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情况综述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17日07:43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董宏君

  编者按:小康大业,人才为本。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人才工作作出了总体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关键是要按照中央精神狠抓落实。从今天起,本报国内政治部与中组部人才工作局共同主办“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专栏,总结各地、各部门的经验和做法,及时发现和解决贯彻落实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以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娱乐我做主快乐无止境
命运我把握 好运不错过 中国时尚品牌网展
求真务实的精神抓好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的落实,推动人才工作的开展。欢迎广大读者踊跃参与,热情赐稿。

  去年年底,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为新形势下的人才工作勾勒出了一幅宏伟而壮丽的蓝图。新春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下发后,各地各部门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迅速行动,周密组织,贯彻落实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人才强国战略更加深入人心,人才工作力度不断加大,人才政策法规纷纷出台,人才工作的视野不断拓宽,人才工作机构不断健全……一个学习贯彻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和《决定》精神,扎实做好人才工作,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全面实施的热潮正在神州大地兴起。

  部署迅速 安排周密

  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后,各地各部门迅速行动起来,召开各类专门会议,举办专题报告会和培训班,传达贯彻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和《决定》精神,深入学习领会中央关于人才工作的新思想、新观点、新部署和新要求。中宣部迅速牵头成立了人才工作宣传小组,加大人才工作宣传报道力度。江苏在全省开展“解放思想、解放人才”大讨论,着力破除束缚人才成长、发展和作用发挥的观念障碍。通过深入学习和宣传,广大干部群众对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形成普遍共识,对“四个不唯”、“人人都可以成才”的新理念产生强烈共鸣;各级党委、政府进一步统一思想,对人才工作更加重视,更加支持,更加自觉地把加强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来抓。

  各地各部门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和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各项任务,结合各自实际,精心筹备召开人才工作会议,制定实施意见,对本地本部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人才工作作出总体部署。截至目前,全国有26个省区市召开了人才工作会议,有19个省区市出台了贯彻落实《决定》的具体实施意见,把中央的精神与本地的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提出了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办法。如何适应新疆加快发展的需要,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新疆对创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环境等方面工作提出了具体任务;围绕促进人才工作体制机制的转型,加快构建首都现代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体制,北京提出努力把各类优秀人才集聚到首都各项事业中来,为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促进首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天津就进一步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紧迫感,切实抓好培养、引进、使用3个环节,领导干部要为各类人才当好“后勤部长”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对贯彻落实会议和《决定》精神高度重视,专门研究部署本部门、本系统人才工作,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制定下发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对《中央人才工作决定》各项任务进行了逐一分解。召开了协调小组第四次会议,全面部署今年的人才工作任务。中科院、国防科工委及时提出了加强高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人事部对牵头和参与的30多项工作进行认真研究,确立了今年重点抓好的10项工作任务;科技部把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纳入了正在制定的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利用重点科技计划和重点科研基地,加大对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力度;中央统战部、文化部、卫生部等单位,也结合各自工作,对全系统的人才工作提出目标要求和重点任务,进行具体安排部署。

  为确保人才强国战略的顺利实施,各地各部门进一步整合力量,抓紧组建和调整人才工作领导机构,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目前,30个省区市成立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或党委分管领导担任领导小组负责人,27个省区市在党委组织部门设立了人才工作机构,充实了工作力量。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也都明确专门机构负责人才工作。一个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正逐步形成。

  深入调研 夯实基础

  为了制定更符合本地实际的人才工作政策和措施,大多数地方通过扎扎实实的调查研究,摸清了情况,理清了思路,为做好人才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今年以来,多数省(区、市)都开展了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工作专题调研。安徽、河南、陕西、贵州、山西等省在省委领导主持下,省直主要部门负责人参加,组成了4至20个不等的调研组,对本省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大规模调研。浙江省发放调查问卷2万余份,走访单位845家,召开座谈会463个,参加座谈会的人员达5000余人;广东、四川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人才普查,摸清人才队伍现状,进一步理清思路,找准人才工作的重点、难点和着力点;内蒙古、河北围绕建立健全以培养、评价、使用、流动、激励、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法规体系开展调研;江西召开“党管人才”专题研讨会,切实提高做好人才工作的理论和政策水平;重庆市采取“全覆盖、不交叉”的办法,按照新的人才标准开展了全市人才状况普查工作。山西通过媒体发布公告,公开征求社会各界对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围绕今年人才工作的重点任务开展大规模调研。教育部启动了“发挥高校培养和集聚人才作用”的调研工作,从3月15日开始,组成5个调研组,分别赴华北、东北、中南、西南、西北等地进行调研。国防科工委开展了国防科技工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的前期调研工作。农业部组织专门力量就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进行调研。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外专局、社科院、中国工程院等单位都根据本部门承担的人才工作任务,扎实开展了调查研究。

  通过调研,各地各部门基本摸清了人才队伍底数,查找了人才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据此制定了政策措施,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更加明确,工作思路更加清晰,对策措施更加有力。

  重点突出 措施有力

  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后,各级党委和政府围绕本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突出重点,扎实推进人才工作,出台了一系列培养、吸引、用好人才的新举措,一个重视人才作用、关心人才成长、支持人才干事的崭新局面正在形成。

  培养造就高层次人才成为各地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上海积极实施“海外人才集聚工程”、“领军人才开发工程”和“能力建设工程”,加大吸引海外人才、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力度;广东通过实施“高层次人才培育工程”、“高层次人才和智力引进工程”、“人文环境打造工程”,推进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湖北从今年开始启动“紧缺人才培养”计划,每年选送一批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在国内外进行中长期培训;湖南通过实施“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技能振兴行动”、“农村实用人才工程”、“新世纪121人才工程”等,大力开发人才资源,为本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山东围绕打造“人才山东”这一目标,突出党政领导人才、企业家、学术带头人3个重点,着力形成制造业人才、海洋开发人才、现代农业人才、外向型人才四大优势群体;海南着手制定急需人才一览表,建立高级专家信息库,加强农业、新兴工业、海洋、旅游等支柱产业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在大力抓好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同时,各地还注意调控和优化人才结构,培养和造就各个层次、各个门类的人才。黑龙江、吉林、辽宁从振兴东北的战略需要出发,抓紧培养产业结构调整急需的紧缺人才;云南实施“边疆民族地区人才振兴工程”,积极为边疆民族地区培养和输送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宁夏、甘肃、贵州、内蒙古、青海、西藏等省区根据西部人才稀缺、条件艰苦的特点,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来去自由,形式多样”的原则,采取兼职、讲学、咨询服务、科技合作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加大引进人才工作力度;四川、福建等地有计划地对县以上党委及其组织部门的领导干部进行人才工作专题培训。

  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注重围绕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开展人才工作。着眼于为经济发展提供高技能人才保证,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共青团中央、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协联合实施的“青工技能振兴计划”,将在今后5年内培养青年高级工40万名,青年技师7万名,青年高级技师3万名。围绕中央实施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中科院研究提出《“东北之春”人才培养计划管理办法》;围绕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务院西部办起草了《关于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专门就为西部大开发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提出了具体要求。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的精神正在深入贯彻,中央加强人才工作《决定》的要求正在落实,“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激发人才干大事业”的社会氛围愈加浓厚,放眼神州,在这生机盎然的沃土上,人才必将拥有更为宽广的舞台,必将开创更加灿烂的明天。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美英军队虐待伊俘虏
韩法院驳回总统弹劾案
温家宝总理出访欧洲
印度2004年议会大选
台湾“大选”验票
影星牛振华遇车祸身亡
第5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
汤尤杯中国捧回双冠
中超首轮周末激情揭幕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