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环渤海经济圈省市负责人话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21日19:21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5月21日电(记者李煦)“加强统筹,推进合作,是实现环渤海经济圈崛起和振兴的必由之路。”这是环渤海经济圈“两市五省区”有关负责人21日在北京发出的共同呼声。

  21日下午,由第七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组委会办公室和博鳌亚洲论坛秘书处共同主办的环渤海经济圈合作与发展高层论坛在人民大堂举行。环渤海经济圈内的北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迷住男人的数码武器
命运我把握 好运不错过 注册财富会员人人得奖
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辽宁省、山东省、内蒙古自治区以及国家发改委、博鳌亚洲论坛秘书处等有关负责人汇聚一堂,共话这一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的大计。

  “有关环渤海经济圈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问题,在专家层面进行研讨已有过多次,但在高层政府层面讨论这一问题,还是第一次。我认为,此举将会产生深远的意义。”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发言一开始即点出此次论坛的意义所在。

  环渤海经济圈狭义上指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经济带,同时也延伸辐射到山西、辽宁、山东及内蒙古中东部等地区。

  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司长郭培章评价说,环渤海地区是我国北方经济最活跃的地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对外贸易的重要基地之一,在全国经济的整体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对于区域内的地缘、天然资源、基础设施、科技人才和市场等方面所有的比较优势,各省区市负责人在发言时,纷纷以各种权威统计数据为依托进行阐述,要通过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把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推向纵深成为了与会各省区市负责人的共识。

  “但从区域经济合作角度来说,环渤海地区区域合作也存在着许多由来已久的问题。”龙永图说:“比如国有经济比重高,市场意识相对淡薄;区域发展缺乏明显产业分工,内部经济联系不足,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低水平竞争导致资源浪费等。”

  对于上述问题,各省区市负责人们在发言中也都做了坦诚的论述,并都表示要通过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提出的五个统筹要求,充分考虑资源与环境承载能力,既要立足当前,又要兼顾长远,以实现区域内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对于如何进一步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逐步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合作的有机整体,省区市负责人通过各自的发言中基本达成以下共识:

  一是在各方充分协商基础上,通过整合、完善,逐步建立起高效务实、多赢的环渤海区域合作、协调新机制,以推动区域竞争力的迅速提升。

  二是通过研究提出区域合作发展战略,各省区市在区域内的职能定位以及重点发展产业,区域合作的重点领域、重点工作与重点步骤,引导和鼓励区域内产业分工、转移和调整,并在措施保障上力争有所突破。

  三是清除市场障碍,积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切实推进区域内经贸合作。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经济利益为纽带,积极鼓励社会投资和民营企业参与到区域合作中来。

  四是加快推进区域内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当前要在能源、交通、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规划的衔接力度,整合现有港口、机场、公路等资源,逐步实现区域内资源共享和一体化的现代化大交通网络。

  五是共同开发与合理利用资源,实现区域内各省区市的可持续发展。

  有关中央政府对环渤海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态度,郭培章在发言中披露说,已经启动的“十一五”规划工作中,国家发改委将把区域发展规划放在突出的重要位置,其中加强区域合作是规划的重点内容。同时,国家发改委还在加紧研究制定进一步推动地区经济合作的意见,以指导全国的地区经济合作工作,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龙永图在发言中还就通过推动环渤海地区经济合作与发展,进而促进东北亚地区国际经济合作问题提出建议:应尽快建立一个环渤海地区国际经济合作机制。这个机制对内工作可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加强区域内各省区市内部信息交流、沟通与协作,包括高层领导人员的定期会晤,政策协调,改善市场环境等;对外可通过博鳌亚洲论坛,在河北廊坊设立一个日常工作班子,负责与国家发改委、博鳌亚洲论坛以及各省区市指定人员联系,共同开展区域国际经济合作事宜。

  对于龙永图的建议,河北省省长季允石当场表示:“非常支持这一想法,愿提供一切便利。”(完)(来源:新华网北京频道)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国网络传播学年会
陈水扁“5-20就职”
飞人乔丹2004中国行
日本首相小泉二度访朝
美英军队虐待伊俘虏
深交所中小企业板块
莎拉-布莱曼演唱会
第5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
首届中超联赛 汤尤杯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