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井陉县67个村列入创建文明生态村示范村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24日10:23 石家庄日报

  本报记者潘双清通讯员武建新李煜峰

  创建文明生态村

  动员群众办自己受益的事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迷住男人的数码武器
命运我把握 好运不错过 注册财富会员人人得奖

  新硬化的水泥路面干净整洁,一公里长的主街道两侧墙壁全部用防水涂料粉刷一新,墙上红色的标语格外醒目,墙根的水泥树池里栽着翠绿的塔松、冬青。一进村,整个村容村貌就给人一种舒畅爽心的感觉。大概大家不会想到,这个村既不是富裕的平原村,也不是山区的富裕村,而是井陉县一个年集体收入不足5万元的小山村———核桃园村。目前,井陉县的67个这样的村都在发生着这样的变化。

  井陉作为我市惟一一个纯山区县,山多、村散、经济又不发达。他们创建文明生态村为何能取得这样好的成效呢?“没别的高招儿,就是从实际出发,让群众自己认识到这是为自己好,自己得实惠,让群众用自己的双手建设自己的家园。”县委书记庞彦须如是说。

  话说起来轻松,实际操作起来难。为提高群众的认识,去年10月,井陉县委、县政府就组织有关乡(镇)村和部门100多人到唐山、鹿泉等地进行了现场参观学习,回来后又举办乡村两级书记文明生态村建设专题培训班。干部思想统一后,他们又利用电视、广播、板报、标语等形式大力宣传创建文明生态村的好处,让广大群众认识到创建文明生态村是为了他们在解决了温饱之后生活得更舒心、更健康,要建自己的事情还得自己办。

  像核桃园村,多年来村内街道狭窄、坑洼不平,破砖烂瓦、柴草乱垛,不少人家厕所、猪圈侵占路面,一到夏天就臭水四溢、苍蝇乱飞。原因是一些村民认为,家里干净是自己的事儿,街里脏是大伙儿的事儿。参观学习、干部入户给村民们宣讲,使人们树立“全村一个家”的思想。村集体钱少,于是,村干部带头捐款,村支书、村主任每人1000元,其他村干部500元、300元不等。党员、村民代表捐款后再动员亲戚朋友、联系户捐款,结果仅村民自愿捐资就达5万余元。村支书韩翠珍、村主任吴德珍和3名德高望众的村民还组成了一个修路筹备小组,四处动员本村在外人员捐资,又凑了5万元。对口帮扶单位交通局也给了100吨水泥,林业局给了部分树苗。硬化街道时,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能干重活儿干重活儿,能干轻活儿干轻活儿,仅总投资38万元就硬化了6000米主街道,还都栽上了树,安上了路灯,村里环境来了个大变样。第六村民小组的400米街道本来未列入村硬化规划,村民们自己捐资购买了70吨水泥把路全部铺成了水泥路。“自己干自己的事儿不吃亏。”村民们这样说。

  在文明生态村创建过程中,这个县大部分经济条件较差的村,街道硬化采取的都是像核桃园村这样的方式。比如张洼村,这两年村内总投资30余万元硬化主干道2500米,其中,仅村民义务出工就可折现金10多万元,村民集资占2万多元,本村在外人员捐资8000余元,个体户捐资1万余元。像东沟村、于家村也都是采取集体出一点,村民和在外人员集一点,对口单位扶持一点的办法修通了出村路。给群众算细账是井陉县在推广三联沼气卫生厕时采用的有效办法。如岩峰村街道硬化、绿化、美化搞得都不错,可就是家家还是用死厕所,一到夏天臭气熏人,蚊蛆乱爬。在推广三联沼气厕所前,村干部给村民算了一笔账,建三联沼气厕所,一次性投入2500元左右,能使用10至15年,平均每年投入约250元,而每年产生的沼气至少可保证9个月做饭所需。要是烧煤,一个4口之家9个月做饭需要近2吨花500元,这一年就能省下250元,10年就是2500元,还能免受臭气、蚊蛆骚扰之苦。这么一算账村民们都想通了,仅今年以来,这个村就已建成了三联沼气卫生厕所50多座。目前,井陉县列入创建文明生态村的67个示范村已累计投入资金6300万元,栽植花草树木45万株,硬化道路180公里,改厕1900个,修建沼气池1850个。其中,县财政仅出资200万元用于“激励”。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陈水扁“5-20就职”
巴黎戴高乐机场坍塌
飞人乔丹2004中国行
日本首相小泉二度访朝
美英军队虐待伊俘虏
深交所中小企业板块
莎拉-布莱曼演唱会
第5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
首届中超联赛 汤尤杯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