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扶贫成就显著: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基本解决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20日08:27 胶东在线 | |||||||||
新华网北京5月19日电(记者徐松季明)中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多数的国家。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造成贫困人口绝大多数分布在农村,扶贫开发的主要对象是农民。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中国农村极端贫困人口已从1978年的2.5亿减少到2003年底的2900万,贫困发生率从30.7%下降到3.1%,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 中国贫困人口的标准,是1986年由政府有关部门在对6.7万户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支出
2001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实施后,鉴于初步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标准低、温饱状况不稳定,政府有关部门经过测算提出了865元的扶持标准(2003年为882元),在中国被称为低收入贫困人口。这个标准,按照购买力平价测算,与国际社会通行的每人每天消费1美元的贫困标准比较接近。 按照这一扶持标准,目前中国农村有8517万贫困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9.1%,其中收入637-882元的低收入人口总数为5617万。 中国贫困人口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绝大多数分布在中西部的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为了集中使用扶贫资金,有效扶持贫困人口,中国在上述地区确定了592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各省区市也从当地实际出发确定了14.8万个贫困村。这些重点县和贫困村,分别覆盖了农村贫困人口的60%和80%以上。 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在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率先发展、提高总体经济实力的同时,积极采取专门扶持措施,加快贫困地区的发展。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中国政府设立专门机构,安排专项资金,制定优惠政策,在全国农村开展了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开发。1994-2000年,中国政府实施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进入新世纪,中国政府又组织实施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 从1980年开始,中国政府设立并逐年增加财政扶贫资金,2003年度规模为114亿元,1980-2003年间累计投入达1026亿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占65%左右,重点支持改善基本生产条件和实用技术培训;以工代赈资金占35%左右,主要用于贫困地区建设基本农田、解决人畜饮水和乡村道路建设。 中国政府还定期发放扶贫贴息贷款,主要支持农户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小型加工以及其他增加收入的项目。2003规模为185亿元,1980年到2003年,总规模达到1461亿元。农户承担3%的年利率,中央财政对3%以上的利差进行补贴。 此外,中国还制定了一系列主要针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农户的优惠政策:对贫困农户主要免除粮食定购任务;适当延长扶贫贷款的使用期限,放宽抵押和担保条件;减免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支持贫困地区主要政策是:中央政府逐步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二级转移支付制度,为贫困地区提供财力支持。对贫困县新办企业和发达地区到贫困地区兴办的企业,在三年内免征所得税;适当提高库区建设基金和库区维护基金标准,专项用于解决水库移民的温饱问题。 近年来,中国不断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支持力度,出台了一批新的政策,支持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改造、发展科技教育等措施,提升了贫困地区的整体发展水平。中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的实施,将普遍提高贫困地区劳动力的基本素质。对农村贫困人口的医疗救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设,将从根本上解决贫困人口“看病难”、“看不起病”的问题。村村通公路、村村通广播电视等工程,将极大地改善贫困地区社区环境。责任编辑:杨胜武来源:北京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