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药品招标在“叫停”声中前行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21日08:48 现代快报 | |||||||||
[新闻索引]昨天,南京地区今年第一次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正式开标,这是南京市自2002年以来组织的第5次大规模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活动。但与前几次不同的是,此次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是在业内对药品招标采购不断提出异议的背景下进行的———近日,全国13家药品协会联名上书国务院,请求终止药品招标采购。因而,此次招标采购引起了各界更广泛的关注。招标现状药品降价空间越来越小
此次招标所采用的方式是远程网上招标,这在南京医疗系统药品采购方面还是第一次,来自各地的69家医药企业和南京地区75家医院参与了此次招标,采购的药物有五大类常用药品。记者在现场看到,经过随机抽取的4家医疗单位代表和7家投标企业代表观看了开标的过程,其他的医院和投标企业均通过网络进行开标、报价。 参加此次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医疗单位有75家,囊括了南京市的所有三级、二级医院,还有部分一级医院也参加了这次招标采购。到昨天中午开标结束时,共有69家企业进行了报价,涉及到5517条不同规格和剂型的药品。这次招标采购的药物共有五大类,分别是抗微生物药、呼吸系统用药、心脑血管用药、激素及调节内分泌功能药、抗肿瘤药,这五类药物去年南京各家医院签约的金额达到1.6亿元,估计今年将签约的金额不会少于这个数字。主管人士说,由于这些药物已经参加了多次招标采购,降价空间已经越来越小,预计整体降价幅度会低于前几次招标。据介绍,昨天的开标只是由各家医药企业进行报价,然后还要经过评标、定标,并报物价部门批准,估计一个多月后中标药品的品种、价格才能确定。除了这次招标采购外,今年南京还将举行一次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并将囊括更多的常用药品。主管部门招标挤了不少药价水分 而对于业内提出要终止药品招标采购的这个异议,在场的各界人士却有着不同的看法。南京市药品招标办有关人士说,这几年连续进行的药品招标采购,不断挤出药品价格虚高的水分,其功劳是显而易见的;在国家相关部门没有新的措施之前,这样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还将继续进行,并且会逐渐完善。 据介绍,本次药品集中招标采购采用的远程招标方式是一种新的尝试,主要目的是通过简化程序,降低招标成本,提高药品招标的效率,并可降低投标企业来回奔波出差的成本。另外,以往医院的药物使用量每年签订一次,但周期太长,不利于新药的变更。本次招标的中标药品签订购销合同的期限,由原来的一年签订一次,改为一年可以签订4次,使之更加切合实际;同时要求供购双方必须将中标药品的实际购销情况,通过“网上采购”服务系统记录在案,进一步增加了药品购销活动的透明度。 这位主管人士说,药品招标采购不断挤出药价水分,这到底动了谁的“奶酪”?触动了谁的利益?任何一个新事物出现,都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也是如此,它也有弊端,但这些弊端是需要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改变的。如果因为医药企业的要求而终止了集中招标采购,那目前还有比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更好的办法来降低虚高的药价吗?还是没有。他认为,改革就是一个尝试的过程,出现异议是正常的,但对于异议的决策必须要科学慎重。病人感受中标降价药经常买不到 但药品招标带来的一些弊端也显而易见地直接影响到了患者。患者并没有从药品招标降价中得到预想中的实惠,一些中标药品降价后就成了医院和医生手中的“弃儿”,如“参脉针”,南京某医院招标前一年开出3000多盒(每盒5支装),招标后,每盒价格从113元下降到63元,但是半年多时间医院一支都没用过!据悉,中标药品类似这种“人间蒸发”的例子还有很多,而这也正是消费者屡屡反映对药品降价没感觉、中标的降价药买不到的原因。 相关的统计也似乎可以说明一些问题。自从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实施以来,各类招标采购的次数已不下10次,招标品种几乎已涉及到所有的临床用药,每次招标的平均降幅达20%以上。据南京市统计局资料:1995年药品价格水平比1994年上涨13.6%;1996年至1999年药品价格水平上涨幅度分别为:4.3%、1.0%、4.5%、1.1%;2000年至2002年是招标采购较为频繁的阶段,药品价格水平明显下降,分别为-2.3%、-1.5%、-1.0%。然而,2003年药价却又突然扭头向上,上涨了5.8%。