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国际油价连续居高不下 中国企业和消费者负担加重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24日04:53 深圳商报

  【本报讯】(深圳商报记者程连红)近日,国际油价持续上涨,继5月上、中旬油价每桶超过40美元,达到13年最高点后,5月18日国际原油期货价格继续上涨,美国纽约6月份交货的原油期货价格已涨到每桶41.75美元,再创历史新高。受国际油价上涨影响,继4月1日我国汽油价格普遍上涨后,5月18日,国内柴油价格随之上调。我市柴油零售价也从3.05元/升上涨到3.35元/升,每升上涨0.3元。用户的用油负担也随之增加。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迷住男人的数码武器
命运我把握 好运不错过 注册财富会员人人得奖

  高油价将保持到秋季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油价节节攀升,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世界石油需求增加。国际能源机构预测,2004年世界石油需求将每日增加165万桶,世界石油日消费量将达7990万桶。

  其二,原油库存减少。今年1月底,西方国家商业原油库存下降到24.94亿桶,仅相当于51天的消费量。国际能源组织对此敲响了警钟,石油库存的下降,加剧了现货市场供应短缺和价格反复无常的危险。

  其三,欧佩克(石油输出国组织)限产保价。

  其四,国际石油市场的投机行为加大了油价压力。在国际原油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有巨额国际游资进行倒买倒卖,牟取暴利,目前石油期货交易量比现货交易量大几倍。在原油期货市场上,真正的需求交易只占贸易总量的30%,而70%的交易属套利交易。

  此外,地缘政治因素对油价的影响也在加重。世界重要产油区中东局势的动荡以及国际恐怖主义活动也使攀升中的油价雪上加霜。有关专家分析认为,石油的高价位可能要保持到今年秋季。

  两个月中国购油多花20亿

  据国际能源署统计的数字,中国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耗国,2003年,我国共进口原油1亿吨。今年头两个月,我国主要燃油进口量大幅度增加,2000多万吨的进口量比去年增长了39%,由于价格上涨了50%,专家估算至少多花了20亿美元。由于国际油价高涨且我进口原油又激增,专家估算,仅此中国每天的损失超过100万美元。

  从目前看,我国的油价是参考新加坡、伦敦、鹿特丹三地油价,制定出国内油价,然后根据国际油价变动进行调整,这种调整是滞后的,而且幅度不大。但有关人士分析认为,即便如此,如果油价长期居高不下,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还是不可低估的。

  有关人士告诉记者,由于制订各类能源价格时候的相互攀比,原油价格上涨带动其他能源如煤炭、天然气以及电价等的相应上涨。无疑,油价的走高,将增加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本。对能源、电力、化工、航空运输等行业的影响就更大。

  燃油发电企业负担加重

  国际油价长期居高不下,增加了广大生产企业和消费者的经济负担。

  记者从广东省广电集团了解,我省发电装机总容量为3199.47万千瓦,其中燃油机组为982万千瓦,占全省总装机容量的1/3。另据不完全统计,省大电网外的企业自发自用电力装机约600万千瓦,其中大部分为燃油机组。随着油价的不断上升,我省燃油电厂的发电成本也大幅上升。深圳某燃油电厂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以来,该厂发电用的燃油价格每吨已上涨了好几百元,而按昨天公布的柴油新价格,又面临着成本增加的问题。目前,该厂的发电成本已超过发电燃油成本平衡点,企业已处于亏损的边缘。

  对于油价上涨带来的用油负担,出租车司机梁先生显得有些无奈。他告诉记者,他开的捷达车加90号油,每百公里耗油约10升,一个月跑15000公里左右,用油约1500升。4月1日油价上涨后,他开的这辆车,每个月增加的油费开支近400元,一年下来,就多花了近5000元。梁先生对记者说,他的情况还算好的,因捷达车的排量只有1.6L,油耗相对低点。他另外两个出租车司机朋友,开的是红旗和桑塔纳,排量为1.8L,用油负担就更大了。

  另据我市航空、汽车运输单位和部分车主反映,因油价上涨,他们的成本开支也相应增加。(更多报道见B8版)

  作者:深圳商报记者程连红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国网络传播学年会
陈水扁“5-20就职”
飞人乔丹2004中国行
日本首相小泉二度访朝
美英军队虐待伊俘虏
深交所中小企业板块
莎拉-布莱曼演唱会
第5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
首届中超联赛 汤尤杯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