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润:把富人向慈善推一推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21日02:07 齐鲁晚报 | |||||||||
榜单是怎样排成的 记者:有人怀疑这个榜单的真实性。你是怎样调查富豪的善举的? 胡润:肯定有遗漏的人。但我认为我们多角度的调查是相对权威的。这次的慈善榜是和民政部企业工委以及上海慈善总会合作的结果。我们查阅了民政部、上海慈善总会等机构
记者:那么中国富豪善款的去向如何? 胡润:主要是健康和教育。健康是最大的财富,2003年的SARS让慈善家们尤其关注这个领域;而教育关系到下一代,关系到中国的未来。 中国式慈善家的标准照 记者:从榜单上分析中国富豪目前的慈善状态,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胡润:第一个规律是,2003年百富榜上的17人,也在慈善榜上有名。第二个规律是,慈善榜的平均年龄比百富榜大3岁。原因可能在于有些人秉承着这样的观念:先把企业做大,而后再变成慈善家。我们同时发现,百富榜的平均年龄为45岁,而大部分慈善家就是从这个年龄开始热心于公益事业的。 国际上现在有一个趋势,慈善家的年龄在逐渐降低。企业家可以一边求发展,同时进行慈善事业。 慈善和行业也有一定关系。这次的慈善榜上,房地产从业者的捐助额列第一,因为这个行业在今天的中国创造了最多的财富;第二是药业和保健品,与去年流行的SARS有关;IT行业列第三位。而在美国,最大的捐助来自于IT高科技,因为那里有比尔·盖茨———全世界首屈一指的慈善家。 “慈善是个刚兴起的概念” 记者:你刚才提到,百富榜上只有不到1/5的人进入了慈善榜。大陆首富丁磊没有上榜,财富排第311名的黄如论却成为慈善榜冠军。你如何评价这一现象? 胡润:我想不同的人对“社会回报”的概念不同。有很多方式可以回报社会,慈善只是其中之一。 记者:这几年你一直在接触中国巨贾,觉得他们的慈善意识有改变吗? 胡润:有一个很大的变化,是从对财富的态度和倾向开始的。 1999年,我在首次调查中国百富榜时,有企业家对我说,他们很难考虑“慈善”,由于商业环境的不稳定————诸如说法制不完善、银行贷款不好拿、上市也难,他们的考虑是,要“做大”,就必须把资金投入再生产。而今天中国的商业环境变化很大,企业家需要长期打算,所以,他们的财富倾向已经改变了很多,包括对社会回报态度的改变。 记者:你的意思是,向社会捐助是富豪们的义务和责任? 胡润:还是要看个人意图。做慈善不是纳税,没有法律的约束。但你会从中得到回报————包括公司的形象和公司的价值观。同时,慈善对企业家个人也有帮助: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依次满足了生理、安全、社交及尊重需求之后,人的最高需求是自我实现,即获得内心的满足和崇高感。而慈善恰恰能给他们带来第五层次的满足。 “财富代表着一种品质” 记者:你有没有把富人向慈善推一推的意图? 胡润:有。5年来,我拜访了很多企业家,对每个人我都会问:“你对慈善是什么概念?”“比尔·盖茨有两个孩子,他说只给每个孩子留1000万美元,其余全部捐赠社会。你对这有什么看法?”我不是要求中国富人做到这样,而是提醒他们,需要考虑某些东西。 要知道,财富不只是钱,它代表着一种品质。品质很多时候真的比钱更成其为财富。一个企业要做成“百年老店”,必须从以“关系”为中心向以“价值观”为中心转变,而慈善理念就是价值观的一部分。 记者:那么,中国富豪的哪些品质让你敬佩,哪些行为让你反感? 胡润:总的来说,中国富豪的品质和行为方式正在转变。5年前,我接触到的一个人告诉我,他把家里所有的水龙头都换成了金子的,因为这样显得很奢华;而5年后,他说又换成平常的产品。这说明他的行为方式逐渐成熟。 我喜欢的品质:首先是眼光,能够意识到未来的发展方向;其次是胆量,好的企业家应该是勇敢的,要把风险放在自己身上,而不是转嫁给下面某个企业;他应该是有号召力的,能够说服团队、官员、银行,为其企业服务;运气也是很重要的,按照中国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相反的,则是我不喜欢的。呵呵。 (据《南方周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