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打假的重点在哪里?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18日04:02 河南报业网-大河报 | |||||||||
雪里埋 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国务院调查组刚刚查清安徽阜阳毒奶粉事件,广州又惊现毒白酒事件。从5月11日发现以来,目前已经有9人中毒死亡,33人中毒住院(见5月17日《大河报》)。
这不得不让我们深思:工商、质监、卫生等监管部门的“打假”重点到底应该在哪里?这个问题回答起来本来很简单:哪里假货泛滥,哪里就该是政府打假的重点。但一个不争的事实却是:政府部门在农村的打假力度远远不如在城市的打假力度,对城乡接合部的打假力度又远远不如对城市繁华商贸区的打假力度。可恰恰是农村和城乡接合部才是假货的“重灾区”。政府打假重点的错位,监管的乏力,无疑又给制假贩假者提供了可乘之机,使得在农村地区和城乡接合部出租屋假货猖獗。这就是阜阳毒奶粉事件和广州毒酒事件的根源所在。 而政府打假重点为何产生错位?这与监管部门的职责错位有关。政府作为社会“守夜人”,根本职责是要保护每一位公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这个职责比其他所有的职责都重要,打假是政府履行该职责的行为。但我们看到在很多地方,在“经济成就决定政绩”的错误思想指导下,一些执法部门也纷纷为经济增长指标“保驾护航”。 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一些地方政府的打假行动往往在城市特别是繁华商贸区开展而对农村和城乡接合部无动于衷。因前者是影响当地经济指标的“晴雨表”,而后者不过是可忽略不计的“鸡肋”。我们也就同样可以理解,这些打假行动往往是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雷厉风行,对重点企业、重点商品进行特殊保护,因为它们是政府税收的重要来源,是当地经济水平的“标杆”。如果对一些鸡毛蒜皮的小商品打假,则有一搭没一搭,一是工作难度大,难见成效,二是没有经济效益。可恰恰是这些劣质的“小商品”却在威胁着广大的弱势群体的健康与生命。如果说“有利可图”的打假生意还可以部分地交给王海们通过市场和法律途径去解决的话,那么“无利可图”的打假任务就必须由政府来完成。政府也必须履行这样的义务。 当然,政府打假的重点在农村、在城乡接合部,并不意味着政府就可以对城市的打假工作有所放松和懈怠。实际上,每一个人的生命健康安全都应该受到政府的同等重视和保护,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城市。 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各地政府的打假行动也应该贯彻和落实这样的理念。只有这样,政府打假的重点才能找到准确的定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