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国人选择学俄语——从政治因素走向市场需求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21日19:47 新华网

  新华网大连5月21日电(记者陈畅赵华岳连国)参加此间举行的第六届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第一次理事会议的专家认为,俄语在中国的传播带有时代烙印,从20世纪中期至今,中国人学俄语的热情几经起落,对学俄语的选择正在由跟从走向理性。

  俄语在中国的地位特殊,关系着几代中国人的命运。20世纪30年代,鲁迅、巴金等作家开始把俄罗斯语言和文学介绍给中国人。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上个世纪50年代,与苏联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迷住男人的数码武器
命运我把握 好运不错过 注册财富会员人人得奖
结盟的新中国曾掀起大规模学习俄语的热潮。

  “在那个时代,我们常常说外语是政治、外交的晴雨表,两国关系好,这门语言就热,不好,语言就冷。”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主席刘利民对记者说。

  中国全民学俄语的热潮曾在上个世纪中期持续了几年,60年代随着中苏两国关系的紧张而降温,大批的俄语干部在政治因素影响下被迫放弃专业转岗,随后的20多年里,学俄语在中国陷入低潮。

  20世纪80年代末期,中国与苏联实现了关系正常化,90年代,中国与俄罗斯以及其他独联体国家的边贸飞速发展,政治、经济领域的合作不断扩大使中国对俄语人才的需求迅速增加,中国俄语教学开始走出低谷。

  “再次的俄语热应该说是经济关系拉动的结果。”刘利民说。

  从政治因素到经济因素的过度,正体现了市场机制对外语人才需求数量的调节。谈到目前中国对俄语人才的培养,刘利民说,俄语教学目前在中国不是顶峰,也不是处于低谷,而是进入了一个理性选择的时期。“学校招生已由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接轨,按照社会的‘订单’来培养俄语人才。”

  作为在中国各类学校教授的十几门外语之一,俄语没有了当初的政治光环,正在寻找它应有的位置。

  中国人民大学外语学院俄语系主任钱晓蕙教授说:“考虑到中俄漫长的边境线,活跃的经贸往来,中国俄语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仍很必要。一句话,应该由市场选择人才。”目前中国一些高校正在尝试进行教学改革,例如为俄语专业的学生开设相关的政治、经贸类专业课程,加强英语教学,以增加毕业生的就业率,适应社会需求。

  今年毕业的北京对外经贸大学俄语系学生李亮来自内蒙古赤峰市,他告诉记者:“大学里辅修的英语和经贸知识使我们得到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他不久前已与深圳的一家公司签约。

  目前中国有近60所高校开设了俄语专业,在校学生约为7000-8000人。北京、上海和黑龙江省则设立了全国性的俄语中心。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国网络传播学年会
陈水扁“5-20就职”
飞人乔丹2004中国行
日本首相小泉二度访朝
美英军队虐待伊俘虏
深交所中小企业板块
莎拉-布莱曼演唱会
第5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
首届中超联赛 汤尤杯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