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鼓篇:对待有毒食品的可怕逻辑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18日09:07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 |||||||||
据多家媒体报道,阜阳劣质奶粉事件尚未了结,又有两起“毒食品”案件进入人们的视线:其一是广州“毒酒案”致使40多人伤亡;其二是浙江市场惊现“毒罐头”,工商部门向市场发出警示。 对于市场上接连出现的有毒食品,不少人抱有多种似是而非的态度。而一些人更是以此敷衍社会各界的责问,试图推脱自身的责任。
其一,无法避免说。面对有毒食品的出现,有些人不是从市场监管上存在的漏洞和问题着眼,而是把这种本不应该发生的问题,说成是经济转型期“无法避免”的正常现象,甚至于把公众对于“毒食品”泛滥的震惊与痛恨,说成是“大惊小怪”。在我看来,民以食为天,保证食品安全就是保证老百姓的生命线,这种天大的事情,怎么能够不“大惊小怪”呢?如果市场监管部门拿社会转型时期“无法避免”之类的说辞来应对老百姓的责问,其实是在逃避市场监管不力的责任。 其二,群众鉴别说。面对有毒食品的出现,有些人不去反思市场监管预警机制的不健全,而是简单归因于群众对有毒食品鉴别能力不强、甚至“素质不高”。按照这种强人所难的逻辑,老百姓人人都必须成为食品专家,还必须每天拿着专用检测仪器去采购食品。那么我要问一句:照此逻辑,老百姓都成了食品方面的专家,那还要相关监督管理部门干什么?这其中的社会成本怎么算?而且这种“设想”现实吗? 其三,媒体夸大说。对于接连出现的有毒食品,有人说是媒体在夸大其词。我不明白,都出人命了,媒体出来报道事实真相,让公众知道有毒食品的危害,竟然是夸大其词?难道当我们都成了有毒食品的牺牲品时,媒体也只能活生生地看着害人者中饱私囊、谋财害命而“保持沉默”,任害人者胡作非为?难道这样的媒体就是“实事求是”,就不“夸大其词”了? 由此可见,要铲除有毒食品滋生的土壤,首先就必须铲除残存于一些人头脑中荒唐的“理论基础”,端正某些管理者、执法者的认识。否则,切实保证食品安全,无形中将增添不少困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