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政府缺钱 岂能强掏干部职工“腰包”?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23日09:23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5月23日电(记者林嵬)4月28日,河南省商水县下属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接到县政府的紧急通知:当月工资不发了,改作“捐款”,直接划入县建设委员会专用账户,支援县重点工程建设。县里还要求各单位领导督促职工写自愿捐资“保证书”,不写的话,由所在单位领导代写。

  最近一段时间,河南省一些县在发展经济中,突然刮起针对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迷住男人的数码武器
命运我把握 好运不错过 注册财富会员人人得奖
的强行集资风,引起群众强烈不满。他们说,政府投资困难,怎能强掏干部“腰包”解决;靠行政命令强行集资是滥用“公共权力”,是违法行政。

  “红头文件”开道:不交钱就下岗

  2003年底,为了尽快改变县城面貌,河南省扶沟县同时新建、改建6条县城街道,由于资金缺口达6000多万元,开工不久就大面积“窝工”。今年4月初,扶沟县委、县政府决定,向全县1.7万多名财政供给人员有偿借资,正处级干部每人借3万元、副处级干部2万元、科级干部1万元、股级干部5000元、一般职工3000元。

  由于扶沟县普通干部月工资仅300元至400元,最低3000元的借资款收起来非常难。为了完成任务,一些单位甚至提出:“交不上借资款,卷铺盖走人。”

  大李庄乡农机站一位职工说:“我一个月工资只有300元,3000元借资款交起来实在难,可领导说,谁不交钱就把档案抽走。为了怕下岗,我先后向三位邻居借钱。”城关镇某中学一位女教师说:“我们夫妻都是教师,要交6000元钱。4月7日,学校宣布,没交钱的,不用来上班。为了凑钱,我丈夫回到农村老家,卖了家里500多公斤粮食。”

  河南省西平县提出了打造“教育强县”的口号,投资5000多万元建设一所现代化的省级重点高中,可新校舍建成后,教学设施没钱配套。今年4月8日,西平县下发“红头文件”,要求县直机关、各乡镇、县管各企业、各人民团体的干部职工向新高中捐资。文件规定:县处级以上干部每人捐400元、科级干部每人捐300元,一般干部职工捐200元以上,并限定于4月18日新高中建成庆典前交齐。

  西平县的一些干部职工反映,像这样借办教育、搞绿化、搞城建等所谓“民心工程”名义,向干部职工强行集资,县里已搞过多次,仅新高中前期基础设施建设,就收取“捐资”1100多万元。

  强行集资:只因贪大求洋

  许多被迫向政府“捐资”、“借资”的干部说:农村税费改革前,遇到项目投资不足时,县乡政府往往向农民集资;税费改革后,政府不敢掏农民的“口袋”了,却转过脸来掏干部的“工资袋”。

  记者探访了一些县让干部“捐资”“借资”支持的“重点工程”,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是“贪大求洋”,急于求成。记者来到扶沟县城郊乡郑关村参观道路扩建工程,但见一条宽40米的县城环线正横穿麦田,而在北面约不到500米远处,另一条环城路也正在拓宽成40米。一些被征用土地的农民心痛地说,两条路离这么近,都这么宽,占多少地?建成后,有多少人走?而西平县打造“教育强县”的“龙头”工程,并不是眼下最需要投资的乡村基础教育,而是“九年义务教育”范围之外的杨庄高中。

  由于靠的不是市场经济的办法搞建设,许多“亮点工程”“重点工程”先天不足,上马后无法运行,成了“空壳工程”。河南省新安县有一个乡地处黄河湾的死角内,可镇领导为了落实上级加快城镇化的要求,强行向干部“借资”建市场,一位乡干部为了交“借资”款,含泪将刚买的摩托车低价卖掉。可由于没商户入驻经营,小城镇唱起“空城计”。

  由于本级财力不足,近年来,国家历次调级调资在河南许多县变成档案上的“空调”,普通县乡干部工资本来就非常微薄,过多的“集资”让他们雪上加霜。扶沟县一位女教师说:“我父亲下岗,母亲没工作,妹妹在上学,一家人就指着我这400多元工资,现在又得交3000元,这钱怎么交得起?”

  “公共权力”:岂可滥用

  在采访中,商水县一位小学校长发出了这样的质疑:“县政府不经我们同意,就扣工资,谁给了他们这么大的权力?教师们绝大部分靠工资‘吃饭,强行捐出一个月的工资收入,也许解决了政府的投资困难,但由此造成的家庭生活困难谁来管?”

  郑州大学一位法律专家指出,政府向干部强行集资是滥用“公共权力”。首先它违背了宪法精神,属于违法行政。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我国民法通则也对公民财产权保护作出了较为全面的规定。

  其次,这种做法明显与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相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迫切要求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一切行政活动必须有法律依据,政府必须在法定权限内活动,并要对自己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地方政府集资修路、建校等行为,本身没有任何法律授权和法律依据,甚至有非法集资之嫌。如此作为,不仅侵害了公民的合法财产权,也大大损害了政府的形象。

  一些干部职工说,实现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是政府和群众的共同愿望,在推动发展上,政府有“权”更有“责”,但“权”要用在刀刃上,用在建设良好的投资环境、转变政府职能上,而不是强行集资乱摊派上项目上。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国网络传播学年会
陈水扁“5-20就职”
飞人乔丹2004中国行
日本首相小泉二度访朝
美英军队虐待伊俘虏
深交所中小企业板块
莎拉-布莱曼演唱会
第5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
首届中超联赛 汤尤杯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