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优秀历史建筑免费开放市民踊跃参观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24日15:10 新华网 | |||||||||
新华网上海频道记者 冯源5月24日报道:排了一个多小时的长队,上海市民周公仇、杨景美老夫妇终于走进了上海汾阳路上的“小白宫”。 为了纪念“国际博物馆日”,上海市23处优秀历史建筑22日当天免费开放,“小白宫”名列其中。它座落在一条幽静的林荫道上,是一幢典型的后期文艺复兴建筑风格的白色法式花园洋房,是上海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周公仇说:“我小时候就在附近的复兴路上学,经常路过这里,但一直没有进来过。” “小白宫”最早是上海法租界官员住宅,抗战后成了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办事处,在解放初是上海中苏友好协会,当时陈毅市长兼任会长,曾在此办公。 如今,“小白宫”是上海轻工集团下属的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暨博物馆。所长兼馆长朱惠卿说:“去年博物馆接待量是3万多人次,今天一天就来了7千多人次。” 平日,“小白宫”的成人门票是8元。朱惠卿说:“主要是过去宣传不够,这次免费开放前,上海的报纸登了大幅广告,许多市民才知道有这些老房子。” 这23处历史文物建筑既有位于外滩的中国银行大楼、和平饭店南北楼,也有市民熟知的国际饭店、第一百货商店,但诸如“小白宫”这样的建筑则隐于街市,鲜为人知。 上海知名的一些老房子是商业用房,因此,市民若非消费而只是进去参观,显然不受欢迎。周公仇夫妻俩早上还去了著名的马勒别墅,排了3个多小时的长队才进了别墅。 周公仇说:“开放很好,但一年只有一天是不够的,搞得大家都挤到同一天里。老房子建筑风格优美,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但要么是宣传少,市民不知道,要么就是市民不敢进去,怕花钱。” 朱惠卿和他的60名员工从早上9点忙到下午5点,接待络绎不绝的参观者。观众在这里观赏剪纸、雕刻、刺绣、刺绣等各种高档工艺美术品,欣赏房屋内外的建筑造型,感到新奇有趣。 成群结队的市民也增加了“小白宫”的参观压力,地板上的高档地毯被踩得满地羊毛。朱惠卿说:“免费参观充分发挥了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但是也应该结合接待能力和参观质量全面考虑。” 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说,许多发达国家的优秀历史建筑都向市民免费开放,22日的活动只是一个开端,还要不断摸索调整。优秀历史建筑是上海的优势文化遗产,免费开放是要让市民充分理解“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的文物方针。 | |||||||||