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焦点关注:民工,你尊重他们了吗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18日10:48 新华网 | |||||||||
为了开家长会 特意买套新衣 严映弟是一个来自县城的农民工。他的两个孩子都是在长春出生的,去年大儿子上初中,他花了8000元择校费, 这笔钱除了自己平时积蓄外,还有一部分是借的。孩子考试成绩总是在班级排前10名,但是他也不愿意让同学知道自己的爸 爸是做什么的,从来也不带同学到家里。开家长会严映弟一般也不去,怕给孩子丢脸。去年学校开家长会,一定要求
杨喜是湖北人,1998年他来到了长春。“喜欢长春吗?”记者问。“喜欢,长春的天气好。”在谈话中,他最喜 欢的还是说到自己的女儿。女儿已经到上学前班的年纪了,杨喜正在努力联系学校,“好一点的学校要求我们必须一次交清学 费,一点商量的余地都没有。我明白学校害怕我们有一天交不起学费,孩子就成为他们的负担了。”杨喜停顿了一下,“我觉 得长春学校多,孩子能受到好的教育,但是学费我们又承受不起。”说到这儿,杨喜眼里很迷茫。 记者了解到,进城农民工的子女上学一般分两种情况,一是在家乡继续读书;二是跟随父母进城上学。随父母进城的 往往因为居无定所,流动频率高,城里的学校大都以拒收或者通过入学考试、全部交齐几年的学费等形式抬高入学门槛,使部 分农民工只能让子女回农村读书。 为了少遭白眼尽量不坐公交车 调查中,许多农民工表示,在城里经常受到城里人“嫌弃”:“城市很好,但城里的人没有家里的好。坐公交车是最 让我们难受的事儿!” 严映弟告诉记者,他很少坐公交车,“一是因为可以省钱。二是自己的衣服上除了油渍,就是灰。车上要是人多一挤 ,大家都躲着我们。尤其是女的,都爱干净,弄不好,人家还要骂的。所以我就干脆不坐车了。” “有时不得不坐,车上的人都躲我们……”来自德惠市的农民也这样说。一次坐车时,车行驶时一晃动,他身体碰到 了身边的女孩子,结果让人家骂了一顿,自己就发誓再也不坐公交车了。一个专门给人干力工的农民工说,为了省钱,也为了 不讨人嫌,他买了一辆二手自行车。 意外受伤巨额医疗费用难支付 上个月,杨喜的一个老乡在工地休息时,因为太累了就躺在地上睡着了,结果被正在运行的卡车轧断了腿。虽然工地 方面的负责人赔了钱,但比起医疗费用简直微不足道。为了节省治疗费用,上个月,杨喜的老乡拖着尚未伤愈的腿,回老家养 病了。“本来就没有挣到多少钱,一受伤很可能钱全赔进去了。我们想起身边人的这些遭遇就害怕,可是为了生计,就把什么 都忘了,只有一个想法:挣钱。”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用工单位和老板大多不与进城务工者签劳动合同,工作时间、劳动强度、报酬和工伤处理 办法等全凭雇主说了算,一旦出现工伤事故,雇主就百般推卸责任。这些外来的务工人员对于保障措施也没有形成意识。提到 社会保障问题,农民工们也表现得很无奈,“啥时候,我们也能与城里人一样干活没有后顾之忧啊”。 歌厅将我们拒之门外 大多数农民工在城里是没有文化生活可言的。在记者的调查中,很多农民工都说,能看看电视就很奢侈了。一个工人 说,去年,他们几个工友干了一个“大活儿”吃完饭以后,有个朋友提议去唱歌,“也像城里人那样潇洒潇洒”,可是他们到 了正阳街附近的一个歌厅时,接待员连门都没有让他们进,告诉他们包房满了。可是他们还没走,接待员就把刚从两辆出租车 里出来的六七个人迎了进去。(记者王娟陈澈) 市民态度 长春市民刘女士:虽然知道他们不容易,但是有时候他们中的一些人也的确是社会治安的隐患。他们的文化素质大多 都不高,他们的一些行为确实让人心里看了不舒服,一见到他们不自觉地就想躲。 长春市民刘先生:我觉得不论对城市人还是对农民工都应该一视同仁,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民工的重视。作为长春人, 现在总提倡换位思考,如果我们是从外地到长春打工,遇到这个城市的冷遇,我们会是什么心情。现在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 正在逐步提高对农民工的待遇,北京还特地办了农民工子女学校。 一位离休的老干部:这些农民工来到长春,参加长春的建设,是一件大好事,我们的城市建设也离不开他们。作为一 名老长春人,我是感谢他们的。他们也正在面临着许多的问题,比如人们对农民工的歧视,还有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一些 包工头拖欠工人的工资等,这些都使得他们在城市的生活变得更加艰难。现在长春出台了一些关于农民工子女上学的政策,希 望能真正落到实处。 记者感言 让我们离他们更近些 随着农村人口的增加,相对耕地的减少,近几年有大批农民远离家乡,走进城市。 他们从事着城里人不愿意干的脏、苦、累、险的工作,用自己的血汗默默地为城市建设添砖加瓦。对他们怀感恩心态 ,给予足够的尊重和关爱是我们作为“城里人”应有的姿态和胸怀。然而我们做得怎么样呢?这个城市让他们承受了太多的压 力和不公平。要回自己的血汗钱难,子女上学读书难,不时要遭受城里人的白眼……他们的每一声叹息,都是对我们城市文明 的拷问,让我们尊重他们,从细节做起,从一个温暖的眼光开始,使我们的城市更宽容。(新文化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