月16日 第一版)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美英军队虐待伊俘虏
韩法院驳回总统弹劾案
温家宝总理出访欧洲
印度2004年议会大选
台湾“大选”验票
影星牛振华遇车祸身亡
第5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
中国羽毛球队战汤尤杯
中超首轮周末激情揭幕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