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一河之隔 两村农民奔小康的境遇为何大不同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16日19:38 新华网

  新华网南京5月16日电(陈建共、辛卯、李心)在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西南,有一条曲曲弯弯的河流——沙沟河,河水滋润着两岸的庄稼,百姓同饮一河水,嫁女娶媳,代代和睦相处。然而,近年来沙沟河的两边却发生着喜剧般的变化……

  (一)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娱乐我做主快乐无止境
命运我把握 好运不错过 中国时尚品牌网展

  阳春四月,桃红柳绿,百花争妍,构成了常州武进花木之乡的一道独特风景。

  太阳落山。住在沙沟河南边的降头村农民胡仁其收工回家,看到台上一张《花木信息表》。不由眼前一亮:好事!莫非是村里帮咱销花木啦?可细看,原来是河北边满墩村发来的。他顿生感慨:要是有一天,降头村能与满墩村合并,可真是全村百姓的福气啊!

  在降头村采访,记者常被村民当成是上门收购花木的。见到来人,正在田间劳作的小伙子汪永春赶紧过来说:“要多少?价格绝对是‘出地价’”。“那是为什么?”记者问。“能出手时就出手呗!降头村家家户户种花木。每到这个季节,大伙都得写个牌子挂在摩托车上往市场跑,有时一天也等不到一个客户。甭说没人帮着销,就连村头这段烂泥路,光我家每年就得多花五六千元的运输费,有什么办法呢!”

  聊起花木经,降头人心情复杂:其实,我们也曾经辉煌过。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徐永昌、徐华昌两兄弟就是村里的“能人”,靠花木种出个“百万富翁”,在常州地区出了名。可如今竞争激烈,靠一家一户闯市场,难哪!你看人家河那边……

  河那边怎么啦?告别降头村,跨过沙沟河上的小石桥,记者踏上了满墩村的土地。只见成片成片的花卉苗木郁郁葱葱,宽阔的水泥大道上,运送苗木的车辆穿梭往来,一派热闹景象。

  一对老夫妻正在地里起苗。采访中得知,老汉陈炳伟今年61岁,曾当过10多年的生产队长。他告诉记者:“村委会刚通知大家下午起苗,明天一早发车。今年村里接到北京、上海、山西一批大工程,全村人可忙乎啦!你看我家这片红叶小蘖苗起码能销掉一大半。”

  通过村民的七嘴八舌,记者了解到:满墩村花木名气大,完全是按产业化、规模化组织生产,市场需要什么就种什么,花木品种有几十个。村里18位经纪人常年奔波在外,打开了全国的大市场,光年初就接到订单3000多万元。对一些困难家庭,则由村委会领导挂钩包销。村委会每年请来专家、能人免费培训,还为花农配备了技术顾问。这几年,村里光投入建桥修路的资金就达500多万元,运花木的车辆可径直开到田头,明渠暗渠用水时只需闸门一开……村民说,村里公共设施这么好,老百姓可没掏一分钱!

  早从10年前起,满墩村家家户户就免费通上了电话,用上自来水,看上了有线电视。提起这些年的变化,84岁的杨中大老人乐呵呵道:“那算啥!我们早就过上小康的好日子啦。家有几十万元、几百万元的还多着呢!”

  满墩人的好日子,源于发达的村级经济。记者在村里看到,丰厚服装、丰余车辆、晨阳机械、恒进铸造、康达化工……大大小小的企业就有15家,而蒋伟木业有限公司已成为华东地区木材加工行业的“大哥大”。

  江苏省一位主要领导来满墩村视察后指出,村级经济的壮大,是农民致富、解决“三农”问题的有力支撑,“满墩经验”值得推广。

  是啊,“锅里满了碗里才能满”。品尝幸福生活的满墩人深知个中含义。

  (二)

  顺着村民的指点,记者在运送苗木的车队旁找到满墩村党总支书记吕国方,但见他两眼布满血丝。一问,原来昨夜外地来满墩运花木的卡车翻到沟里,为不影响第二天后续车队的运输,他连夜调来吊车,组织村民排除路障,几乎彻夜未眠。

  吕国方充满感情地对记者说,富民优先是满墩历任村干部的第一要务,干得好不好,群众自有口碑。满墩下一步就是要进一步做强村级经济,壮大为民办事实力,增强抗风险能力。让满墩农民的人均收入在去年8700元基础上再上新台阶。

  他绝口不提自己。但从村民口中我们还是获知了一些“秘密”:曾经从事花木经营10多年,生意做得很大。当村里需要时,他没有犹豫。村民们说,吕书记年纪轻,懂经济,干事实在。这两年,为村里的事他没少操劳,可他自己每年的收入起码要损失几十万元,但他从没后悔过。

  富日子来之不易,穷日子也过得不易。一河之隔的降头村干部这些年也没有少“忙乎”,可工作却越做越难做。用村党支部书记纪网全的话说,就是“有这个脑筋,也没那个资金。”据说,纪网全也曾是懂经济的一把好手。想当年他办的企业上过武进的“明星企业”榜,本人也捧过“劳模”奖杯。但在他到降头当村支书之前的六年里,先后换过四任支书,他接过的是村里高达105万元的债务包袱。他曾经设想办一批企业,让集体先富起来,能为老百姓做点事,可很少有人肯来投资。好不容易办起来的,也几乎没挣到钱,一年到头东抠西挖,总算还掉了一大半债务。纪网全扳着指头算了算,把村办小学的旧校舍出租,一年能弄个1万多元,再加上“扶贫村”这顶“帽子”值个1万多元,紧紧巴巴也能把村里的日常开支打发过去。可心里不安的是,全村人均年收入只有4920元,比全市平均水平还低600多元……

  最让他揪心的是,作为村支书面对老百姓急需办的大事难事却无力以对。尽管这样,纪网全也在努力:有位村民在外出了工伤,对方只答应赔3000元,村民找到他,二话没说,顶着茫茫大雪上门交涉,结果多赔了1万多元,村民感激万分。还有,扶贫修路,他就是不让修到自己的家门口。他说,这叫硬气!我今年已经50多岁了,不能给老百姓留下骂名……

  夕阳映照在沙沟河上,两岸的沃野被抹上一片金黄。记者五进河两边采访,几多欣喜几多感慨。是啊,一河隔出两重天,然而,两村的差异仅仅是因为一河之隔吗?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美英军队虐待伊俘虏
韩法院驳回总统弹劾案
温家宝总理出访欧洲
印度2004年议会大选
台湾“大选”验票
影星牛振华遇车祸身亡
第5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
中国羽毛球队战汤尤杯
中超首轮周末激情揭幕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