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处罚“视情节”不能提倡(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22日10:57 新桂网
  最近,上海市有关负责同志在谈到预防重特大事故时指出:必须警钟长鸣,确保不发生重特大事故;对发生事故的责任人要坚决追究,严肃查处,不能“视情节”而定。

  “视情节”进行处罚,这似乎已是多年来的约定俗成。无论是重特大事故的发生还是渎职、腐败案件的暴露,一旦处理到某些相关人员时,往往会出现“视情节”这样一个含糊其辞、遮遮掩掩的字眼。“情节”两字在这里也早已不是其原意,弦外之音是说,那些相关人员应该承担的责任是明确的,但在问题发生的前因后果或在某些具体细节上另有“难言之隐”,处罚时考虑进去了。于是,在一番“视情节”之后,相关当事人往往会得到相对宽大的处理。因“视情节”而被加重处罚的只是极个别的例子而已。

  以事实为依据,依法律、规章进行处罚,这原本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视情节”这个带有明显主观色彩和人为因素的概念,在党纪国法的执行中一旦被引入,必然会使严明的法纪大打折扣,应当引起我们的警觉。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条严明的纪律,一项细致入微的规定,如果在执行时被加上一个“视情节”而定,原本滴水不漏的条规就显得底气不足了,甚至因为这个“视情节”而导致所有的法律、规章和制度失去其原有的作用。近年来,各地重特大事故之所以屡禁不绝,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每当发生事故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的时候,“视情节”的情况就出现了。于是,在百般开脱和“公关”之后,该处理的责任人因“视情节”轻松躲过,该严惩不贷的渎职者被“视情节”从轻发落,该吸取的深刻教训也在“视情节”中淡化。其结果是前车之鉴,“后车重覆”。好在最近各地实行引咎辞职制度后,“视情节”在事故处理中已没有多少市场,相信某些抱有侥幸和敷衍心理的官员这下也会严格要求自己了,重特大事故频发的问题必定会得到有力遏制。

  一些同志习惯于在执纪执法时“视情节”,是因为只有在“视情节”的名义下,长官意志、亲疏好恶才可以在执行过程中得到体现。现在,赤裸裸干扰公正执法的领导干部已不多见,但用“视情节”来影响处罚结果的并不鲜见。可以说,“视情节”之吃香,其实质是一些领导干部留恋“人治”的一个写照,与法治精神背道而驰,我们不能加以提倡。希望各级领导干部在强化依法治国的理念时,用“视事实”代替“视情节”!

  作者:慎海雄

  (来源:新桂网-右江日报)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迷住男人的数码武器
命运我把握 好运不错过 注册财富会员人人得奖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国网络传播学年会
陈水扁“5-20就职”
飞人乔丹2004中国行
日本首相小泉二度访朝
美英军队虐待伊俘虏
深交所中小企业板块
莎拉-布莱曼演唱会
第5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
首届中超联赛 汤尤杯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