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西宁市积极推行实施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19日10:58 新华网 | |||||||||
教什么?怎么教?学什么?怎样学?一直是古今中外教育学家研究的内容。 新形势下,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已成为教育的主旋律,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近些年来,西 宁市把积极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并在探索和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
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教育观念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关键,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形成是课程改革得以顺利实施的有效保证。 西宁市在编制新的课程实验教师培训规划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研究和利用各种有效的培训形式和培训手段,从而使师 资队伍的培训和课程培训的科学研究、评估和指导能有机结合,形成了课程改革“实验、培训、管理、研究”一体化的良好运 行机制和师训政策、经费保障机制,推动了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在师资培训中,因地制宜,采取长期培训 和短期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和与分散培训相结合、全面培训与专题培训相结合、专家指导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先后有8 459人次参加了全国、省级、市级的一系列课程改革培训。通过培训,广大教师加深了对纲要、课标、教材的理解,激发了 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活动的自觉性,为课程改革实验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建立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主体互动化的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各学校采取过 程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考试成绩与平时表现相结合,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促进 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了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实验区在部分学校试点的基础上广泛调研、征求意见,制定 了中小学教育评价、教师发展性评价、学生发展性评价等评价意见,在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中,关注过程、关注发展,实验区 学校普遍采用成长记录册、成长袋等形式记录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 教育科研促课改 课程改革是一个改革创新的过程。课改在课程目标、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方面需要指导和转化教师的教学 行为。为此,教育科研机构及时确定了以课改定课题,以课题带教研,以教研促课改的教研新思路,推出了课程改革研究主课 题和子课题,并发布课题指南,由各实验区和学校报领课题,积极开展研究,重点协作攻关。目前,部分课题已通过验收,得 到专家的认可。其中,《应用多媒体制作小学拼音课件的实验研究》,针对小学一年级汉语拼音教学枯燥难学的特点,以游戏 方式呈现练习,使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高涨,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教学时间缩短了三分之一。 据统计,全市正在开展研究的课题已达300多项。教研制度的建设也得到进一步加强,各校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 源,结合学校的特点,形成了富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铁路英语”、“花卉栽培”、“陶艺”、“艺术与社会”等校本课 程已在全市课改实践中不断开发、实施、整合、发展。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鼓励研究性学习是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西宁市各学校采取“点上先行,面上参与,典型引路, 分头推进”的措施,先选拔一些思想观念新、改革意识强的教师进行重点培养培训,然后带动其他教师参与。开展课改实验以 来,各学校根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对教学方法进行积极的探索和研究,一些教师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多样化教学、创意性教 学、个性化教学。针对学生动手能力差的实际,进行实践性、探究性教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特别是大多数教师在课堂 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堂气氛。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教学情景,促进学生 眼、耳、口多种感观同时接受刺激,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改带来的新变化 两年多的小学教育课程改革风雨兼程。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西宁市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抓手”,给我省小学 教育带来的深刻变化有目共睹。 教育观念由过去注重知识向关注人全面发展转变——注重教育内容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能力、质疑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培养。 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由过去教师为课堂的主导者向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单一接受式的 学习向主动探究、合作式学习转变——为学生创造了自主探究、合作、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的学习状态得到更加关注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的学习方法逐渐建立起来。 评价形式由过去单一形式向多种形式转变——客观测验、情景测试、行为观察记录、成长记录评价等评价方式正在逐 步建立。同时,教学科研的指导作用得到了较好地发挥,重研讨、重实践的新型教研风气,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