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儿童村账目要请媒体公开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17日03:37 时代商报 | |||||||||
面对质疑,付妈妈“满腹委屈”阳光儿童村账目要请媒体公开付妈妈会不会成为第二个“胡曼莉”?账目公开能否通过社会监督这一关? “你去问问阳光儿童村交过我们学费吗?让她拿出收据来!”日前,记者接到沈阳市139中学教师刘某的电话,他在电话里对媒体报道的付妈妈累坏自己为儿童村孩子筹学费的事提出了质疑。无独有偶,昨日沈阳市某媒体也引用了139中学教师的说法,还对沈阳市儿童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阳光儿童村时,正在新建的“辽宁省反家庭暴力展览馆”门前玩的几个孩子告诉记者付妈妈没在家。当记者亮明身份提出要找村里的大人时,最大的女孩(后得知叫刘爽,16岁)说要“问问”,便转身上了楼。不大一会女孩告诉记者家里没大人。“刚才门口有位大爷不是说这个楼里展厅那屋有位姓张的负责人吗?”听到记者这么一问,她又说:“出去买东西了……”“那我和你们聊聊行吗?”面对记者的要求,女孩又用眼神示意了一个小一点的孩子,抢着说:“有什么事等妈妈回来再说吧,我们这有规矩,小孩不能随便接触外人。”“那阿姨可以看看你们住的地方吗?”“我们住的屋怕弄脏,现在都锁上了……” 面对孩子们的表现,记者感到很意外,她们到底怎么了?记者决定自己上楼看看,但记者刚想进一个展厅时,有三个孩子迅速地站成一排挡住了展厅的门,并将手放在门把手上不让记者碰。“这里有什么不能看的吗?”“这门开不开,妈妈也不让我们进……”真是这样吗?趁孩子们不注意,记者很轻松地就推开了门,虽然“露馅”了,可孩子们还是不肯让记者进展厅。 在儿童村里呆了近一个小时,孩子们什么都不愿说,无奈,记者只好离开。千里面对付妈妈对媒体质疑一一作答 在拨打了多次电话之后,记者终于连线到了远在成都电视台做节目的付妈妈,虽然她远在千里之外,可某媒体对儿童村质疑的事,孩子们已打电话向她汇报了。面对这些质疑,付妈妈说她满腹委屈,并针对该质疑一一作答。对于孩子们遮遮掩掩的态度,她说是孩子们被媒体伤了心才那样的。答疑1:三四百生活费吃饭治病了 付妈妈曾在5月14日央视采访时称孩子每月要三四百元的生活费,平时孩子们的衣服、文具有人捐赠,学校又都是免费的,那么这每月三四百元的生活费怎么花的呢?付妈妈解释说全花在孩子们平时吃用和医药费上了。儿童村吃得并不差,每个月都能杀一口猪,周未或是节假日,每桌都是10个菜,就连立春都像过年一样庆贺。 答疑2:展览馆是个人负债建的 据付妈妈讲,目前阳光儿童村共有43个孩子和9位孤寡老人长住。那么,这些人能住得了两栋三层高的楼吗?付妈妈说,孩子们现在住的“辽宁省反家庭暴力展览馆”是去年建的,由于前年“六一”村里头来参观的人特别多,所以她向别人东拼西凑借了近300万的外债才起了这幢楼,想让这里成为名符其实的教育基地,她还想建三个展厅,可现在刚建好一个展厅就已经没钱了。为节省采暖费,改善孩子们的居住环境,去年年底孩子们就搬到这里,腾空了前面的楼。 答疑3:报告会上捐赠笔笔有账 至于儿童村报告会上收捐赠的事,付妈妈向记者透露了作报告的初衷。2002年,儿童村的孩子们在辽宁省纪念“国际反家庭暴力日”时现身说法,感动得一些家长和学校不断地找到他们为其作报告。为了宣传教育,从那时起儿童村的孩子开始了“报告之旅”。而且孩子们作报告不但没耽误学业,性格还比以前开朗了。另外,报告会上的捐赠从最小数额的2000元,到最多的一次1万多,都有条条记载。 答疑4:今年儿童村不收捐赠了 沈阳市139中学教师说没收过儿童村的学费,而付妈妈却告诉记者,儿童村成立之初,她们曾经由他人替交过学费,但由于学费收据在捐赠人手里,已无从查证了,后来经省教育委协调,学校才免了学费。对于儿童村的养家收入,付妈妈说她现在靠兼任五个单位的常年法律顾问以及写书的钱支撑的。对于平时社会捐赠的钱,付妈妈说,家里都记了流水账。而且2004年1月19日,65名企业主管人员已与沈阳“阳光儿童村”签订了助养协议,他们每年将给每个助养的孩子4800元的“助养费”,直至孩子年满18岁或孩子母亲刑满出狱时终止,因此儿童村已不再收社会捐赠了。亟待公开 儿童村的“流水账”合不合法? 儿童村已成立几年了,这几年来,儿童村每天都要有进进出出的流水账。据付妈妈讲,儿童村在成立的第二年,她就意识到账目的问题了,最开始她让一位曾当过律师的毛媛负责通信联络及记账,并由工作人员张作斌当保管员。现在儿童村的账目由50多岁的义工王寿增来记,而伙食上的支出则由工作人员张旭东管。每年春节,她都会请名义村长公开帐目。可村里的人管自己的账,这究竟合不合适,合不合法呢?面对这个质疑,付妈妈表示一定要在“六一”前后请来全省的媒体,公布儿童村的账目,她还表示,以后要将像他们这样特殊大家庭遇到的账目等问题反映给全国人大,以推动国家立法。 “六一”前后,付妈妈请媒体公开账目的举动能否通过社会监督这关呢?本报届时将继续关注。本报记者 马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