业内人士分析,在经过一次次招标后,医药产销企业已经有了“一整套”应对招标的措施,这不但让原来的药品招标渐渐“变了味”,也大大影响了药品招标的效果。医药代表集中招标无法根除回扣 一名自称“混迹江湖”十余年的医药代表说,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并不能根除药品回扣这个“毒瘤”。他说,即使医院所使用的药品全部招标采购,但由于同类品种的药物太多,可替代的同类品种太多,医生仍然可以有选择地开药物,因此“回扣”和处方仍然无法完全脱钩。对于一些已中标药品,有些医疗单位还在暗中强行向医药企业索要返利费、赞助费、入门费等。 他说,以前他也参与过几次招标,生产类似药品的医药厂家经常有着这样的私下协议:这次大家不要给出太低的价,让某个厂的药品中标;下次再让另一个厂的药品中标。或者划分地区,比如这个厂家的药品到上海参加招标,另一个厂家的药品到浙江参加招标。这样一来,所有的药品还是都有市场,这还是背离了药品招标的初衷。他说,反正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样下来,病人怎么会得到明显的实惠呢。医药企业招标后可能不卖药、卖差药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药企业负责人说:“我赞成药品招标,但是在国家还没有形成完善的药品招标体系的状况下,对药品这种特殊产品实行招标肯定是不合适的,也不符合市场规律。”他认为,在现行招标过程中,质量差、成本低的反而受益,完全违反了市场发展规律;不管是大医院还是小医院,采购量是大还是小,结果实行招标后都是一个进价,这又是一个不符合市场规律的做法;市场资源必须交给市场配置,靠这种政府行为进行配置的话,问题必然会显现出来。一家医药企业负责参加招标的经理说,为了应对各地频繁的招标,医药企业都设立了招标办公室,加班加点、疲于奔命,每年光花在招标上面的各类材料费用、差旅费就要十几万元,对于一个医药企业来说负担太重。 当药品招标采购已经成为一种制度时,药品产销企业要想进入医疗机构销售,参加招标是必由之路。“但是参加招标对我们来说谈不上什么‘动力’,有的只是‘压力’。”一家医药生产企业的负责人如是说。该负责人称,招标使得药品价格越来越接近生产成本,企业很难获得设想的利润率,要想中标,就得狠下心来拼命压低报价,有时候甚至是“亏本”也得报。同时,很多医药企业参加招标并非“实心实意”,恶意投标现象屡屡发生,一种药品的投标价有时竟然只是原来售价的10%!这类企业即使中标,也未必真正能够履行采购、销售合同,即使履行了,药品的质量也很难说。这就扰乱了整个药品招标的秩序。 一家医药企业负责人说,作为药品招标第三方的招标代理机构,在整个环节中应该是相对轻松的一个,各种代理费押金、招投标收费,对其而言只有动力没有压力,而且该机构的收费行为是有“政府批文”的,企业即使有意见也没有用。政府为了控制药品价格过高而推行药品招标采购,出发点无疑是好的,但是由于以上诸多客观因素的存在,政府并未能和各方形成很好的互动,在协调各方利益时的做法上也有待完善。荩荩荩医院招标让我们的利润减少一家医院负责人说,药品招标采购后,虽然医院的进货价大大降低了,但零售价格也同时降低了,医院的利润率随之减少。在目前状况下,药品收入占到医院总体收入的50%-70%,药品招标必然给医院带来较大的压力;尽管如此,医院还是有一定的“动力”,这个动力就来自医院相对于医药产销企业的“买方市场”关系。利用这种不平等的关系,医院可以在招标进价基础上再度要求医药产销企业让利,以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利润空间。否则,医院便会以不给病人开该企业的药品相“报复”,这也就是患者往往用不上降价药的原因之一。为患者招标零售价如何? 药品招标采购在全国推行已经有几年,其在整顿流通秩序、降低药品价格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其中一个令人费解的问题,就是为什么招标价格是医院的进货价,而不是病人购货的零售价? 形成医疗费负担的是零售价,而不是医院的进货价。由于在招标过程中,决定中标的价格,是医院的进货价,而医院的销货价,虽然会随进货价的降低而降低,但降低的幅度决不是相同的,销货价的降低幅度会小于进货价的降低幅度。这样,从解决医疗费负担的角度看,招标的成果就会打折扣。经常看到社会上各种媒体报导,全国上下都在招标,预报的降价量非常可观,但医疗费用却没有明显减少,老百姓不能感觉到降价的实惠。目前的招标机制缺陷是其中原因之一。在招标过程中,表面上看,“买主”是医院,但病人和社会保障机构才是真正的买主。但承担招标的主体却不是他们或他们的代表。目前的招标采购无法使医院代表病人的利益,它只能代表它自己的利益。作为招标的价格选择,只有零售价才代表真正“买主”的利益,这不失为促使医院“部分代表患者利益”的一个办法。 招标过程非常容易变成“价格战”、“折扣战”。在这种情形的逼迫下,生产厂家就有可能以牺牲产品质量来换取低的成本,从而换取以低价格报价的空间。但这样做会对患者造成伤害。将招标价改为零售价,会淡化医院对自身利益的关注程度,强化对病人利益的关注程度,并强化对产品质量的关注程度,产生更多的社会效益。田翔 作者:快报记者 郑春平 张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